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2 10:11:46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的作用研究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英语教师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开始就只注重教英语知识,而忽视了教英语。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害怕”而不是喜欢英语。为了改变小学英语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笔者提出了将问题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因此,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英语的课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小学英语;问题教学法;运用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又结合了一段时间的课堂观察和对一线教师的访谈,
笔者发现很多英语教师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更多的是借助问题来帮助学生学
习和巩固知识点。这些问题大都是围绕英语知识本身来设计问题,也就是为了记忆
英语而设计问题,而不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和欣赏英语。
 
  1. 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大
教师可以直接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原因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问题的难度太大,既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还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1. 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启发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创设问题,而没有考虑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即单纯的
追求问题的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但是并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1. 教师的问题多,学生的问题少
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教师主动思考的结果,是希望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学生提出问题则是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结果,是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的思考。这
两者的概念和意义并不相同。在素质教育的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而在问
题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扮演着适合自己的角色,教师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角。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问题教学法,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教师和学生应该遵从问题教学法中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要求。
  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及其要求: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1)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2)教会学生会问。(3)竞争引入提问,让学生乐意问。
其次是对学生的角色及其要求:(1)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2)学生是学习的合作者。(3)学生是学习的研究者。(1)学生要积极转变学习理念。(2)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得具体步驟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充分的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思路,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问题教学法中,要把问题情境的创设放在重要的地位。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问题情境种类非常的丰富。例如:应用式的问题情境,引导性的问题情境,游戏式的问题情境,隐身性的问题情境,趣味式的问题情境,时间性的问题情境等等。笔者结合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列举了几种在
英语课堂中经常运用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方法。例如:矛盾式问题情境在导入或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的矛盾,现实与理的矛盾,对与错等等之间的矛盾,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思考与研究。面对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内心的反应,所以,这些原生态的东西都是我们创建矛盾式的题情境的优秀的材料。面对不同的矛盾,我们可以组织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也可以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各行己见。
 
2.提出问题
首先:问题要有指向性。问题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步骤。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针对性。首先,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机也要有不同的特点。导入新课时,问题应该简单有效;引领学生探究时,问题则应该开放有度;带领学生巩固深化时,则要强调问题促思有方;课堂总结拓展时,问题则应该全面有序。其次,还应该明确具体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是希望借助问题传授新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是为学生提供示范还是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是通过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师生关系还是获得教学反馈?教师必须明确每一个问题所要
达到的目标。
其次:是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如果问题设计没有层次性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是:问题要有情境性。真实的情境能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进行有效的输出。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问题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快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的创设和提出具有真实情境的问题,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3.灵活变化提问的方式
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的提出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借助教师提出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措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问、提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教师良好的提问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会成为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知识能力之间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恰当的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充分利用问题的价值,最大化的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首先注意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 很多优秀的教师都强调和重视导入的重要作用,因为好的头可以迅速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要好很多。在导入时设计好的问题可以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用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背景材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熟悉,调动他们的热情,积极思考;用对立式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接出继底的好奇心;用科幻式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像。
还可以选择重点、难点处提问。教学重点是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或者是理解和运用的内容;教学难点则是需要教师的讲解或者帮助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在教学重点处设置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把握教学的主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也可以借助问题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也可以选择容易引起联想和想象处提问。问题的最终有时并不是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考的习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形成他们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讨论和交流,又不断地提升和超越自己。所以,在一些容易引起联想和想象,刺激学生思维的地方设计问题,让学生自由的畅想,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同时也促使学生思维更加缜密,见解更加深刻,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思维不受约束,思想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的在自己的世界里刻画问题的答案,勾勒自己的见解,这样才更有利于一些新鲜的,创新的思想迸发出来。
 
 
4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的这个环节中,具体的组织形式有: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生生合作学习解决、师生合作学习解决。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当的选择合适的问题的组织形式。
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即学生借助学习工具、网络资源、学习材料等独立思考和尝试来解决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充分的感受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只有自己尝试,自己实践,才能打开思维的窗口,发现问题的的解决方法。
也可以选择生生合作学习解决。这是一种最佳的思维碰撞的方式。以小组或者全班为单位,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探究,学生可以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每个学生的阅历、经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迸发出来,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使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问题的解决方式更多,途径更广。
 
 
5.总结
强调以学生解决为主。问题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即使是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只有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人类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去认识世界,创新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切不可越俎代庖,迫不及待的告诉学生结论或答案,这样只会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堵住了学生提出问题的通道。当然,在学生遇到难题或者思维带有片面性或者内部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扮演适当的发挥角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不能听之任之。
问题解决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归纳和总结,拓展和运用。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总结可以点出课堂的教学重点,避免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加强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达到温故的目的。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法
下一篇:关注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