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3-31 23:58:08
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黄静

摘要: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在小学科学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从拓展型课程的定义、背景、开展与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开设拓展型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拓展型课程,并对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  拓展型课程 
  • 拓展型课程的定义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背景
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提到了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科学教育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两点:一个是“不要仅仅是教知识点”,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把教科书当圣经”。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拓展学生的兴趣渠道,广泛地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不可否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就可解决这一问题。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深广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等方面加以强化,从而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兴趣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提供了课程保障。
  • 拓展型课程的开展与应用
  1.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的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1)自主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有所发展,因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主,尽可能的在选题中体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集体思考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
(2)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但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与基础型课程中相应内容联系紧密但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宽原有的知识底蕴。
(3)开放性: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教室、教材、时间、空间的限制,积极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源、场地,拓展知识,训练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思维。
(4)时代性: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更替,科学教师要善于搜集、学习,补充自身的知识底蕴,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克莱绿茵(M.F.Klein)认为知识选择包括知识本位取向、学习者本位取向和社会本位取向。
(1)知识本位
    教育的职责是传播和发展科学知识。小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所以知识本位仍然是当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纬度。为此,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首先应当从知识本位出发。在当今社会,生命科学发展是迅猛的,知识更新换代频繁,对于大量的信息,教师要精心选择,选择与小学生命科学密切关联的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教材由于编写时间原因不能正确反映当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的内容。
(2)学习者本位
     学习者本位是指以学习者为本位来选择知识,聚集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不同于初中学生、高中生或者科学老师,因此,教师在实施拓展型课程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事先发放课题资料,让学生选择,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确定课题。
(3)社会本位
社会本位取向是指通过传授与社会相关的知识,促进学习者了解和改造社会。对于小学生,教师不能对他们冠于太高的社会本位取向,小学阶段,只要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尊重科学,尊重科学伟人以及树立远大的志向就行了。
3.拓展型课程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拓展型实验课,完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实际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这个时候就需要拓展知识以完善教学。比如,在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教材有一部分内容是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科学实验室有现成的切片可观察,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直观并确实弄清楚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呢?这里,我安排了一节拓展型实验课。我准备了材料,教会学生制取临时装片,然后学生动手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再让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学生制作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准备0.1mol/l的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便于学生观察。
这节拓展课上的很成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直观地认识到生命体的“积木”是细胞。这节课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在初中的生物课中,将进一步的学习此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将知识、学习方法教给了他们,让他们有了基础,能更好、更快地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2)拓展型理论课,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一单元中,教材分别介绍了动物、植物、人的繁殖方式。本单元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并且也贴近生活,有很多知识还是常识性的知识,也适合讲解给小学生听,因此,我着重从无性繁殖方面设计了一节拓展型课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生物类别 繁殖方式 拓展内容
动物 分裂生殖 草履虫的二分裂繁殖法
出芽生殖 水螅的出芽生殖
克隆 Dolly羊的克隆过程
植物 营养繁殖 植物根、茎、叶、芽的繁殖
组织培养 地珠半夏的组织培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了解了生物繁殖领域科技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在感叹生物繁殖的多样之余,还领悟了生命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对他们的生命观也不失为一种震撼!
(3)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开展拓展型课程,优化教学。
小学生命科学课里的实验主要以观察为主,很少有深入性的研究性实验,所以涉及的实验器材非常的少,最多就是有显微镜、放大镜,药品有碘酒、酒精、高锰酸钾等。虽然材料少,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开设拓展型课程的。比如,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叶片结构、血细胞、草履虫以及做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观察霉的结构等。放大镜可用来观察蜗牛、蚕、霉等。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写实验报告或者绘出结构图,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在我们学校设有种植园,在三年级植物的一生一单元中,教师就可开设拓展型课程。从种子开始认识,播种,出苗,长大长高,开花,结果。在这期间,学习上,学生亲身经历学来的知识,记忆要牢固得多;科学方法上,学生养成了长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以及自身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另外,多媒体也可利用。在我们的教参上配备有光碟、课外资料,有些还有连接相关知识的网址。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个内容,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来上拓展型课程。影视、网络引入教学,由于方法新颖,学生兴趣浓厚以及使用频率低,会让学生记忆犹新且学习效果好。
  •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几点思考
科学课在小学教育现状得不到重视,但是小学科学课是初中、高中物、理、化的基础,其他国家早就把科学课提到重要议程,所以,我们科技教育者更应该重视科学的教育,加上日新月异的知识变化,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辅于拓展型课程,用左手牵着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 右手牵着生命科学研究型课程来完善我们的教学。
鉴于此,我有几点思考:
1.每星期专设一节拓展型课程。学生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科学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基础性课程之外实施拓展型课程,以满足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2.引进专业型老师,加强师资建设。拓展型课程对专业的要求很高,专业的教师能敏锐的捕捉到教材里的相关专业知识,他们拓展的知识具有针对性,知识的讲解也便于学生理解。
3. 充分利用地域性资源,扩充拓展型课程。科学的教学应注重地域性的差异,应事先调查当地的有助于科学学习的资源,收集整理成数据库,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当地的生物资源:植物、动物包括引种与栽培养殖的种类等等;当地的自然环境:公园、田园、山地、水域等;当地的设施:科学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图书馆、中学、大学、市场等;当地的人力资源:学生家庭成员、当地农民、科学馆解说员、技术员、科学研究人员等。
  1.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 初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吕晓颖
  4.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  杨光
  5. 科学(3-6年级)课程“生命世界”的知识特点与教学建议  黄晓冬  黄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