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9-04-11 14:33:40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通讯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现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应该具有前瞻性,并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符合人未来的发展。所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去,显得既迫切又必要。可以预见: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深入教育教学领域,课程整合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大势所趋,其效应无异于一场革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学科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基于多媒体和因特网的教育技术系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教学思想、策略、模式、过程的信息化,借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性,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看来,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就相当于以往的“粉笔+黑板”,不过它在教学方面的某些作用是“粉笔+黑板”无法比拟的。
物理学的研究有“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两大块,但基础在实验,理论研究能够给实验研究提出问题和研究方向,但最终要由实验来检验、鉴定。所以,物理学科的教与学从来就强调“以实验为基础”,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首先要处理好物理实验、物理现象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新格局
1、现有载体信息量不足,知识更新慢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已跨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已经在有些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不符合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学生的视野、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初中强调的毕竟是基础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较宽的知识面,见多识广,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满足人的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尽管在最近几年,教材作了一些改革,试图把当今社会生活、生产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新科技纳入到其中,但量有所限,更新的速度也远远地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
2、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
人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只是绝对地看这些人拥有知识的多少,更主要的是看这些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是否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而现在的班级教学制度,其历史已有几百年,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多优点,到现在还少不了它,但有些过于传统、保守的地方毕竟与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不协调,除了上面所述的以外,还有,受教育者在从小学到高中所遇到的教师数量并不多,由于每个教师是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多年的从教经历,于思维的模式上,易于形成“惯性”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同样受限,学生的潜力、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得不到开发。更有甚者,学生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复制品”。在另一个层面上,教材的编写也只是局限于数量较少的老师,其情形亦类似于上面。在这一点上,如能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3、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学生来说,纯属间接知识,这其中,有不少知识很抽象,难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在现行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的局限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很难开足、开齐,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方法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鉴于此很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投入多、产出少的工作,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
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其他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对教学的影响
1、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形象展示
物理教学过程中,对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用语言、用文字、用挂图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 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变静为动、变难为易。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向学生展示当时当地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形态、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整体的认识客观世界。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摩擦力”、“日食、月食的形成”等,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现象、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浮力”、“阿基米德原理”这一部分时,往往感到吃力,似乎听懂了,但一做题经常出错,原因是浮力问题综合性强,较难掌握。通过观看“浮力”课件后,使V排与V物的关系、F浮与G物的关系非常清晰地显示出来,学生们得以仔细观察多个物理量的变化,而且在课件中不同鲜艳色彩的图形把各个物理量的大小或方向、变化都显示出来,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明显感觉到讲起来轻松,学生听起来也轻松,教学效果非常好。
2、模拟难做的实验和物理现象
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宠然大物又说不清道不明,过去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看挂图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印象;现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庞然大物加以缩小,展示在学生眼前,许多情景不言自明,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
有些物理现象是瞬间变化的,有的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观察到,科技成果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时无法“搬”到课堂上,象这些也可以通过电脑来模拟,如“海市蜃楼”、“大炮反冲的现象”、“火箭发射”等及时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还可按教学的需要而延迟或加快时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实地再现物理现象和科技成果,与学生发生“共鸣”。
3、能做实验的补充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了物理实验,物理学就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在信息时代也不例外,凡大纲要求做的实验都要做,不能做的实验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也要做。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便是近似,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于是便有了许多理想化的模型,事实上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明白,光滑、空气阻力不计、匀速直线运动,这些词语所描述的在实际中都无法找到完全相符的实例。尽管许多现象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达到近乎完美的近似,比如采用气垫、磁悬浮、真空等来减小摩擦力,但真正的理想化在现实中是绝不会出现的,有些现象甚至连近似都无法轻易达到。但是在计算机中你则可以完全不必担心次要因素对现象的影响,因为程序设计过程中你可以预先将这些因素排除在外,做到真正的理想化了。但并不是每逢实验都只用电脑来模拟,完全取代传统实验,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通过做实验去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把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应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善,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信息技术教育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德荣,章慧敏主编.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平主编.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电化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