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5-15 16:13:07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摘 要: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而美术课因其自身独   特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把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同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密切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才能的成长。观察和积累素材,为创新奠定基础;激发兴趣、拓宽创新渠道、培养创新思维;丰富的联想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大胆的想象是创新能力的翅膀;独特的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合理评价促进创新。
关键词;  初中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张 琼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而美术课因其自身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把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同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密切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才能的成长。以下是笔者多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望同仁赐教。
(一)、敏锐的观察力和积累素材,为创新奠定基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于感官。”美术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和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加深印象。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人的视知觉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训练和培养。马蒂斯说:“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一种努力。”观察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观察力是从儿童阶段开始培养的。儿童视知觉的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机能的不断完善,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由浅入深,由笼统、粗略的感知向具体、精确的趋势发展。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中学生的观察力也正处于笼统、粗略的感知向具体、精确的趋势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观察力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一位艺术家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就是说,在画之前应当全面地去观察所画对象,不仅用眼,还要用心,只有观察细致、理解透彻,才能客观真实地描绘出物象的形态与关系。
培养观察能力,首先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随时留意周围的人、事、物,善于摄取生活中的精彩片断,激起学生表现美的冲动。其次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并不断反复对照比较,打破孤立、静止、片面观察的习惯,养成相互联系的、变化的、全面的影响的观察方法。观察形象轮廓时要长宽结合,点线面结合、凹凸结合、内外结合;观察事物明暗、体积、空间关系时,要做到观察明暗与观察体积相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观察主体与观察环境相结合;观察物象色彩时,要运用辨证唯物论的认识方法,考虑光源、环境的影响。
 我还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资料,作为制作课件的素材。在制作课件时,我加上适当的背景音乐,融合相关的知识,尽量使课堂知识容量大些,知识点多些,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活动尽量提供充溢的素材,让他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和灵感空间。
    创造力的土壤是生活,然而,作为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总有着“眼高手低”的毛病,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表现出“视而不见、走马观花”的特点,等到真正需要一个物象时,才感觉到形象的模糊。针对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特征,积累各种制作素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难堪,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参与中手脑并用,为学习活动中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所以我采取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具体做法有:①分散收集,个人支配;②集体收集,个人支配;③分散收集,集体支配等几种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废旧材料的收集活动。
我在上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现一课,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用许多同学们熟悉的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记一记。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然后听教师的描述,用笔描一描,再与实物比一比,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一步进行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点才能很好地表现。正是通过观察这个广阔的窗口,各种丰富的形象和感性知识就像金色的阳光一样透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深刻的感受并萌发表现这种美好感受的欲望冲动。但是,我还要让学生知道,看见的东西不一定要把他一模一样的画出来就好,而且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去创作。就正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所说的“我是依我想画来画对象的,而不是依我所看见来画的。”说明他的作品随时都在体现自己的思想,随时都在创造。
(二)、激发兴趣、拓宽创新渠道、培养创新思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强调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好奇、好表现、好探索的特点,当他们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然而,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怎样抓住学生的认识兴趣呢?
   1. 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情绪。
   2. 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如:进行第十三课欣赏课格尔尼卡教学时,我找了一些相关的战争图片和资料,收集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在班上进行展览,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个话题,学生有了较大的兴趣。人人都表现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热爱,认识到现实世界残酷的一面。以充分的资料,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使这一课从头到尾,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参与,主动讨论的激情中。随着课的进一步的深入,用模仿格尔尼卡作品中的创作方式,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使整个课堂达到高潮表演中的学生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兴趣的激发,使课上得很成功。通过学习、创作和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展览,同学们从中体会到美术创作能给自己增添无穷的乐趣。
(三)、深层挖掘,适时点拨,促进创新意识。
 1、丰富的联想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联想能力是创造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明创造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鲁班发明锯子是由带刺的草划破皮肤产生的联想。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为美术课展开了一个空间。把以前的老教法进行优化。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师美术优质课评比中,常锐伦先生进行点评时把教学过程简化,即;联想的感悟—理解艺术语言—直观激情—动手实践—探究设计思路—交流讨论—完成项目—点评。联想被推到第一。可见,联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有了观察之后,对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认知过程中加以丰富的联想,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内在的原始动力,对个性进行大胆地释放。教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会使这种联想更加丰富多彩,也给课堂注射一剂新鲜血液。
我在教第十六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一课,用联想的感悟—理解艺术语言—直观激情—动手实践—探究设计思路—交流讨论—完成项目—点评的流程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对红、黄、绿、紫等色进行联想,学生的联想无其不有。有的说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血腥和战争;有的说红色会感到温暖,在夏天时会感觉到炎热。有的说红色和绿色都是生命,也是激情。紫色是高雅,有时也代表恐怖……这是学生的联想,但却能看到学生内心的世界。有了这种联想,学生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作品。随着这种联想的启发,顺势让学生用联想的色彩进行创作,学生兴趣盎然作品也显独特。学生是一张纸,上面的颜色和图案由教师去表现,怎样去表现,就是教师要懂得如何感动和挖掘他们,才能让丰富的联想成为创造的催化剂。
  2、大胆的想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科学如此,美术活动更需要想象,离开了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从世界美术史来看,杰出的艺术家,大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一些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米罗、亨利、摩尔等,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显露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则是创造的大忌,应鼓励学生敢于做不合逻辑的想象,大胆地设想,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式、多角度地思维操作,允许学生自由表现技法、愉悦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受程式的约束,发挥创造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也就不可能创造,创造力在于想象力的驰骋。想象力丰富的人,联想多、幻想奇,有利于揭开创造的序幕,要创造必须先想象。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儿童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逐渐被他们认知的事物所代替。有了大胆的想象就为创造插上了翅膀,因此,我们如何去开发和设计课堂,让学生保持大胆的想象。怎样培养学生的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力?我的做法是:首先丰富学生的表象,为想象铺好基石。经常组织学生郊游,观察活动,参加各种游戏,领略自然风光,了解风土人情,丰富他们的表象,引导他们对储存于大脑中单个的表象就某些特点进行联系组合诱发成想象。其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培养创造性想象。如添画、(给学生一个基本元素,在这个基本元素上进行组合画训练) 如:(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经常画想象画、记忆画、科学幻想画,给诗歌、儿歌配画,漫画等创作画,启发、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想象,充分发掘潜在的创造才能。
  3、独特的发散思维培养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是高级的认识过程。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而初中生的思维形式基本上是直觉和形象思维,缺乏逻辑与分析,却往往能与艺术表现不谋而合。而“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罗思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有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面临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教育要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我在进行绘画教学时,不是着重于技法的传授,而是强调思维的发展,打破成人美术教育体系,按照“意愿画(想象)→命题画(记忆)→寄生画→临摹画”这一步骤来安排学习程序。即从“无法到有法”,借助初中生特有的自信和勇气,去培养其有效的直觉和灵感,这样做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正好弥补了现行教育中往往被忽视而又很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强的学生表现出具有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思想活跃,爱动脑筋,有很强的机动灵活性。
教学中,我在设计疑问的技巧时,要给予学生用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特的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求异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造的欲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激情;鼓励学生运用与众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对问题创见性的思索,思常人所未思,发常人所未发,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勇于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问题的多条思路、多种办法、多种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能力。我们必须做好一个引导者,把疑问的主动权力交给学生,才能给他们一个更大的空间,让思维发展起来,让独特的思维真正成为创新的核心。
(四)、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表现欲与创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学生的朋友,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构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假如在上课时,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一定会很高,教学效果也会很理想。教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给学生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创新
  评价的科学合理是促使学生创新能力表达的前提和保证,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留美教育管理博士黄金愈总结到:“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能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著名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小时候的经历值得我们借鉴,在小学时,他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想象,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板样,不立模式,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过程中自由“构图”。因此,美国孩子画之后,只问好不好,不问“像不像”的问题,“像不像”是指“复印”的如何。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是指“创造”得分如何。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应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作为享受教育的主体,具有内在生成的自发力,是有知觉、感觉、冲动、精力、意志力的个人;艺术教育不是教“艺术”,也不是进行“教育”,而是激发主体“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自觉,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促使创新能力的自发形(六)、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让学生在表扬中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他们的重要性,在学习初期经历过失败的学生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害怕学习,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不要只对那些新颖独特的作品给予鼓励。有的孩子作品可能跟别的孩子比缺少创新,但同他过去的作品比却有新意,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因为,孩子是最喜欢听表扬的,鼓励的语言会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
      当学生在课堂上不知如何入手,有时无法再画下到的时候,教师应抓住这一现象,及时动笔给予指点,并做出讲解,帮助学生摆脱困境。 在美术教育中发现好的作品。应重点表扬指出作品的优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对绘画制作能力差的学生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进行鼓励,教师的鼓励语言多一点,也是很好的教法,但切忌教师只说优点不看缺点,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你的小小的一个赞扬就会给学生带来勇气。记得在上初一的第一节美术课时,我用手绘线条的图像说明我的姓,可是一个学生“哇 ”的一声,原来是章鱼呀!其他同学一听,马上安静下来,肯定老师会发火。可是我笑了,说这个同学想象力不错呀,我好像看到了在你的作品里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很期待。这个同学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却鼓起了掌。从那天起,这个同学上课很认真,每次作业也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捕捉激励时机,当学生取得成功时,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使自身人生价值得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承认,这是一个最高层的心理需要,面对这们的学生就应恰如其分地对他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激励时机有时是显现的,有时却藏而不露,美术教师必须主动出击去寻找,发现最佳的激励时机,适时开展激励活动。
总之,在美术教学的活动中,学生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中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想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自我感受到创新性的潜力,体会到创新劳动的喜悦,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增加,创造欲增旺,而兴趣的产生又给学生的创新活动增加了动力。这种心理上的良性循环,可以使创新性的现象插上双翅,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人文科学
               2、教育科学论坛
                   3、中国基础教育论丛
             4、教育心理学
               5、中国美术教育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意性
下一篇:毕业论文(设计)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