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重要性及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5-15 16:11:54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初中美术重要性及课堂教学
学校:长治黄冈实验学校   科目:美术   教师:张素鑫
摘 要: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美术作为一门学科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热爱生活,用积极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可见美术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占据的重要地位。学会欣赏美术,学会发现生活中一些美的东西,将有助于你人生的远行。然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  美术教育   课堂教学   评价  应对方法
一、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1、对初中美术教学不够重视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隐性的弊端,主要还是家长、社会、以及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里面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县区和乡镇尤其严重)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主课与副课无意识区分,过度的强调升学率等等,美术课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美术教师的积极性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课堂学习和课堂作业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美术虽然是一门学科,但它又不单纯是一门学科,不能按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这样做不仅曲解了美术的真正含义,而且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许多学校及教师认为美术学科的教学无非是教会学生怎样把绘画搞好,美术课上的时间就全部拿来了画画,甚至为数不多的课程仍规定美术作业量的完成,即使这样美术课上连较深层次的美术画都不敢尝试,美术课画画也画不好,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发课堂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对美的培养才能够达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才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考、学校的不重视误导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的看法,美术课在中小学中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可以随便停任意占,甚至有些学校取消美术课程。这种教育不但是片面的而且违背教育规律,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本学科的错误认识,认为美术课不重要,学不学都可以,反正考试也用不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于是,提起美术课,许多学生干脆不去,被学习搞得身心疲惫的他们,对美术课都提不起精神,何来的审美修养、情操陶冶呢?  
 
  二、针对美术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1、认识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90、00后,年龄在13—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叛逆,但渴望接受新鲜事物,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又是思想波动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初中生正处在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这个时期的审美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时机。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和体验。初中阶段,是孩子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培养孩子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之一。让孩子学会识别美、发现美、体验美,学会用美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用美好的行为创造人生,这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外都应该重视的。
现代教育观的中心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形式个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①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表现欲强,但又有一种害羞的心理状态下,所以要及时鼓励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大胆地表现自己,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看法。记得有一个女学生就是很自卑,胆子也很小, 从她画面上也可以看出来线条很拘谨不够大方。面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我及时地指出了她的优点,并鼓励她以后多画、常画。慢慢地她找到了信心,到最后她能大胆的问我问题,和我一起讨论,后来上美术课表现很积极。
②美术教育能使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美术课本上七年级的学生给上了一课爱护环境、废物利用。他们利用各种废弃物创作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用小竹子搭建了小“别墅”、有的用小碎布做可爱的拼画、有的用废纸做了笔筒等等作品。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应用自己的智慧去创作,对他们来讲心里多多少少存在一点成就感。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③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发生。但处理的方式不当会导致学生远离群体,自卑现象产生。记得有这样一个男学生,刚上初一时常跟班里的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解决办法就是武力,久而久之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敢和他靠近,他也越来越融入不到这个集体。慢慢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完成,面对这样的学生上课真的很难。好在这个学生还比较喜欢画画,抓住这个优点给予鼓励和培养,让他在心里上产生那种满足感,上课也开始专心听讲,也慢慢的与班里的其他同学交流。由此可见,培养其美术兴趣,可以转移他们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还能帮助他们找到真实的自己。
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而且实用性很强。相对于应试教育,美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注重。美术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学生个性不够突出,表达内容不够丰富,创造能力弱。
2、正确的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①、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知道人人皆可创造出美丽独特的作品,给他们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你将会发现不同凡响的改变。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我们经常看到课堂往往是死气沉沉、机械、呆板、压抑个性、千篇一律、乏味的重复。学习中,学生只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创造性的表现。教师思想观念、手法过于陈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要求十分笼统,既分不清层次,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首先要赋于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氛围。只有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思维定势转变教师思想教育观念,要明确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社会并不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专业艺术人才,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艺术家,这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延展。
对于艺术创作,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即认为这些艺术作品不是一般人所为,我们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殊不知这种认识阻碍了我们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创新的激情与动力。而创新,首先应该养成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要让学生务必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概念,形成创新活动并非局限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少数人身上,创新活动应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一种活动,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并非局限于发明创造新产品、新理论、新定理,发明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生活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件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比如在课堂当中我会经常设置绘画集体联展、现代设计优秀作品展,启发引导学生在作品完成之余参与到欣赏与评论当中,适当运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件作品,从而完善提高自己。只有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才能得到丰富的发展。
②、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着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绘画特别难,画出来的事物不像,只追求的是像与不像,不是讲究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美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美术,喜欢上美术课,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通过装点自己的居室、生活学习用品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在激发出学生兴趣和自豪感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美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美术创作毕竟不是理性思考,没有1+1=2那么难,只要你用心去做、用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意识思维去创造都会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加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当地提出任何主题的表现不会只有一种方法,应该挑选大家最擅长的。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发挥他的长处,有的绘画课,可以用剪贴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
③、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之一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一般地,在美术创作中,很少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觉不到创作的快乐,也因此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创造的机会。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现状,拓展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了作业应有的效应,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返回到自己生活中去充实、丰富和美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更应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让他们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在家庭、田间和劳动实践中遭遇矛盾时,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并主动参与到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才使创新型人格特征得到更好地塑造。比如:在手工制作包装盒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包装盒(考虑到它的结构、外观、价格、功能)。然后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察现实生活里自己设计包装的结构、外观、价格、功能,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办法,最后再重新优化设计自己的作品。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美术课标要求教师要寻找美术各门类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间的连接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美术教师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三、总结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显得至关重要。初中美术教育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形成科学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观念,美术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探索一种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教育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还是那句话,美术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初中时期的美术教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初中时期的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初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美术绘画的环境,以上几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浅要的探讨和解析,希望能给各位以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与创造
(2)教育心理学 
(3)美学原理
(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5) 袁济喜 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6)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社   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冯祥超 高中美术若干问题的探析[J].2005年6月。 --博才网
(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9)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10)美术教学的评价 尹少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1)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初中美术游戏教学
下一篇:初中美术论文: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