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名言警句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被现代人严重误解的俗语名言合集 发布时间:2019-05-20 09:18:52
被现代人严重误解的俗语名言合集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
尤其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俗语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注:部分乃现代人所误解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真实含义
原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易经比较费解的是“君子以自强不息”。
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以”在古文里是“用”的意思。
其意思应是“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后就会自强不息。
这里的“之”,就是指“天行健”。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使自己变的强壮,生生不息,而不是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劲儿的意思。
这种处世之道,在古时候几乎人人都懂,老子不是也说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我”出发,站在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中来思考周易。“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理解就会很肤浅,很肤浅。
即做事情,只想着尽量不求人,要“自强”,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清高,个性强,争强好胜。
我们也知道对人要宽容,心胸要宽阔,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但是,如果对方对自己评价不公,有时也就忍不住,会指责对方。
周易的“三才观”告诉了我们人类,天生人,地养人,人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
相对于天地而言,人的形体何其渺小,人的生命何其脆弱,人的寿命何其短暂。
但是,人可以取法天地的精神,通过道德修养能效法天地,达到天地合一的水平。
效法天地的道德,修养自己,人类也要尊重自然,愛护自然,自然和谐的生活在地球之中,这样人类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健康的体魄是怎么来的?
有些人很奇怪,为什么没见我生过什么病,还一年四季洗冷水。其实保持健康很简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你的作息有规律吗?你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吗?你喜欢伴随什么DJ群魔乱舞吗?你喜欢疯狂纵欲吗?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没看过A什么片就会被认为性取向有问题的社会里,你能够控制自己吗?
你顺应天道了吗?
曾经的年轻人,做什么知道控制自己;
现在的年轻人,干啥都想“别苦了自己”。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真实含义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
正是这句话,孔老夫子更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
但是,这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的非常多呢?
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地,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份,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方说现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
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的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看,谈教育谈的多深刻啊。解释如此通顺,而且更加贴近“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夫子的本意。
怎么下面劈头盖脸就来了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变成向帝王们教诲愚民政策的训诫了呢?
千百年来研究论语的大儒们之中,难道就没人发现这一点吗?
为什么要让孔老夫子背两千多年的黑锅呢?
显然,这背后依旧是统治者们的阴暗心理在作祟,他们要为自己的愚民政策找寻一个理论依据和心灵安慰。
3、“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真实含义
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
我们不妨翻开典籍,看看历史真相。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这段原文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礼仪。
根据上下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
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
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
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
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的。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的处理。
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
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
现代公司不也讲要人性化管理,老板对经理层要客气吗?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这是讲特殊情况下乘车礼仪的变通。
这是先秦封建制礼仪,都是合情合理的,古人的纯朴可见一斑。
这哪有什么“阶级压迫”色彩?
就算是后人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混合成一句话,割裂了礼记中具体乘车礼仪的语境。
古人也没有认为“礼不下庶人”就是指对百姓无礼,“刑不上大夫”就是指贵族可以无法无天。
4、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抱怨”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
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5、“天塌下来大家死”是真的吗?
面对可能到来的灾难,有些人说出一句相同的口头禅:天塌下来大家死!
其意思是:天那么容易就塌下来?不在乎;天要真的塌下来,反正大家都得死,也无所谓!表面上看是从众心理、不害怕。
其实,一般人都是非常惜命的、怕死的。
这里的天塌下来,倒不是说真的天塌下来,而是在各种灾难面前,人们受伤害的概率是不是一样的。
人们总认为自然是随机的、无序的,换句话说“老天是不可能长眼”的。
其实,天塌下来不是大家都死。
您看那层出不穷的天灾人祸频频发生,但每一次灾难中都有所谓的“奇迹”,绝不会有“天塌下来大家死”的现象存在。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积德守德、乐施好善、敬奉神佛的人,绝不会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人享受同等待遇。
最典型,大家也比较熟悉的是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神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与兽无别,且很难回升,决定毁灭人类,诺亚是个有德、仁义之士,且信神,神决定留下他,从新开创新的文明。诺亚按神的方法造了方舟,逃离了劫难。
古罗马时期,古罗马对基督徒的迫害,遭神的惩罚,多次发生了瘟疫,但神却没有惩罚每个人。
历史学家伊瓦格瑞尔斯亲身经历了最后一次结束性的彻底惩罚,他描述“每个人感染疾病的途径各不相同,根本不可能一一加以描述......也有一些人甚至就居住在被感染者中间,并且还不仅仅与被感染者,而且还与死者有所接触,但他们完全不被感染。
还有人因为失去了所有的孩子和亲人而主动拥抱死亡,并且为了达到速死的目地而和病人紧紧靠在一起,但是,仿佛疾病不愿意让他们心想事成似的,尽管如此折腾,他们依然如故。”
中国的古书中善、恶有报的记录很多,民间口耳相传的事例也很多。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红眼石狮”的故事,版本也许不同,内涵却是一样的,好人才得救。
其实现代的事例也是很多,在南亚大海啸时三十万人丧生,而泰南普吉岛拉莱渔村二千居民,由于信神信老者的话全都逃生;当时有当地的土著人,知道情况不妙,就喊“有危险,快跑!”
因为事情来的很突然,讲的也很突然,结果当时海滩上的人都不信他,还嫌他扫兴,硬把他赶走了。
那个土著人走了之后,大海啸一下就过来了,几分钟内几十万人丧生!
但有一些聪明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听从劝告,神奇的逃过劫难而得救。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些人恰好离开了;有些人本来是要去震区的,也许地震发生之前还懊恼办事不顺,去不成。
在危险地带,前面的车被泥石流吞没了,后面的被大石头砸了,他凭啥会安然无恙,冥冥中自有天意。
从历史与传说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人类道德败坏了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二、在大灾难发生前上天会以不同的方式救人,三、能否得救取决于人的一念。
因此,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不能够再随大流,应该多听听,多问问,多想想,有个正确而独立的见解。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真实含义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这句话常被挂在图书馆里,当作学习励志类的明言警句。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个意思: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见这句话并不是催促大家拼命读书,而是劝大家不要盲目读书,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命,处理无限的知识。
这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尤其重要。
7、“相濡以沫”的真实含义
原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相濡以沫,或许是一句对患难夫妻的赞语。
但庄子的原义是: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互不相识的来的好。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
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境界,选择放弃强烈的感情来换取平稳的生活。
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境吧。
8、“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真实含义
人们在谈论神或善恶有报时,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信神的人对宗教最反感的就是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在先,见在后”。
我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就要我先信,这不是自欺欺人、逻辑悖论吗?
所以无神论者更认为宗教是愚昧的东西了。那神真是那种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虚幻的东西、一种心理作用吗?
有人知道,对那么多言之凿凿的神奇见证和神奇现象进行全盘否定,并不是合理明智之举,于是就解释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可这个解释的本身就不成立,有就有,无就无,怎会因为你的信与不信而随意有无?
我们知道,学校老师常常会这样,你愿意接受教育呢,老师会看管你多一点,如果实在不可教也,老师或许就看管你少一点了,反正有最后的“开除”在等着你呢。
也就是说,有与没有,不能建立在你信不信的基础上。
本来就有的东西,你全世界70亿的人都不信,它也依然存在着。
信与不信,是每个人的悟性问题,与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境界相关,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生命的未来选择,却丝毫决定不了“有”和“无”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不到的就不相信。
那么试问,在现代高科技的检测仪器问世之前,有谁能看到X光、电磁波、各种射线吗?
那么这些东西存在否?它们是在人类看到以后才存在的吗?
显然不是。它们与万古宇宙共存,而且存在于不同的层层时空之中。
就像人们所说的“头上三尺有神明”,神佛的存在也是遍布苍宇的,只是他们由人类肉眼不易见的物质构成。
但是,毕竟有科学家和少数人类目击证实了神佛的存在。
这不是什么迷信,神佛也是生命,也是物质存在,只不过与人境界不同,他更微观、更宏大、更超能,更接近于、同化于宇宙特性而已。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我们人类能看到的可见光的频段非常狭窄,即使用现今最先进的探测仪器,在这个宇宙中理论上也只能发现4%的物质,其它96%的物质理论上存在却无法证实,何况我们的眼睛?
宇宙太深邃了,浩瀚而又神秘,有着事情无法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但一定要有对未知领域的敬畏之心。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当你对神有着真正虔诚的信仰,你就能看到神的存在;
你越不信神,神越不会显现出来让你看到,因为你道德达不到神给人的要求。
佛家说:佛性一出,振动十方世界。神佛最重视的是相信神佛的修行之人。
你连神都不信,甚至还可能诋毁神佛,伟大神圣的神佛怎么会随意显现给你看呢?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无神论者对信神者无法理解的原因之一。
9、“君子不器”的真实含义
原句: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笔者认为,完整的描述何为君子的,就是这句“君子不器”。
器,就是器具,无论什么器具其功能和用途都是有限的。
很久以来,此句多被解释为,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而是要多才多艺,这种解释与现代人类沉沦于物质世界的实情是特别符合。
其实,仔细一想就知道,无论如何多才多艺,都是有限度的,都还处于“器”的层次,无非是大小、多少而已。
那么何谓“不器”呢?
说到这里想起夫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子贡问: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
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
看样子当时的子贡在孔子眼中虽然有才能但是还没有达到“不器”的境界啊!
说“不器”,必须说“道”。
论语中虽然没有记录孔子说“道”是什么,但是却可以证明“道”在孔子心目中崇高的地位,“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又说君子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应该如何求“道”呢?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可见孔子认为君子为事的目地不在于事,而在乎道!
孔子的门生,子夏则在“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中说明了君子和工匠行事的不同,君子为事是为了求道,工匠只是为了完成其事。
君子不器,不但提出了君子应该成为什么的人,而且也同时在提醒那些想成为君子的人行事时不能忘记真正目地。
孔子说君子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君子的行为准则。
笔者认为,科举兴而儒教废,当“读书”失去其求道修养的意义而成为追求功名的“器物”的时候,不但是儒学的没落也是人心的败坏使然。
现代的教育就更落其次了,之所谓“人才”,也就是说“汝器也”。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
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和曲解。
这里的“刍狗”,本意是草做的狗。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牺牲)。
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
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生了万物,它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它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
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它的万物特别差,更没有想从万物那里取回什么报酬。
而人之所以对万物差,甚至人帮助了人,往往都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是因为人的自私的观念使然。
所以,老子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
历史追随孔子奉行“仁”,于是“不仁”似乎成了贬义词。
老子此语实为超脱情感的境界,天地福泽祸害,无关万物情感与意愿。
不仁,才是天地最大的公平。
另外,“刍狗”指草扎的狗,非“猪狗”。
1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当今社会,有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歪理邪说。
现实生活中,确实很容易看到许多正不压邪的事例:
例如歹徒在大街上公开杀人抢劫,周围围观的数十人没一个上前阻止的,大家都怕歹徒;当官的都贪污,想洁身自好都不行,最后只得同流合污。
特别是有时常听老人说的一句话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人在屋檐下,你就低低头吧。
民告官,这官司怎么可能赢呢?
好像正义也得屈服于邪恶,人都得从为狗敞开着的洞趴出来才能有自由。
因此有许多人越来越不相信“邪不压正”的真理了。
有圣者言:“有人讲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常人中的一种邪说,那魔永远也不会高出道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穹苍宇,时刻都在有序的运行之中,正负的生命也一直在相生相克的理的制约和平衡之中。
如果真是“魔高一丈”,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人世间有善就有恶,有正就有邪,忠奸分明。
但是正义终能战胜邪恶,邪恶的东西即使逞恶于一时却是无法长久的。
例如岳飞、关羽等忠义之士历经磨难之后而名垂青史;
中国古代的邪恶暴君夏桀、商纣王、周厉王、晋厉公、秦二世、东汉的桓灵二帝、隋炀帝等虽然都在历史上曾经不可一世,然而他们无恶不作之后的下场也是惊人的相似;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帝王向佛法发难,酿成灾难。
三武一宗灭佛,身强力壮的四位帝王灭佛后很快暴死。
后继者凡是纠正错误,力挽狂澜的,国家很快走上盛世之路;
延续错误的继任者,则是国破家亡,殃及子孙的悲惨结局。
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帝国,为了铲除基督徒的信仰,以国家谣言污蔑基督徒,用谎言去蒙蔽人民参与迫害,后来招致4次大瘟疫席卷全国,约一半人口在瘟疫中丧生,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也由此衰亡崩解。
在近代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一夜间几乎踏平了整个欧洲,可很快它就土崩瓦解了;
斯大林时期的苏共曾经强盛一时,可它的解体也像烟消云散一样轻而易举。
人世间的正理是一正压百邪,乌云只能遮盖天空一时,邪恶绝不可能逞恶一世。
12、“人定胜天”
原句:……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则人制之。令行禁止,王始也。——逸周书 卷三 文传解
逸周书原名周书,或称汲冢周书,由战国时人编集古代文献而成,记载上古至周的一些传说事迹。
文传解记载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对后来的周武王姬发所说的一段话,内容期勉姬发成为一个仁德愛民的国君,并且指出治理国政时应该顺应四时。
在合宜的季节耕种、打猎、砍伐草木,不猎杀有孕和幼小的动物,让土地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是保持国力强盛不衰的方法。
其中提到:“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说明强大的兵力可以胜过人力,而人力可以战胜天命、克服自然阻碍。
后来“人定胜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够克服自然阻碍,造福于民。
可见,这个词只是一个关于君王如何治理好国家从而保持国力强盛造福于民的普通词汇。
可是这个词落到战天斗地的无神论者手里,就完全变味了。
一个词被喊了几十年,还流行了几十年!
现在遇到大的灾难,救灾现场或电视上甚至还能听到这几个字。
这边在废墟里呼天抢地,那边还叫喊着“人定胜天”,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不用说太多的道理,人在地震、洪水、海啸、飓风吧,在这些自然力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无助,多么的可怜!
以上摘录整理自网络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名言警句、古诗
下一篇:变通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