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    发布时间:2019-03-21 12:05:02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
长顺县第一小学  何兰萍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低年级孩子而言,朗读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适时范读课文,注重朗读评价,用充满激励性的、指导性的、富有童真童趣的, 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用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角色朗读,培养朗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
 
[关键词]   朗读训练   打好基础  学习方法   培养兴趣   提高水平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但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的经验少,理解能力差,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究竟该如何达成这一学段的目标呢?
一、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打好朗读基础。
引导低年级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我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低年级朗读训练首先应加强生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一类字、认识二类字,读准它们的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生字过关了,也就为朗读扫除了障碍。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除了读准词语的常规音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音变的规范。普通话的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如“一群小鸡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中的“一”的变调;“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的儿化音”等等。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体会字的音变。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中悟出发音的规律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指导词语朗读时,不但要做到正确朗读词语,还要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具体语境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所含的感情,读出词语的意思及情感色彩,为感情朗读课文奠定基础。在读准字音、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读好重音。停顿要合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些什么,再根据句子前后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然后让学生用停顿线“︱”画出,再正确朗读这个长句子,同时读好重音。如:“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棉鞋里的阳光),又如:“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通读整篇课文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加字、漏字的现象,帮助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做到宋代学者朱熹说: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准确无误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做好学生朗读的引路人
教师是朗读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一字一顿或唱读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那么,究竟该如何指导呢?
1、指导示范,朗读有法可寻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宗祺教授说过:“许多文章的‘神’、‘气’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想让学生在文章的朗读吟诵中尽情体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最终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范读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朗读技巧,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恰如其分的范读最大的优点是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教师范读时,可以把声音、语气、表情、动作、神态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它可以起到以下四个作用:一是示范作用。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二是激励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能起到以情激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向朗读活动。三是要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较低,有些问题理解不清楚,而且,有时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不理解,利用教师范读,可使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四是有利于纠正方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往往一面欣赏,一面与自己的朗读印证,通过自我比较,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便于纠正。教师范读时对课文的内容和范读时机要灵活把握。范读可以安排在初学课文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也可安排在学文时,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底蕴。可以通篇范读,也可以范读某个重点段落或学生难以理解把握的长句;可以范读课文中的句逗停顿,也可范读句中的语气、重音、轻声、儿化等。如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我先范读了小白兔寻问小燕子、小鱼、小蚂蚁的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随后又范读小燕子、小鱼、小蚂蚁的答语,读出耐心、肯定、亲切、关切的语气。然后问学生,“你们听出老师的语气变化了吗?”再让学生自己读文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读,从而体会到小动物们的心理及各自的特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文本的含义。快乐的节日是我们熟悉的歌曲,歌词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我教这篇课文时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自己先声情并茂的范读了一遍课文,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接下来整堂课的学习学生都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读出生活中那份美好、快乐的感觉,沉浸在愉悦与幸福中。这其实就是范读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既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也能把教师的情感、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从而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具体、深入。教师范读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即知道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这样读。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们的学生的朗读水平一般也较高,而且朗读风格接近。
2、注重朗读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朗读评价,关键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它是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朗读评价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影响着朗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低年级朗读教学过程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恰当、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朗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1. 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被器重,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产生自信,获得动力。课堂气氛就会因此而和谐、愉悦。
如教学要下雨了的教学片断。
我将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平时害羞的小女孩将“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这句话读得很轻。
我微笑着鼓励她:“你能勇敢地读出,而且声音真美,我们听了真高兴!小燕子听到了也一定会回答小白兔的,可你读的时候声音小了一点,燕子听不到,老师相信你再读一定能让燕子听到小白兔的声音。”
学生再读,声音略微有点提高。
我继续评价:“嗯,真棒!飞得最低的燕子已经听到了,它在扇动着翅膀感谢你呢,再来一遍,让飞得高一点的燕子也听得见。”
学生又读,声音明显比上一次更响亮。
“再来一遍,让周围的小燕子也听得到,好不好?同学们,给她点掌声鼓励一下! ”
果然小姑娘不负众望,声音读得又大又清脆。看到她坐下去时那红朴朴的脸蛋,那自信的神情,我知道,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她从朗读中得到了快乐,超越了自我!从此以后她读课文越读越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获得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扬,作为学生就更为明显。激励性评价语言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学习的信心,就能坚定方向,认准目标,为之努力,就能面对困难不气馁,努力克服。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教师都要适时、适度地做出评价,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以保护他的朗读兴趣和愿望。朗读评价要切实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促使他更加努力,也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2)、评价语言要具有指导性
低年级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教师逐步指导,朗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如仅仅用“读得棒极了”“读得真好”“还要继续练习”之类的语言泛泛而“评”,是很难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指导,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低年级朗读评价之本。
如教学乌鸦喝水的片段:
师:谁愿意读第一节?
(生读,没有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有唱读现象)
师:哎哟,像唱歌一样,好听是好听,但不想读书啊!谁能像读书一样地读?
(生读,读得很好)
师:节奏感多强啊!来,掌声!不过有几个音要正正。(正音,齐读)
师:谁还愿意读?(生读,读得不错)
师:多长的段落,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小播音员!来,我和你握手!
本片段中,我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教师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读正确了字音,读通顺了语句,读准了节奏,读好了感情。在这种富于指导性的评价语言中,学生习得了朗读要领,强化了朗读技能,朗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低年级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利用这种指导性的评价语言清楚明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能从教师的指导中储备更多朗读方面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从而逐步接近第二学段朗读训练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评价语言要富有童真童趣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情感丰富,富于形象思维。他们所接触的教材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学色彩。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也要从学生的童心出发,倾心营造与他们心灵相通的情境,评价语言力求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富有童真童趣,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
如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中,一学生朗读“她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这句话时,语速、语调都把握得非常好,我就模仿兰兰姥姥的语调进行评价:“哈哈哈哈,我的孙女兰兰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啊!我真是太高兴了……”边评价边伸出大拇指做夸奖的动作。“哈哈哈哈……”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孩子们又有滋有味地读起来……
再如棉花姑娘教学片断:
生:“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他咧开嘴笑啦!”(一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师:“哎呀,看来棉花姑娘的病真的被七星瓢虫治好了。不但长出了碧绿的叶子,吐出雪白的棉花,而且读课文也读得这么美呢!” (生笑)
师:“看,他咧开嘴笑啦!棉花姑娘们,病好了就——”(引读)
众生:长出了……(学生读得兴致勃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富于童真童趣的评价语言切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课堂教学气氛热烈而又愉悦。学生在欢笑声中,朗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分角色朗读,培养朗读兴趣
于永正老师说:“课堂上我和学生经常互读,互相朗读是“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对话’只是理解为‘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低年级学生很喜欢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适用于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文章,例如两只小狮子一文,两只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地位和本领能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的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从而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新颖,故事性强。表现形式以对话为主。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师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将课文中间的提示语删去不读,加快了语言的节奏,便于学生较快进入语言情境。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只“小狮子”,孩子们也变成了“小狮子”、“小树”、“狮子妈妈”。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朗读它们样子和语言的描述,揣摩角色的特点,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朗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更主要的是以读促悟,加深了对角色的认识和感悟。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互进。从中体验课文的情感,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
总之。在低年级指导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年龄层面上,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地研究这门艺术,并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自已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以更有效地激活课堂,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朗读要求。


   [ 参考文献]:于永正语文教学的亮点
 
                冬阳低年级朗读评价的语言艺术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