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美育教学尽展魅力    发布时间:2020-01-02 12:00:17

小学音乐美育教学尽展魅力

论文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引起检索们的观注,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在本文中,笔者就音乐与美育进行了探索,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唱游学习、以美塑形;歌曲学习、以美悦情;乐曲欣赏、以美扬善,音乐活动中、以美怡心,音乐实践中、以美导行。

论文正文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1〕古希腊哲学家早就提出:由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该思想早已在欧美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采纳。我国经过数十载的教育实践,由德、智、体不完全的三育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者说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重新显现,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2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类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和美的关系作以下管窥。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游》课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它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大众化的音乐教育,所以适当地降低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把音乐知识与技能融于活动中,并隐性成线,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逐步获得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艺术教学的过程是从感官的直觉开始,获得审美的愉悦的,在一、二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年龄小,因此,作为老师就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用美的音乐、美的歌声、美的舞姿,来使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激起他们内心要表现美的欲望,再进行创造美。在艺术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中,领悟和品位艺术活动与艺术作品的审美内涵,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取得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那么,在唱游教学中就得让学生在感知中感受美,创造美。

审美感知是一切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对审美事物的简单的感知和较复杂的知觉。例如,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是,必须以直接感知的方式倾听音乐,尽管他们对音乐的音色音区、节拍节奏、旋律、和声,以及作品中的情致心态、人格境界等,很难一下子就有较多的体验与理解,但是他们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很迷人,给人们带来了愉悦,这些仅仅是生理上、感官上的,但却是美感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这种初级的体验,更为高级的体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在这个成次阶段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产生参与的冲动。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情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官,并通过各感官间产生的联觉,自然而然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比如,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三课《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观看老师表演的蒙古舞的一些基本动作(视觉),聆听老师的范唱(听觉),再配合辽阔草原的录象,图片,学生仿佛来到了茫茫大草原,呼吸到了清新的草味。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来一种对“情”的体验和急于领略的审美期待,引起强烈的共鸣。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需要特殊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各种概念是通过对环境的探索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在教学时间中要致力创设一种特殊的环境,主要是教室的设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形象,以及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比如,在欣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时,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些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图片或者草原巡逻兵的图片。另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打击乐器,让学生模仿草原上的马蹄声、风声的变化。学生通过与这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会自觉的把这些外部环境中所蕴涵的各种艺术因素吸收进去,最终构成内心的艺术体验的概念。在《小树快快长》一课中,运用了电脑多媒体的课件,通过媒体与音乐的有效结合,让孩子们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是原本枯燥的欣赏课,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看到flash里的几棵小树跟着音乐欢快的跳起舞来,他们也忍不住的跟着跳了起来,使学生的感情自然的流露了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欢乐的小雪花》一课,这一课的教学,我自始自终都是围绕着雪花来进行的,从一开始的听音练习,我采用了贴小雪花的形式,让学生相对应自己手上雪花上的音和听到的音对照一下,听到什么音,手里拿这个音的小朋友来布置教室,学生非常的有兴趣,他们既帮助老师布置了教室,自己动手创设了一个美的视觉环境,又在活动中增强了训练,最后的效果就是,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雪花纷飞的环境里,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 “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难怪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到,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瀑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国母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在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扬善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来塑造音乐形象的;而音乐形象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我 根据音乐这一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偏异,让他们欣赏不同的乐曲,通过音乐对人的感染力,以达到矫正心理的目的。如针对厌学心理,则让他们聆听《校园的早晨》、《中学时代》、《祖国的关怀象春天》等,激起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热爱;针对胸无大志,自卑自弃的学生则让他们聆听《长江之歌》、 《中国的土地》、《亚洲雄风》,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针对毕业班学生学习紧张疲乏心理,让他们聆听《春江花月夜》、《蓝色的多瑙河》,带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感觉;针对娇弱心理,让他 们聆听《黄河大合唱》、《马刀舞》,培养学生坚强、刚毅的性格;针对忧郁心理,让他们聆听《在希望的田野上》、《春节序曲》、驱散学生心灵上的阴霾;针对焦虑心理,让他们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 福》、《让我们荡起双浆》,扫除学生的烦闷与苦恼;针对攻击心理,让他们聆听《让世界充满爱》、《青年友谊圆舞曲》,建立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例如,我校曾有位学生因家庭的不幸,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心理, 我则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向他介绍贝多芬生活、创作上历经磨练,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出第六交响曲《田园》,唤起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帮助他渡过了“心理危险期”。长期以来,我就是通过这 种特殊手段,组织指导学生聆听一些格调较高、积极向上的中国民歌、创作歌曲、外国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从这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感受到 革命先烈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感受到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从而达到了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同时亦收到了矫正学生心理偏异的效果。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所谓“实践中表现”即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在“表现”这项教学内容中,“演唱”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是学生表现音乐美的重要途径。

“以情带声,以声助情”是演唱教学不变的策略: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也是有表情演唱的重要保障。例如: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对前奏和间奏作出正确的反应等。人说:“艺高人胆大!”有了较好的演唱水平,就能让我们的感情更淋漓地发挥。而“情”又从何而来呢?这就得由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再配上恰当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演唱时发自内心地由衷地去赞美、去歌唱。

例如我教《米兰》一曲时,先让六年级学生回忆刚进学校时的情景,以及这十年来的一些难忘的事,点点滴滴勾起了同学们心底里对学校、老师、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音乐成为沟通的桥梁。可以说,这首歌曲无论是节奏还是音调都是很难掌握的,但学生唱来却是丝毫不差,似乎音乐就是从他们心里直接流淌出来的。而在我听来那如天籁般的歌声却正是由真实的、感人的情感所支撑。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帮助学生学习美、创造美、品味美,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变的更加充实、更加美好,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净,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也是我最终的目标。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装饰名牌学校的广告牌!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更不是学校升学率的代名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我的“纸言片语”仅是盲人摸象,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小学音乐美育教学尽展魅力

 

 

 

 

 

 

 

 

 

 

 

单位:抚顺市顺城区抚顺城第三小学校

学科:音乐

姓名:张舸毅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如何调动一年级学习音乐的兴趣
下一篇: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