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    发布时间:2020-01-02 10:20:27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深入发展,应试教育正在慢慢的被取代。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断渗透进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音乐教育更是不可戏缺的,所以如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趣味性是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那么,将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趣味性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性:方法探讨

 

一、从单调的技巧训练中“引趣”

在音乐课教学中,技巧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发声、节奏练习、视唱以及乐理知识等单纯的学习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让学习在兴趣昂然中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反复跳跃记号时,用一个动物形象小鹿导入:反复小门跟小鹿开玩笑,唱完第一遍“1”门就关了,在唱第二遍时“1”门不让进怎么办?小鹿不怕,腿一蹬,“嘿哟”一下,就跳到“2”门下,继续唱。这样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正确使用方法,再练唱时就变得非常简单。又如教学力度强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fp的力度,用劳动号子和摇篮曲分别让学生聆听体会,并且用图片“大力士”和“小朋友”各贴在fp旁边,同学们通过歌曲不同力度感受,在形象的支撑下,就能容易理解。

二、从艺术形式表现中“融趣”

小学音乐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只要遵循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将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目的。

(一)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小学生喜欢涂画出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以及所见所感的事物。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歌曲与绘画适当地结合起来,将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还原为生活形象,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重新描绘出歌曲的内容,使歌曲的内容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在《秋天好》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对秋天的风光景色进行观察,然后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出所看到的秋天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懂得祖国的大好河山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改造。这样,学生在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中领会了歌曲的内涵,激发了用歌曲来表达情感的愿望,演唱歌曲时就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二)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在艺术教育中,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应注意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从优美的、富有感情的舞蹈动作中,表现歌曲的歌词内容。特别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桂教版教材第五册的《金孔雀轻轻跳》,可让学生模仿各种各样的孔雀的动作,学生边唱边跳,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歌曲

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故事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小学生天性就爱听故事,故事是吸引学生最好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学生,然后再把故事内容编成一首歌唱给学生听。例如《小红帽》一课中,我以生动的故事语言和优美的形体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使他不仅会唱歌曲,而且会讲故事。

除了以上这些艺术形式外,诗歌、写作、游戏、书法等也能在音乐教学中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从教学手段利用中“激趣”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走路》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什么动物走路蹦蹦跳跳”学生回答:“小兔子”,老师就将黑板上的“小兔子”“跳”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四年级歌曲《我是草原的小骑手》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演唱、表演的能力。

四、从教者声情体态中“知趣”

音乐教师声情、体态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建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融入语言、仪表、举手投足间艺术课教师所特有的美,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在回味的过程中调动起积极的情绪,创造一个热烈、轻松、有秩序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从而能情绪饱满地、不知疲倦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否有

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就难以建立欢快的情绪气氛。再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集中精炼,不讲废话,富有启发性。如在音乐欣赏时,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精确的言语表达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清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努力做到以“情”入课,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塑造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教师演奏的姿势、动作也要优美而得体,教师的范唱姿态要放松,呼吸要正确,演唱中

的每一小节都应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应特别注重声情、体态的美,深入到歌曲、乐曲的意境中去,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与体态完美的统一,从乐曲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声情、体态的美,即使一曲终了也还要有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五、从学生自身的表演中“品趣”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看到: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总是个别的尖子生,涉及学生范围面很窄,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唱,看别人演。这样,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让学生在目身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歌曲《大鹿》学会之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表演赛。一组中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大鹿”、“大灰狼”、“其他动物”、“房子”、“花草树木”等。先让学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采取现场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在器乐教学中,如竖笛的吹奏,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看谱试吹,当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全掌握时,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问学生:“谁能来表演?”教师可让学生采取独奏、小组吹奏、对吹等多种形式,多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他们表演,去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创造一种音乐环境把学生包围起来,带给他们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音乐课的趣味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倾听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