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0-01-06 09:27:59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初探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正文]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具有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活泼课堂气氛,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需求。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现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后,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时,我在向学生介绍几位图形“朋友”时,配合悦耳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一样,飞到了我们面前展现在屏幕上,学生们兴奋不已地报着各个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效果,显示四种图形“朋友”给同学们带来的节目:有烟囱里还正冒着烟的乡村小屋,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等等。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中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二、应用信息技术,融化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教学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教学方法中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在这里,就利用课件充分展示了加法的含义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一个鱼缸5条鱼,一个鱼缸3条鱼,还有一个空鱼缸。要知道两个鱼缸一共有几条鱼,就是把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加法,这时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5(加数)+3(加数)=8(和),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读53等于8,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接着在巩固练习中有一道图形题,紫色直条再添上几格就和绿色直条一样多。题目告诉我们紫色的直条4格表示4,请学生填出绿色的表示4+几,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所以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屏幕上将紫色的直条慢慢移向绿色的直条,并与其重合,这时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相差1格,因此4+1就表示绿色的了。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静结合,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动形结合的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信息;也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将全班同学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在第一册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打“正”、打“△”、打“√”。学生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当然也有学生会觉得这种统计方法太慢,可以用其它一些符号来统计。课件中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然后投影展示学生的不同统计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探究哪种方法更优。得出“正”字法最优,一是方便、快,二是便于统计的数字。

在第二部分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统计出马路上车辆的过往情况。学生意识到刚才探究的打“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准确,便会用这种方法来统计。学生这时都能感受到成功,自己探究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的那份喜悦。这样,学生就会在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中,不断地探索着成长着。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动口等行为,从外到内积累自己的经验,才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具备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的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理解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周长的求法。再用多媒体展示对周长的几种不同求法:算式的活动过程:434314(厘米),4×23×214(厘米),(43× 214(厘米)。从中得出启发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最佳计算公式:(长+宽)×2。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活动目标。

又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一课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在教学后,要求学生将某超市水果的销售统计情况或饮料的销售统计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结果作出商家进货情况的推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推理思维和创新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实践表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和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龚道敏:《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探微》,中国远程教育,200208期。

2高青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4期。

3柴莉:《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2期。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