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9-05-01 09:17:01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课堂  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技术走进了教学课堂,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给学生,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这样,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要建立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教师主导行为表现的变化。
一、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将电视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既能让学生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而对教师来说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其优点主要表现为: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模式;  让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 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在学生课程教学中,学习的内容主题虽然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对某一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学生探究问题的侧重点应定位在哪里,这些是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或者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多媒体为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利用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促进问题确立,增强教学实效具有很多优势。如,多媒体可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具体呈现,可以使学生从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直接观察事物。对其多种感官都有较强的刺激,使其从具体的现象、事件、言行中发现问题,从中能够获得某种体验,从而生成一些融入其真实情感的探究问题,并引出自己新的问题。
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拥有丰富的资源,师生可针对探究的课程问题进行检索、收集相关资料,丰富现有的文本资料,填补现有资料的过时性缺陷。与此同时也会从中发现一些与我们所探究的类似问题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启发我们找准自己探究问题的重点,使课程的探究具有更多的实践指导价值。网络资源不仅为师生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而且也在使专任教师能够查缺补漏,通过检索到的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信息。从而实现了教师与信息的共享。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比如在观念的更新、整合的手段及整合的能力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复杂性来看,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力的一种考验,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但现在有些教师由于在观念和自身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成为整合的主体。比如有的教师认为麻烦或怕麻烦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那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在互联网上用IE浏览器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CAI课件对所教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教育的信息化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逐步树立学习―→应用-→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念。
2、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教学整合的手段与能力。
    课堂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堂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现在有些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教学目标虽然了解,但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突破教学中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情景、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较好在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说课堂整合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比如在小学数学课三角形的高、三角形边的关系;小学语文课黄河瀑布、黄山奇石;美术、音乐课中的欣赏课等,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教育的信息化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比如有的学生在网络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时,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不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学习有用处;出现不同的观点时哪些信息是对的哪些又是不对的;找到了自己所需要信息该怎样进一步处理;导致不能在这节课中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和指点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求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这些信息素质的培养。让其转化成为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在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讲课时,在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德育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及其表现形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的时间,以此调动学生认识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重点将是学生怎样学习落到实处,而不是强调教师怎样教授。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坚持在授课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获取知识为根本。
提高教师教学素质。一是教师的人文素质,二是教师的信息素质。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改善师生关系,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所处的年龄特征,给学生以广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教师的信息素质,首先要调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其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观念,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根据不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要注意多样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使专任教师掌握搜集、检索有效信息的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网络道德素养。学校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强化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像其他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特别是学生,当他们面对那些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通过网络教授学生课程信息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使学生懂得如何识别“网络垃圾”,认识“网络垃圾”的危害性。学会自主选择健康的网络信息,并对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进行反省、批评和处理,使他们的大脑中树立一道坚固的“防火墙”。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便利和契机,教师能够依靠信息技术,正确合理信息技术资源,能在以后课堂教学工作中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信息技术也给现有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掘其有利因素,寻求课堂教学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拓展课堂教学的新渠道、新空间,多途径、多主体、多层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探究学习。
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地进行整合,不仅是一个教师信息技能的体现,更是一个教师敬业尽心的体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实现网上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最佳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打动学生的向往之心。明确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起动学生的探究之心。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尊重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自身规律,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与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1999年10月13日“专家论坛”。
2、  张谦、沙红、刘冰、孔书荣,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新特点与新举措,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5期。
3、 教育部赴加美教育考察报告,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8期。
4、倪华、张文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