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    发布时间:2019-03-24 10:03:12
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
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  张燕娇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主要是教师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而制作的微型视频,通过教师对某个教学难点的讲解或操作演示,学生反复观看,进而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主要表现在:利用“微课”突出分层教学;利用“微课”突出自主探究;利用“微课”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分层教学;自主探究;三突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的影响”,未来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微课”的类型很多,但应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微视频”为主,主要是教师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而制作的微型视频,通过教师对某个教学难点的讲解或操作演示,学生反复观看,进而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它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的优势
1.网络课堂,人手一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差异就“是网络课堂、人手一机”。“微课”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主观看和学习,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否则和一般的教学课件、视频无异。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拥有人手一台的电脑和网络,“微课”视频教学很容易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这就为微课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教学平台。学生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观看时间和进度,甚至可以反复观看,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优势,制作快捷。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无论是在PPT制作,录屏软件使用,还是视频后期剪辑制作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制作微课视频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没有技术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对于教育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教师比普通教师会更及时了解,并且更容易接受新教育技术的革新。
3.提高效率,减少重复。由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每个班级一周只有一节课,但班次多,这就造成同样的一节课,有可能重复好几次每节课雷同的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指导,既考验了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如果将课堂上的重难点或教师的必要讲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课视频,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
二、利用“微课”突出分层教学。
 “微课”进入信息技术课堂,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高效学习的空间。我们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借力“微课”这一教学资源,实现高效课堂建设。
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方面表现在: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同,有的学生课余时间经常与计算机为伴,从对键盘鼠标操作熟悉,对各类软件的安装使用也有较多接触;而有的学生却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连打字都不熟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因材施教,开展比较有效的分组分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但长期实践下来,我们发现分组分层教学的落实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分组教学是将优生和学困生分为一组,实现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但这种分组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很难提供分层任务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如果我们把知识点分散,制作成各个知识点的微课,通过教师的课前引导,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各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均能对自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这就能真正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发现,利用“微课”实现分组分层教学是确实可行的,具体做法如下:
将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利用“微课”实现分层教学就轻松自如了。比如说四下制作课程表一课,教师在课前就制作三节“微课”,分别是①合并单元格、②拆分单元格、③绘制表格斜线,当师生一起讨论完课程表如何制作后,便放手让各组学生根据三个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1)插入9×8表格,合并相关单元格,输入课程表内容。(2)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将体现单双周的课程,利用“拆分单元格”的方法;(3)在1、2步的基础上制作课程表表头(利用绘制表格斜线的方法),并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对齐格式。三个明确的学习任务,ABC三个层次小组完成的任务分别是:A组——按顺序完成全部的学习内容;B组——按顺序完成前两步的学习内容;C组——只完成第一步的学习内容(鼓励向高一层次挑战)。
由于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同一水平之间的自主探究也让学生“平等对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同一节课中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欣喜的发现,学困生不仅能很好的完成C层次的任务,当他们向B层次任务挑战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优等生不仅在课堂上“吃得饱”,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能一对一帮助学困生。这样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实效全部得归功于“微课”的有效应用。
三、利用“微课”突出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演示、操作后,学生模仿操作,自主探究的环节比较缺乏。而在在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反复讲解演示的过程,在师生提问、互动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利用“微课”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我们发现:比起传统的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更愿意接受“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10分钟左右时间与教师共同探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与任务,开始一节课的自主探究学习之旅。比如四下设计电子板报这一课,课前师生通过讨论明确设计板报的具体步骤:插入标题——规划版面——收集素材——美化版面,然后教师提供每个步骤的微课视频,其中“规划版面”是难点,学生可反复观看微课,直至学会如何规划版面。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会出现各组学生完成任务时间不一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可利用电子教室的优势,采取分组教学、讲评的方式,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辅导和评价。
由此可见,“微课”的有效应用,使信息技术课堂由传统的学习模式(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模仿练习——创作拓展)华丽翻转为“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指导反馈——拓展创新”,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
四、利用“微课”突出教学重难点。
突出、突破重难点是一堂数学课效率高低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解除困惑,是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之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些重难点教师总是要反复操作、反复讲解,等学生自己完成各种练习操作时,又忘了前面老师操作的步骤内容。这就造成老师讲解演示的时间多,可学生还是存在学习障碍,教学效果自然就低下。
微课短小精悍,学习时间较短,利用“微课”可以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堂操作学习中反复观看,既减少教师讲解时间,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四年级word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是“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此操作学生往往要好几节课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将“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的操作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一边学一边尝试操作。这样的学习比教师反复演示效果要好得多。又如三年级画图中“曲线的使用”,双曲线和闭合曲线的画法是教学难点,学生总是把握不好,总是要出现最后一笔没有定位导致图形扭曲的情况。因此,教师制作“如何画双曲线和闭合曲线”微课视频,通过操作演示配上文字强调和说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很容易就学会了两种曲线的画法,而且错误率低了许多。
由此可见,利用“微课”突出、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能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反复讲解、演示,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能最大限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用好、用对“微课”。但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将微课简单的用于课堂,完全代替课堂教学的有关环节,它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而非颠覆。微课的背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仍然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石,教师新的课堂组织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更新。
【参考文献】
1.吴晓茜 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程教学研究 2013(07)
2.魏小山 从微课到翻转课堂的构建设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12)
3.李珊君用微课翻转信息技术课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03)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利用电子白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下一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