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4 10:01:08
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以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下)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提出以混合学习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混合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模式及应用等进行梳理,同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以东莞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和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以期丰富混合学习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模型;课程设计;Moodle
一、引 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不仅仅在于完成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平台,使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目前,东莞地区的所有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十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致力于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但由于种种因素限制,收效甚微,分析原因以下:
1、国内外的教育学者、专家很少对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指导的层面。虽然在历届省、市开展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也出现过一些优秀的课例,但那些课例需要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花费精力大,不适合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
2、教学课时有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每周只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一个学期中,除去法定节假日、期末复习占用的时间,每学期最多只有15个课时,而信息技术学科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时间难以分配。加上每个课时跨度一周的时间,导致学生的遗忘率偏高,新旧知识不能有效衔接,导致教学效果强差人意。
3、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繁杂。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校园网络、教师办公电脑、电脑室等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为其他学科的参赛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等等,这些工作占用了信息技术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忽视了本质的教学教研工作。
三、混合学习理论概述
(一)混合学习概念的界定
Margaret Driscoll (2002)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概念:1)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3)将任一种教学技术(如录像带、CD-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ILT)相结合。4)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2
何克抗:所谓 Blending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本研究把“混合学习”界定为: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把传统学习方式(C-learning)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解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前面临的教师资源和学生时间资源紧张的困境,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
混合学习,正在成为当前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对近十多年来E-Learning反思后的回归。
    1、国外研究现状:
Josh Bersin对混合学习的“如何混合”进行了研究4。除了企业运用外,国外高校也有混合学习的应用案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2001年12月开始采用混合学习方式进行主管级工商管理硕士班和在职药剂学博士课程的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外混合学习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培训;另一种是高校在职硕士、博士课程的学习。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以非学历为主的培训机构最近几年采用混合学习方式的逐渐增多,如北京新财富英语培训学校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超过70%的时间通过网络完成,30%的时间是教师的辅导和答疑。通过几轮培训效果检验,学生通过采用集中混合式培训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5
通过国内外对混合学习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分析可见:
混合学习主要应用在企业培训方面,课程主要是语言、IT培训,尚未有专门针对普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
(三)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6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这种思想有重要传播学理论依据,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兰姆(W.Schramm,1954)7曾提出媒体选择定律,用来解析影响人类选择接触或使用媒体的行为的依据
因此,我们提出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混合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要素、设计环节、设计模式及应用进行梳理,同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尝试以东莞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
四、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一)目标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东莞地区普通小学六年级开设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课程。之所以选择这门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通过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习,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摆脱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协作学习;同时,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顺利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2、从小学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课程特点出发,它要求学生掌握Flash动画制作工具的基本操作。动画制作有“即时确认”的效果,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产生创作的欲望8
3、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日益完善,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在研究的学校中,学校的两间电脑室、电子阅览室都接通Internet和市教育资源网,为混合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条件。
 (二)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依据李克东教授定义的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八个环节6,并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混合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环节等进行梳理,同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的基本步骤,从教学分析、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考虑,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混合学习模型
2、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型和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设计制定课程的混合学习过程(如图2所示):
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学习过程
3、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型和学习过程,应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和网络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课程的混合学习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学习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混合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环节等进行梳理,同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探索和构建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型、混合学习过程以及混合学习的评价体系。在现有资源环境下,为该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学习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混合学习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互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
1、仍然停留在理论模型设计阶段,缺乏实践的检验。
2、本研究构建的混合学习模型只是初步策略,还需不断完善。
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问卷调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对初步建立的混合学习模型、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进行实践和检验,不断完善,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Margaret Driscoll.http://www.ibm.com/link/redirect.www.ibm.com/
   www-8.ibm.com/services/pdf/blended_learning.pdf  2008.9.23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
    4、Bersin&Associates,Blended Learning:What works.[M]
www.bersin.com/research/blended_learning.asp
5、http://www.blog.edu.cn/user1/12921/archives/2005/1032103.shtml
6、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
    7、W.Schramm.Processandeffectsofmasscommunication[Z],19.(1954).
8、刘雨昕.混合型学习的设计过程研究 [D],北京大学,2004.5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议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下一篇:交互电子白板服务教学 寻求课堂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