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的启发    发布时间:2019-03-24 09:52:36
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的启发
信息技术是这几年新兴的一门学科,它的前身是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程有着与许多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征,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上也在追求不断的创新、灵活多样。现在以我们学校的教学环境为基础,通过这两年自己亲身的教学时间,总结出一些更好地传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同。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我们的小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各个学校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得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给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我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看法观点:
  • 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学问100名学生:“你们喜欢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为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市非常困难的事情,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合其他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计算机由: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合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乐。
  • 创设和谐的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合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 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乐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乐,其它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教育
下一篇:关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