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8-12 23:22:35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让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加入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目前,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很多新设备以及新技术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基于信息化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以及掌握知识提供了很大便利,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因此,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力度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新时期老师能否有效提升自身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常常被动地吸纳老师教授的数学知识,而一旦遇到问题也会直接向老师寻求答案。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长此以往下去,就会让小学生养成惰性思维,不愿意主动去探求、思考以及学习,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然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则不同,老师会更多地引导和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并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有助于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用到转化的思维方式,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黑板教学中,就算老师为讲述转化的内涵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最终的效果仍无法满足预期。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加入则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图表以及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来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撑,生动形象的将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有助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在过去,很多小学生在课下复习数学知识时,常常会无从下手,再加上有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没有很好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效果极差,同时也不能有效解决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的信息技术,如PPT等,就可以通过下载老师分享的PPT课件回顾课上所讲内容,之后再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使他们获得更好的课后复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本能,受益终生。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想方设法的让这种好奇心发展为认知兴趣,并促使小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小学生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举例来说,在进行到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小朋友们,今天图形妈妈带着她的小宝宝们来和你们交朋友了,你们知道小宝宝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各种颜色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正方形等。孩子们立马被色彩绚丽的图形所吸引,并积极主动的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它们起名字。老师这时再引入新课就会取得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境不但唤起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根据本次教学的内容而定,针对那些用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讲解的情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从而不断打破时空界限、再现真实场景、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提高师生互动,增加学习趣味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而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老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智力激励,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主动思考,并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举例来说,在讲解到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小学生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包含圆的物体,如自行车、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轮子,再将圆形的轮子替换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正六边形等形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些交通工具的轮子必须是圆形的,如果换成其他形状是否可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就会发散思维,通过自己的方式来验证“轮子必须是圆形”这一结论。老师需要积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并从中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的方式还可进行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且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加强。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小学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再加上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解决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以及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势在必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之后,可以将课本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或者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教材中容易混淆的事物以及现象进行鉴别比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化难为简,方便理解和记忆。举例来说,在讲解圆柱体积的相关知识时,为了确保小学生能更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老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进行以下演示:制作一个圆柱体,将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为若干份,之后再将圆柱切开,通过动画将这些碎块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与最初的圆柱体体积是相等的。再利用动画向学生演示这个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体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种方法不仅轻易突破了数学教学的难点,并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本次数学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教学,不仅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重要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高师生互动,增加学习趣味性,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性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为今后小学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崔桂花.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140-141.
[2]覃艳苗.信息技术下的魅力课堂———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5,(24).
[3]刘泽强.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5,(24).
[4]袁志气.信息技术以生为本———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26-27.
[5]李玲.浅析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2014,(11):157.
[6]顾宏军.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4,(11):59.
作者:李玉娟 王向辉 单位:山东省临沂育才小学 山东省临沂青年路小学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学讲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