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三要素    发布时间:2019-04-18 00:51:11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三要素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减负”口号几乎年年在喊,但学生的负担就是减不下来。学生学习苦,一线教师教书也比较辛苦。这就涉及了一个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这也是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认真程度,学生的努力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接受并牢固确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努力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及行动策略,并积极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会收获较好的效益,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教学;导入;调控;收尾
正文: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以及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有没有进步以及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益或效益高低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方法和行动策略”,是指一线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了相关这方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三要素进行了简单整理和阐述。
一、有效地导入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的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以旧引新法”、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发学习兴趣法”、以注重学生学习经验的“创设学习情境法”,还有就是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通常会显得很枯燥,如果一开始就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整节课要想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非常的困难了。著名教师华应龙是这样做的:在课前针对“技能课为什么上得这样累”的课前思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用三个斜度不同的滑梯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情景中。当有学生说想玩第3个滑梯时(角度很大,显得很陡),却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从这一阵大笑中我们可以想到学生也许已经领悟到了什么,并且他们已经对后面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这节课的课堂实录中不难想象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这节课感兴趣的,即使他将来不去专门研究数学,又或者是现在数学学得不好,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他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一个“激趣导入”已经使得这节原本难上的技能课成功一半了。有效地导入,能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有效地调控
其实,我们每一课的教学流程是由许多个小环节组成的,而各个环节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它们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每个教学环节虽已经预设,但实际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有的环节进行而不考虑动态生成的变化,就会陷入机械的、僵化的、沉寂的泥潭。所以,我们每节课实际的教学流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注入鲜活的学情,随即进行有效的调控。例如这样一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开课。按照教学流程,执教老师会先和学生一起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再出示平行四边形,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吗?”教师继续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我知道,只要用底乘高就可以了。”顿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似乎掉落一根针的声音都清晰可见,孩子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都屏住呼吸在等待着这位教师如何答复这位学生。只见教师微笑着问这位学生:“孩子,你是如何知道的?”这位学生说:“老师,我是在书上看到的。”这位教师继续追问:“孩子,你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不起,那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学生继续回答道:“只要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来,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教师继续追问:“孩子,那你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去剪下来,如果不沿着高剪可以吗?”这时,学生摇摇头,似乎在表示:老师,我不知道。此时,这位教师亲切地摸着他的头说:“不要紧孩子,”并对着大家说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听到这里,真为这位老师如此完美的调控能力感到折服,原本预设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过程,由于突发状况的生成,被执教老师随即调控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过程,这是多么完美的课堂调控艺术啊。
三、有效地收尾
我们经常会用“虎头蛇尾”、“画蛇添足”来形容一篇文章,其实,一节有效的课也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每节课中的有效收尾,对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我们课堂教学中,不妨来试一试这样的收尾方式。例如在教平均数这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收尾:今天,通过同学们自己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应用以前学的除法的知识,学会了求平均数问题的方法,即: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同学们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了解了平均数的用处。在计算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根据不同的数据特征,有许多其他求平均数的好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一个结尾,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学习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收尾:同学们学得很不错,老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我们先互相了解一下好吗?我今年32岁,请你补充一个条件,让我通过列方程能知道你的年龄。这样的一个结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规律性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发展学习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要素不止这些,且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教学名著都有着不少颇有见地的精辟论述,笔者只是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和学习的经验将实践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既算是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做一次阶段性的小结,也希望能为这方面的研究输送点滴年轻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沈龙明,吕菊芬等编著.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艺术.
[2]华应龙著.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3]陈华忠撰写.辽宁教育(新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朱菊 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