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怎样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发布时间:2019-04-08 20:33:40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怎样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长安区东大街道祥峪六村小学     田华
 
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他可以使学习注意力更集中,更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其次,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发言表面上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说、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作为教师,我们深深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渐渐变得不爱在课堂上发言了,伴随着这些新问题的产生,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一下几点做法和体验。
一、要让学生敢于发言。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害怕回答错,害怕老师批评他,所以干脆不管会不会学生都不举手,不回答问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没有积极性。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的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大胆发言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不怕老师。同时对于答错或不会答的学生也不要批评、责怪,而是说,这次说错了不要紧,下次争取说得好些;其次,教师还可以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比如“你还想说些什么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等等。当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正确意见后说“我的想法和你一样”等。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下来,学生就会信任老师,上课也就敢说了、肯发言了。
二、与学生多交流和学生交朋友。
如果我们教师只管上自己的课,不懂得和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和你感觉很陌生,因此,在课外时间应和学生多交流,听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一起做活动,增加感情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在你的课堂上不拘束,才会积极发言,积极表现。再次,就是课堂教学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几秒就让学生来回答,这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肯定不高,因为学生思考问题还应有个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这样有助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身份证号码一课学习时,我直接出示了一组身份证号,问学生你知道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发言。再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时,遇到0和1的倒数是多少时,全班也没有一个学生发言。后来我就让学生小组交流,互相讨论之后,然后让学生再回答,这时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当时我明白了,不是学生不会,而是我们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三、注重知识联系,对旧知的复习。
对于一节新课而言,我们一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要用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前面学过的旧知识来学习,因此,在学新内容之前我们要重视课前复习和预习,使新旧知识连接起来,给学生回答问题铺好路。这样就应该做好旧知识的复习工作。当然学生课前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师复习了旧知识,学生预习了新知识,新旧知识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的思考并学习新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那么僵硬,学生发言才会更加积极。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就提前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并且我在上新课之前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由于学生提前做了预习,当我问道:“圆的面积你认为应该怎么来求的时候,学生就不难回答出: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从而为推导出圆的面积,这里教师边讲边用教具演示把一个圆形硬纸板分成若干等分,剪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拼成的一个接近长方形的图形。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即∏r , 宽等于圆的半径 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r × r = r² 即 s= ∏ r²公式,也证明了课前的复习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教师应该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问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的,改善我们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状。比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有故事情节的情境、创设游戏化得情境以及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等。
    总之,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发言习惯,不但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教师不可视而不闻。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数学论文: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论文:小学课堂中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