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几点做法    发布时间:2019-04-08 20:30:13
小学数学论文: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几点做法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具体做法是:
  • 结合学生特点,联系生活    
  • 注重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
  • 把培养实践能力与学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五、重听重说
关键词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标新立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结合学生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小学生好奇心强。我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是联系生活。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我也看了其他版本的教材,差不多每个章节都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中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观察问题,从生活现象中提出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的问题来。比方说,讲了3比2大。刚入校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但老师问:小时候,妈妈和小朋友吃糖,妈妈吃两颗,小朋友吃3颗,谁多呢?这个例子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很快就会理解3比2大的道理。由此可见,联系生活教学,教者要有心要想办法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对小学生来说,越具体越好,越接近生活越好。
二、注重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教学中我改变牵着学生“走”,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的旧方法,多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根据教材上的提示将圆 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讲完后,我没有草草收兵,而是让学生再想一想:还能拼成已学的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动脑、操作,又创造性地拼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共得到四种不同的推导方法。这样,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继续探求多种解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多想出智慧,既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如: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算一算两辆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学生大都从时间的角度考虑:如果两辆车同时开出的,那么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应相等。甲地车用的时间是:312÷52=  6(时);乙地车用的时间是:(480 - 312)÷42=  4(时)。时间不等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这时教师提示:能否再从别的角度来想一想。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学生由此又想出了“从路程的角度考虑”、“从速度的角度考虑”两种全新的解题思路,使许多同学从中开拓了思路,扩大了视野,得到了启发。二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是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搞好合作学习,我以为要创设情景,创设情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做好交流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发现和创造两方面的评价。
三、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 
学生要创新,需要足够的感性材料。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但如果仅凭教材中的例子去创新,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我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设计一些感性材料,为学生创新架桥搭梯。 如在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联系日常生活,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花儿大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没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花呢?我为学生提供相同长度绳子,要求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并从中探求规律。在几番计算后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这样花儿就可用最省的材料而得到最大的利用,充分吸收阳光雨露而茁壮成长。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有同学情不自禁地说:“看来花儿也懂数学知识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除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便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角的认识” 后可设计:“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再如一年级在学习了“  9的组成”后,可作进一步提高。设计如下:开放题:把  9只鸽子关在三个同样的笼子里,使得每个笼子里有鸽子,可以怎样关?因为总共有  9只鸽子,要把它们关到三个笼子里去,也就是把鸽子的只数  9分解成三个数的和。如9=1+1+7(第一个笼子 1只,第二个笼子  1只,第三个笼子 7只;9=1+2+6(第一个笼子 1只,第二个笼子 2只,第三个笼子 6只)在此教师可先作讲解说明,然后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找答案。不一定要找到全部结果,只要能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可以了。                                 
四、把培养实践能力与学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在教学时,应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善于变异、转化、引申、缩小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教学第一册“有趣的拼搭”时,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进一步的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卡车、坦克、机器人等事物的形状。二是把实践与直观教学结合起来。课程改革是继承,是扬弃,好的传统要发扬光大。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要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直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进行直观教学时,一是尽量制作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具,二是教者制作教具的同时,发动和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重听重说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训练“说”成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愈来愈受教师们的重视。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说题意,说数量关系,说思路,说算理算法……,回答要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说”的训练十分扎实。但遗憾的是,学生会说不会听。课堂上,一旦老师没让回答,有的学生情绪顿时低落 ,无心再去听同学的回答;有的干脆自己插嘴抢答。小组讨论时,七嘴八舌,各说各的。由于不重视“听”,教师提一个问题要重复几遍,同学说过的方法还照讲不误,造成课堂效率低。我以为“听”的训练同样重要。“听”能使学生博菜众长,弥补考虑问题的不足,能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虚怀若谷的好品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训练和要求学生仔细地听,虚心地听,辨证地去听,做到:听说并重,互相促进。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学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创新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都可以兼收并蓄灵活运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面、生动、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