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2 01:26:17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以用数学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文章:将数学融入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策略   生活性    实践活动
长久以来,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其实,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因为,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那么,怎样赔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价值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像以前的数学教学一样,我们许多老师只是教给学生知识,从不强调让学生用知识,也不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运用。这难免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他们会想:原来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考好就可以了。因此,我们除了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让他们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去做呢?
1、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新课标中说到。确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不仅生活与数学联系,有许多学科也离不开数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相关,认清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进而去到生活中应用。
比如教第一册“解决问题”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自己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与他们有关的需要他们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妈妈早上花了5元钱,下午花了7元钱。一共花了几元钱?”顿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而且也解决得很好。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最后,我也让他们自己来提提问题。当然我也是接着上面的问题。“对于妈妈花钱这一题,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许多学生就提出来下午比上午多花几元?还有的小朋友还提出了“原来妈妈有20元钱,早上花了5元,下午花了7元,还剩下几元?”真是思维的火花得到了彻底的迸发。接下来,许多学生就提了好多其他的生活问题,并解决。可见,学生是明白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根本不用我老师去多费唇舌。
2、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性
时代在进步,数学的学习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如今,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一年级统计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搜集了自己班零用钱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绘制了一个统计图。图的题目是一天的零用钱。统计对象是我们班的4个大组。我同时也出示了一个西部山区年度经济花费。如一个学生一年学费40元等。让学生得出了零用钱的珍贵,怎么花才合理,并探讨今后对零用钱怎么运用才最好的问题。广大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自己收起来买学习用品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有的说自己一年的零用钱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完小学,所以应该资助他们等等。这样既渗透了节约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更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曾经有学者说过:学生会解题,他不一定会解释给同学听。同样,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他不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如果学生发现不了问题,也就不能真正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教学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调查家里洗衣粉、味精、大包小包零食的重量。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然后通过体验老师所准备的不同克数的实物再次体验100克、1000克等不同物体的重量。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当他再次拿到包装物品时还会有意无意去猜测它的重量呢!而教学的目的也正在与此!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多么的一般。可是就是有了他的研究才使圆周率有了更高的突破。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就犹如前辈们的研究一样,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知识就是谜,他们需要时间来解。通常,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都是让学生正面解决。其实方法还有很多。如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计算23+34,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小学+学生=35,求字各代表几(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学生需要的是加法算理,还需要假设和推理等各种方法。
三、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轻易,所以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困难着手,引出新知识所带给他们的问题,使教学时有层次性和阶段性。比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解决问题”时,有些聪明的学生提出了问题。可是他们提的问题属于“10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范畴。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属于未学过的知识。我就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学生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有的说可以用小棒摆摆;有的说可以用计算器;还有的说可以摆加法竖式等等。可见,小小一道题目,却引出了学生许多的思考。(说摆加法竖式的学生通过家长教了才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解决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
2、与家长合作,参与家中的数学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认为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中的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家长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调查家中每天的水费,电费,粮油气费等等,并做好相应的数学记载,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如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2000元左右的彩色电视机,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中发现数学问题,而且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方法的多样化训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学校组织10名小记者外出采访。由学校统一去买车票。车票每张5元。但是如果购买12张或12张以上的话,就变成每张4元,如果你去买,你会怎么买?在这里,广大学生会选择第一种方法,计算出来总共需要50元钱。也有学生会想到虽然只有10个人,但是多买2张的话,总共花的钱反而要少。最后,教师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又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标
2、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3、王永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福建教育(A)2006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