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04-29 13:50:44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述题
1、试述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
(1)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是学习地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地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地编制和课程地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地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5)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式教学内容的载体,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实施省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地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有影响。
(6)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地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试述学与教的过程及相互影响。
  (1)学与教的过程包含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及评价/反思过程。(2)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夺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4)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他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尤其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和教师自己的行为做出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三中国城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地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被井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虽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评价/反思过程虽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近学习和教学过程。
  3、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教育心理学位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提供多种方法。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型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3)帮助预测并敢于学生。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地丰富的例证。
  4、联系实际,谈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中学时期又称学龄中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2)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地矛盾。(3)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4)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5)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6)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7)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地行动。
  5、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认知方式没有有时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地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2)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3)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4)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6、评述苛勒地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3)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为中介地;(4)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众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注意学习理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5)苛勒地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
  7、试述布鲁纳地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的目的在于已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4)中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5)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6)提倡发现学习。
  8、评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为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弃非人为和实质性地联系。(2)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野兽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3)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地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地,实在期许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地。(4)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为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地适当知识加以联系地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以认知结构中地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获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5)奥苏伯尔地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解释学生地知识学习,对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地学习理论。但是,奥苏伯尔地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适合于皆是学生得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地学习过程,不全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地学习过程;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此为该理论的局限性之一。
  9、试述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学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4)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地传递,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地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5)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地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6)教学不是知识地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在西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做出某些调整。(7)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地学习资源。教学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地进行。(8)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馆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10、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为中介,存在着既一致又不一致地关系。(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令两种类型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3)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4)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谈谈教师为什么应该全面关系学生。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条件需要有五种,他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地层次。依次是生理地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地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地需要。(2)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能产生另一个层次的需要,它们的顺序是不可能改变的。(3)需要层次莅临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地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1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地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地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基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充分地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寄信地学习需要是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地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是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使之转化为新地学习需要。
  1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是党的跨度。问题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并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可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地引导,以免学生过渡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效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样,学习者一方面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地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4)正确指导结果归印,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引路论模型,在学生文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知道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有了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印,哪怕这时地归因病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是优等生至于过分骄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你里学习,以争取今后地成功。
  14、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谈谈学生对学生结果的不同归因对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地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四个因素。即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性和不可控制维度;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对未来地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地学习行为。(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浙江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地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了参与成就性任务;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则学习效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4)就可控制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制因素,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因素,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因此也就不可能激发下一步地活动动机。
  1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为促进迁移而教。
  (1)精选教材。选择那些具有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实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次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的沟通具有相似性地学习。(4)逐一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地学习策略和原任职策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改善学生地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16、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谈谈三种只管教学形式的优缺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缺点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是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性,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缺点是模相与实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仅凭模象直观容易产生认识错误。(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缺点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17、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只管教学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模象直观一般比实物直观教学效果好。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景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运用实物直观的效果好。(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如果教学任务在于是学生获得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应以形象的直观为主,词起辅助作用;如果教学任务在于是学生获得一般的、不要求身份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可以采取词的描述为主,形象直观起证实、辅助作用。(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8、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地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念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务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特你的讨论。
  19、运用即以规律,谈谈如何促进知识地保持。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地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3)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认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4)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是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蓄在长时记忆系统众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众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5)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是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和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20、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有易到难,先简后繁,对于复杂的技能应划分为若干部分或阶段,掌握局部技能后,再过度到完整 、复杂的技能。(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21、试述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智既能形成的理论。
  (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那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时间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2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1)分阶段进行。因为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所谓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所谓独立性,是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的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有关研究表明,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象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指即能最终形成的水平。(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心智即能形成中具有身份重要的作用。言语再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作用,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言语自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重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象概念性动作转化。(5)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23、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
  (1)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2)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针对程序性知识则由模式认知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24、试举例说明常用的复述策略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6)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7)排除相互干扰。(8)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9)多种感官参与;(10)复习形式多样化;(11)化线。
  25、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6、举例说明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塑造策略。
  (1)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2)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策略一般有: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27、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既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8、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3)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4)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29、联系实际,谈谈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
  有效的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现正面的观点,不宜提出反面的观点。相反则应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2)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利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服理论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30、试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操作程序。
  (1)清晰而客观的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的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集体方法。(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要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8)如果态度改变维获得成功,则应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31、举例说明价值变细的基本程序。
  价值辨析的实现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其各自过程。(1)选择阶段。包括自由选择、从多种颗悬范围内选择和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三个过程。(2)赞赏阶段。包括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和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两个过程。(3)行动阶段。包括按自己的选择行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两个过程。个体只有从头至尾的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它真正具有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叫持久的指导行动。
  32、试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1)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组成成分。品德是由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组成。品德的这四个方面表现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2)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重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是社会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称为个人需要的第一步,包括道的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力的培养等。(3)道德情感使人得到的需要是否得以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于某种道德义务产生爱慕或憎恨,喜爱或厌恶态度的情绪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的产生发展,又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4)道德意志是指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它使人们自觉的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5)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人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6)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成分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情感是内在的必要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的精神支柱和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道德感受阻、道德行为不能实现时,道德意志的作用更加明显。
  33、联系实际,谈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试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3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35、根据实际,分析一例学生的心理障碍,并提出具体的矫正措施。
  36、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系统脱敏法矫正学生的邻里障碍。
  (1)系统脱敏法是利用条件反射法与肌肉放松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具体步骤为:治疗者与求诊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求求诊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惧事物同时放松,等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按恐惧事物分级想象完成后,在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3)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时,掌握的要点有:第一,帮助求诊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要求求诊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第二,在引导焦虑的刺激参照时,要求求诊者不发生任回避行为或意向。因为回避能起强化恐惧的心理生理反应。第三,每一次治疗后,要与求诊者进行讨论,对其成功加以赞扬,以强化求诊者适应性行为。
  37、试述代币疗法的优点。
  (1)可以及时进行强化。预期行为发生后,往往很难给与立即的事物强化,代币可以弥补这一时间上的延搁。(2)任何时间都可以用代币来对于起行为进行强化。(3)使用代币可以无需简短的进行强化,从而弥补了有时候弥补行为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并按顺序进行,而又不可能将实物强化物分割成很多部分来给与的缺陷。(4)使用代比索需要的条件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其他强化作用的发挥。(5)获得实物奖励,可能是获奖者产生饱足感,从而降低强化的作用,而代币可避免饱足感的产生。(6)代币可满足获奖者队使物强化的不同偏好。(7)弗斯特等人发现,将多种强化实物结合,其作用可以累加,因此,采用可换取多种实物的代币,较之单一的实物强化,其激励作用更大。
  38、举例说明如何实施代币疗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1)确定所腰矫治底目标行为;(2)确定实质性强化措施的性质,如代币的用途等;(3)让求诊者象信贷币的作用;(4)规定完成各项特定行为是给予代币的量、实际强化物的价值以及如发生不良行为是否要扣回代币等。
  39、试述加涅的教学事项理论的主要内容。
  (1)引起学生注意。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条件。(2)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作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3)唤起先前经验。任何心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的知识预计能为基础。(4)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5)提供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教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保持。(6)展现学习行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到新行为。而学习内在的心理活动,如果要向确定教学之后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那就让学生展现其外显行为。(7)适时给与反馈。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加强对正确反映的记忆。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后,就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付息的机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迁移。
  40、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分工合作。是指以责任分组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的目的。真正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工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做合理安排。(2)密切配合,是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每个人。(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能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为此,学生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待人处世的基本社交技巧。(5)团体历程,是指由团体活动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
  41、联系实际,谈谈在课堂上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是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称为坚强的集体。(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而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课堂内群体的凝聚力。
  (1)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2)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4)肯定与鼓励学生符合群规范和群体期待行为。
  4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1)运用先入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先入为主策略是指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先入为主策略主要关注与确立行为的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2)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一般来说,课堂行为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促进课堂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3)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44、为了提高自编测验的有效性,在编制测眼前教师应做哪些工作。
  (1)确定测验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体型。
  45、试述合理评分的过程。
  (1)全面搜集有关学生的信息。(2)系统的记录评价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3)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4)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权重。(5)以成绩为依据,避免其他特征的评价的影响。
  4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1)正确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2)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对教育事业浓厚的兴趣、先进的价值观、良好的性格。(3)高尚的职业道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4)深厚的知识基础。包括高深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把握教育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6)具有适宜的教育行为。包括民主的管理风格、合理的运用规则与奖惩、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47、联系实际,谈谈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
  (1)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时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2)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3)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新教师往往一上课就开始将一些较难的和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而不注意词使学生还未进入课堂学习状态。(4)专家教师将课堂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5)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6)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7)在对学生发出的非言语线索上,专家教师长利用这种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而新教师往往只注意课堂中的细节,也难以解释他们看到的事情间的联系。
  4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校风的好坏对教师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校风可使学校成员在思想上、情绪上、行为上得到统一,对个人行为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并能防御外来不良因素的侵袭干扰。所以,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培养监控能力的实质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学活动中的 作用。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心理途径。(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加以对待。(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创新精神能力的主要途径。
 
 
 
 
1.
 
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
 
1.
 
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
 
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
 
2.
 
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间接学习知识为主,注重书本
 
知识的传授;
 
3.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1.
 
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
 
,在问题中
 
学习;
 
2.
 
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使要
 
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
 
吸收各自的优
 
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20
 
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
 

 
1
 

 
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
 
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
 
现代人的一声应该是终身学习、
 
终身发展的
 
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星期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
 
本教育的运动,
 
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
 
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
 
的运动。这一运动队发展中国家有特别的意义。
 

 
3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
 
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再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
 
办学形式、
 
管理模式、
 
教学内容、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
 
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3.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
 

 
1
 

 
.
 
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同一发展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
 
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
 
适时的开展教育工作。
 

 
2
 

 
.
 
顺序性,
 
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比如身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
 
从中间到四肢、
 
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
 
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
 
由具体
 
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
 
美感等的顺序。
 
这要求教育者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不可操之过急。
 

 
3
 

 
阶段性,
 
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
 
的。在一个阶段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进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
 
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步骤、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
 

 
互补性,
 
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害甚至缺失后,
 
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
 
意志品质、
 
情绪状态对
 
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
 
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
 
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这要求教育者从
 
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
 

 
5.
 
)个别差异性,具体变现为男女性别
 
差异,
 
发展水平、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
 
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
 
 
 
答:
 

 
1
 
)顺序性,要循序渐进;
 

 
2
 
)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
 
不同的方法;
 

 
3
 
)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
 
)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
 
自信和努力地品质;
 

 
5
 
)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5.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
 
人的身心发展由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
 
成熟,人的机体
 
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
 
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和限制。
 
3.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
 
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英系那个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5.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
 
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
 
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
 
1.
 
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各方
 
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
 
2.
 
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
 
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
 
作;
 
3.
 
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即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
 
大体相同又是可变的。它表现为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
 
教育者应该重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4.
 
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
 
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地教育措施,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5.
 
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的结果,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7.
 
学习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为何起主导作用?
 
 
 
答:
 
1.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
 
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
 
片段的。
 
2.
 
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儿童成长与发展的
 
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
 
3.
 
学校教育期是儿童知识、技能、能
 
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4.
 
学校教育还能将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
 
面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克服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负面作用。
 
 
 
8.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1.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育人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性质及师生关系等的基本看法的总称,是
 
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性质、地位、
 
发展方向的认识,是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明确学生的基本特征;明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尊师爱生。尊师爱生就是学
 
生应当尊敬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3.
 
教学相长。教
 
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的、
 
相互促进的、
 
共同提高的,
 
这是教
 
与学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正确认识这种现象,
 
对于协调失神关系、
 
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9.
 
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答:
 
1.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
 
2.
 
职业道德
 
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
 
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
 
要求
 
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
 
3.
 
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系统的科学知
 
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4.
 
教育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教
 
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
 
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
 
5.
 
教育能力素养。教育工作是在掌握教育理
 
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
 
身体心理素
 
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总之,
 
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
 
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提高。
 
 
 
10
 
.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
 

 
1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
 
有自己独特性;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
 
身上潜藏着各
 
 
 
 
 
 
 
 
 
 
 
 
 
 
 
 
 
 
方面发展的极大地可能性;
 
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成现
 
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
 
这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
 
现的。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活的能
 
动体,
 
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
 
而是能够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学生是具有思
 
想感情的个体,
 
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需要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同时师
 
生之间还有心理和感情上的联系;
 
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处于学习期间的学生,
 
身上蕴
 
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
 
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对社会、
 
对人类作出积
 
极贡献。
 

 
3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学
 
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
 
 
 
11.
 
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答:
 
1.
 
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
 
握教科书框架;
 
2.
 
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章节的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法调动
 
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3.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
 
图标、附录都应重视;
 
4.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用适合学生年龄
 
特征、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促进学生发展;
 
5.
 
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
 
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
 
6.
 
教学中,应知道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注意培养学生阅读
 
教科书的能力、方法、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把教科书丢一边,单纯作笔记、抄笔记的倾向。
 
 
 
12.
 
论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
 
1.
 
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
 
描述,形成关于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
 
展认识能力。
 
2.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
 
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
 
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
 
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
 
以利于
 
知识技能的运用。
 
4.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进行,
 
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是每个学生
 
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
 
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
 
学以致用。
 
   管理与服务
 
                           郑岳峰老师
 
       在市场化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面临很多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在于对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更好地服务群众,以服务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思路。(背景介绍,是什么—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以基本的较为宏观的对策思路作为论点)
 
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等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是提高政府效率、服务群众、防治权力滥用的前提保证。(分论点一)过于繁琐的行政审批环节必然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导致权力的骄横,减少行政审批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又有效的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为监管权力滥用创造了条件;(说理式论证)
 
城市管理由“堵”到“疏”的管理与服务创新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尊重市场社会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分论点二)现代服务型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而不必过度干预,要么一律封杀要么包办垄断,由“赌”到“疏”,北京城管部门不再采取没收罚款等一刀切的方式,兼顾了商贩的经营需要和市民的生活便利,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正确的定位了自身的职能;(举例式论证)
 
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是细化社会管理服务、改写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变服务观念的重大改革。(分论点三)过去在社会基层管理领域,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弱点,使社会资源难以整合,而且很多地方人口构成复杂,社会管理压力大,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能把各种行政资源都注入网格,下放事权,对于迅速解决问题、实现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式,说理式论证)
 
公选民间参事、征集人民建议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创新是广泛集中民智,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提高社会管理公共参与度的重要机制。(分论点四)比如,武汉以参事开展“民主监督”为切入点,问政、问绩、问需,提高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度;上海针对人民意见建议的收集汇总、转送办理、信息反馈、表彰奖励等,制定具体细则,为“从善如流”进一步提供制度保障。(举例式论证)
 
(论证为什么要这样做,三到四个分论点,分别指出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因此,社会管理创新既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责任作为其管理社会的重要方式,同时,要将事权下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职能,细化社区管理,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体作用。(怎么办,以一小段具体对策作为总结。)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分享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儿童绘画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