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对科学探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4-07 17:52:49
 小学科学论文:对科学探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科学探究的机会,又能体会科学学习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这门课,自己任教也快有两年了,对科学这门学科也有了不同以往的了解,有了新的认识,对合作-探究教学也已基本上领悟。但是自己仍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和缺点,所以要在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共存下,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在新课程标准下,县教研室提出了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合作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对于这几个环节,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锻炼,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其中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是我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然而,实际中却存在着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的问题。由于生活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等的不同,出生于农村的学生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在一些方面比较欠缺。农村孩子原有知识欠缺、贫乏,对新生事物好奇心比较强,接受能力比较弱对于网络很新奇,但是却没有条件去认识,去接触,去学习,仅是半朦胧状态。由于条件原因,对于一些基础的科学常识问题也是不太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不是很活泼,不愿意回答问题,所以在课上,通过一些想象或者是情境导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很困难,有时只能自己慢慢启发,甚至自己提出来。或者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入探究活动。
首先,作为教师的自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时过多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这使学生更不易去提出问题。所以自己要更加的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如学习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在思考与讨论时,学生会发言。
生: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
生:潜水艇为什么能沉下去?
生: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
我们可以考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属于同一类,如果有时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那么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再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
第二个环节,猜想假设:即学生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如,在学习六年级斜面的作用时,进行猜测假设:斜面省力,坡度越大越省力,还是坡度越小越省力?但是实际上课时,学生一下替补处理这个猜测,就要我们深一步的引导学生。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制定方案:即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需证据及收集证据的方法。在这一环节,自己老是不能应用自如,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探究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我却不清楚应该在这个时候要进行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对学生的期望过高,直接让他们找证据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会影响课堂进度,甚至感到无所适从。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的提议进行,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放羊”。
对于这一环节,其实应该先和学生讨论,讲解一下,才能设计实验。如斜面这节课,猜想是坡度越小越省力,怎样证明呢?这是和学生一块讨论,坡度小省力。坡度是条件,省力是结果。那就应该讨论怎样来改变条件,并通过结果的比较来判断。在这一环节,要先讲一下什么是对比试验,检验因素,影响因素,做实验时,只有检验因素不同,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
还有,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时过分强调了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大致可以分为,开展探究、数据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分组合作,又做实验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的。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来进行操作,而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学生对操作实验很感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只知道动手,观察一下现象,甚至仅是凑热闹,感到好奇而已,忽视了深入的思考。在探究学习中,动脑和动手一样重要,在准备材料和操作中要学生动手。然而,在猜想、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同时,同样需要动脑。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电磁铁的磁力(1)合作探究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的关系,学生七八个人一组,有的操作,有的记录数据,有的观察。由于实际情况的原因,班级人数比较多,一定的小组人数比较多,但是真正思考动脑的学生很少,学生总是抢着去做实验,真正实施起来也是有一些困难,自己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也是不能很面面俱到的做好。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应该好好的练习实践。
发现、发明和创造,总是要展现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学生合作探究活动,除了动脑动手外,还要学会动嘴,学会展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这样才能够有进步。表达交流:就是将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班级其他人讨论分享。然而,大多数学生,不会总结,不愿意发言,不想发言,总是想着别人去说,这个方面值得去改善。首先是组内交流,小组内学生讨论结果,如,在铁钉上缠绕的圈数不同吸起的铁钉数不同,圈数是37 ,吸得铁钉数是7根 ,圈数是 17 ,吸得铁钉数是 2,通过比较,可以看见圈数多时吸得铁钉多,圈数少时吸得铁钉少,这样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并能更加深入的掌握。然而班内讨论,小组讨论时,学生却说不完整,表达不清楚。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会做实验,还要会说。
合作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拓展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因此,可以把课堂研究中没有解决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解决问题。这既可以巩固一下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下整个实验,训练一下各个方面,检查一下自己哪里出差错。例如,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的影响因素时,我们讨论了与线圈圈数和电池节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研究一下与铁芯粗细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学以致用。但实际情况是,安排任务,但是回去能够完成的同学比较少,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个问题值得去努力。
小科学,大知识,小问题,大道理,在这接近两年的科学教学中,自己发现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在教学经验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自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的进行合作-探究式教学,不断向老教师学习,不断的吸收新的学科知识,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完善,不断学习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充实、丰富自己,多和学生沟通,帮助并引导他们,为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