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浅议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改革措施    发布时间:2019-04-07 17:47:19
小学科学论文
浅议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改革措施
丛台区实验小学  李璐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这门学科,它虽然肩负着课程改革主要执行者的重任,但受种种因素影响自身又难以胜任。因此,目前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希望能对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小学 科学教育 现状 改革措施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重视小学科学启蒙教育,在三十年的科学启蒙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1 重视程度低。在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开设有科学课程,但课程名称尚不统一,多数称“科学课”、“自然课”或“现代科技课”等;课时计划不统一,每周2节课或3节课。许多学校加大了科学教育的力度,但个别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科学课不是主课,在考试阶段甚至在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总体看来,科学课属于第二平台课程,没有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足够重视。
1.2 教学课时少。科学课往往是学校领导眼里的“副课”,导致成为领导不重视、老师不专注、家长不过问的学科。因科学实验的材料、课前准备繁琐等因素,有的应做的演示实验不做,用讲解代替;有的应开的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有的干脆让学生自己看书学,自己批作业或做其它的事;更有甚者,挪作它用,成了语数外课堂的延伸,或成了画画、看书、游戏的“放羊”课堂……科学课程成了课程设置形式上多样化的摆设。
1.3 师资教学资源匮乏。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不到全体教师的5%,而在这些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理科学历者也不到30%。在这一些农村学校,有些根本就没有科学教师,只能由其他教师代课,此外,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科学教室和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材料。科学学习与语言学习、数学学习等学科的学习不同,它需要丰富的教学材料作为基础,没有足够的教学材料,科学探究就无从开展。因此,从总体来说,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极其匮乏。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科学课开设到二三年级便被取消,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则把科学课同语文、数学课程共同作为中小学的核心课程来对待,这可能是目前我们科学教育“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科学教育最终会影响整体国民的科学素养,为此笔者认为其重要性首先在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小学科学教育的几点改革意见
2.1 树立科学教育目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学校科学教育目标要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和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努力实现现代化校园、个性化教育、学习化组织的办学目标,使学校成为更具鲜明的科学教育特色的实验小学。
2.2 全面提高教育意识。各学校应该全面提高科学课的教育意识。没有强烈的科技教育意识,就不可能有学生科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学校的科技教育,不仅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且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我们要加强学习,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科技教育意识的转变。学校领导要带好头,促进科学教育意识的形成。学校把办科技特色学校纳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中,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实、抓好,并由校长亲自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科技教研组具体组织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主管部门层面,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建设科学教育资源。比如,公共的科学室、科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而且尽可能让其大众化、社区化、化。在学校层面,要努力配齐、配足开展科学活动的器材、器具和环境,使该做的实验能做成,想做的活动有条件。特别是科学教材的编制者们,更应同时考虑好配套的科学教育设备和器材,保证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另外,学校还要尽力做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让实验室成为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园地,成为孩子们创造学习的乐园,成为孩子探索新知,经历探究的沃土良田。
2.4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各学校要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导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想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促进科学素养最优发展。一是确立科学道德观念,确立学科学、用科学责任感,确立国情心,加强人际交流和情感沟通,加强合作,使学生在科技学习和制作中发挥群体的智慧。二是传授科学知识,在完成小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新科学知识教育,初步掌握客观事物的结构、性质、运动及变化规律的知识,了解科学知识的生长和逻辑体系的形成,掌握科学知识的结果,了解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创新。三是培养科学方法,即科学学习之法、科学思考之法、科学创造之法、科学生活之法。四是确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坚信科学是真实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怀疑和批判、探究和创新的精神,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5 提高教师科学素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应该提高老师的科学素养。教育观念的更新,即破除教师为中心、知识为本位的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即摒弃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确立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转为更注重学,由注重结果转为更注重过程,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进教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努力吸收新知识、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成为研究型教师。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的尴尬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重视。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我希望小学科学教育能尽快走出“沼泽”,肩负起课程改革主要执行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金玉俊.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
[2]黄设新、苏培升. 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8,09
[3]缪心聪.小学科学教育初探[J].课程改革探微,2009,03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探析
丛台区实验小学  李璐
摘要:研究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与老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得同学们的知识接受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科学;教学方法;探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那么方法的适当与否则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方法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吸收与积累,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四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设置法
    教师在课程中,要多创造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一个话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思维,这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问题的设置在于老师备课的充分与否以及与老师的教学经验有直接联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提出问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去发现和发掘自然现象中更深层次的知识与学问。例如:把学生带到阳光下,让他们在自己的手上滴一滴水,那么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很快即消失了,水不见了。这就自然而然地创造了学生提出质疑的情境。通过类似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问题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最终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对照引导法
    我们往往在两种事物的对比过程中发现更多有关两件事物的知识。对两种事物的异同进行分析,是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过程,是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过程。那么,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入对照引导法,来对两件不同的事物或者自然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更多新知识的收获。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融合,边总结,边升华,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进行积极探究与求知的欲望,拓展其思维空间与知识范围,将教育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衔接起来,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植物这一阶段课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树木的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的区别,比如它们生长的枝叶、花朵,它们的寿命,它们的生长的环境等等。
三、实验引导法
    实验是小学科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方法的使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实验课的有无与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将书本中的一些抽象知识生动化、现实化与具体化,将实验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实验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抽象的问题就慢慢具体化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实验技能进行探索性思维与实验,创造探索的情境,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老师可以将一个玻璃罐装满水,然后封死,将其置于零度以下,则玻璃罐会破裂。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时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积极引导,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水在结冰的时候变多了?”“是不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等等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让学生们尝试着进行解释性回答,或者可以通过进一步实验进行论证。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在生动且富有乐趣的实验中掌握了书本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联想引导法
    联想是拓展思维与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最好办法之一,其能够培养拓展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是创造中的航母。作为教师,在任何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充当书本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当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置与改革,展开丰富的联想活动与创新思维,在有限的知识基础上与无限的思维空间里进行自由畅想。如在实验过程中,比如酒精灯在被灭火盖盖上之后为什么会自然灭?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其发生的条件和依据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比较简单地发现,盖上盖子是酒精灯灭的前提条件。接下来,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方式,联想到燃烧需要氧气,那么火的熄灭应该与空气有关。进而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酒精灯在盖上盖子之后慢慢会灭,是因为在盖上盖子之后,盖子里面的氧气比较有限,在氧气完全耗尽之后,灯也就灭了。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理论解释或者实验再进行进一步论证。
    以上四种教学方法能够向同学们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中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索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拓展科学思维与科学创新的能力,掌握科学知识,进而形成尊重事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最终与我国教育的宗旨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