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发布时间:2019-04-07 17:45:46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极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运用于生活是科学的意义所在。小学科学是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启蒙教育。生活是学生开启学习研究科学大门的发力支撑点,或称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建设生动活泼的科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科学是大众的科学,人人都是科学道路上的探究者。
关键词:  探究    小学    科学    生活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受到传统知识考试的影响,优先考虑挖掘知识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依据“科学知识”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活动,把源于生活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剥离,使生动鲜活的科学失去了活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立足生活—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在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座认知“桥梁”,激活探究的原动力,激发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科学问题生活化,回归于生活,使学生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1、教材处理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根据学生生活的地域差异、风情差异、生活差异、气候差异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概括有:(1)改一改。教材所提供案例。把教材中学生不熟悉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改编或替换。(2)添一添。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基础上,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3)减一减。减掉教例中远离学生生活或者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4)排一排。根据季节时令,将每册的内容体系重新编排,使教材更能联系生活。  
2、探究材料生活化  
“有结构的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能提升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形象,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有结构的材料”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取:(1)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2)从学生周围的环境中选择;(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4)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  
二、走近生活—将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独立探究、师生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其中,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丰富认知经验,重建完善认知结构。
1、课堂导入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引入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看不到课题与生活的关系,就无法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也就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我们努力寻找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提出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因此,上课用生活例子引入或揭示课题能产生“于无深处听惊雷”的震憾效果。  
2、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科学教学中,采用语言引导暗示、实物设境、游戏造境、多媒体创境、网络示境等方法,调动学生储备的生活经验,激发兴趣和好奇心,活跃思维。如在教学研究纸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收集素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纸做的以及纸的种类。上课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纸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洁想给远在毛里求斯的妈妈邮寄一份礼物,她该选择哪种纸呢?是呀,“这些纸各有什么特点呢?”“包装邮件的纸必须具备怎样的特点呢?”“这些纸各有什么用途呢?”……一个个问题油然而生,唤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不是枯燥的,而是非常有趣的。  
3、探究方式生活化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又如教学树叶落了一课,又给学生提出一个观察建议,随着天气的变化,植物有什么变化?启发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养成随时关注科学现象的习惯。再比如学习盐在水里溶解了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我邻居家的小朋友把盐都溶解在水中了,你们能不能帮他把盐再从盐水里取出来吗?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看一看”、“探一探”等都是探究科学简单易行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返回生活—将科学运用生活化  
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创造幸福生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感受科学魅力和懂得科学知识的力量,建立学科学、爱科学的情结,不断为学生科学探索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1、课外活动科学化  
课堂探究受时间条件的限制有许多活动不能展开,课外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了蜗牛的外在显性特征后,指导学生在班上开辟生物角饲养蜗牛,继续研究它们的一些生活特性等内在特点。课堂里教完了有趣的食物联系,组织学生以“一片树林”、“一块田地”、“一个池塘”为观察、调查、研究生物的食物联系,切切实实感受生物的食物联系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是科学,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开始,从我做起。
2家庭生活科学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更能刺激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探究厨房中的科学:(1)醋、糖、盐、酱油等的性质用途;(2)用什么方法除热水瓶中的水垢;(3)清洗厨房油烟;(4)把蛋壳放入醋中,看看有什么现象等。另外如洗衣服时看到五颜六色的肥皂泡,现代化的科学电器设备,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等等,无一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在探索感兴趣的事物中,点燃智慧火花,搞“小发明”、写“小论文”等,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3科学作业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巩固而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体验等的作业形式,合理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表面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沙坑里边去动手做一做盆地、丘陵等各种地形。玩泥、玩沙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利用课余休息的时间玩沙造地形,在玩的活动中进一步建构知识。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  
总之,我们要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的课改理念,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科学的生活化平台,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科学论文:浅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下一篇: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