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实现 文本与生活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0-01-04 13:30:02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实现

文本与生活的对话

                                         庄河市暖水小学  李晶

《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避免单纯地说教,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使孩子们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文本与生活对话,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几年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文本与生活对话

教材虽好,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绝不能照本宣科,那样就会使文本知识成了简单的说教,成了无源之水。脱离生活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也就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让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因而,教材内容编排时都是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活动,但是有许多活动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加以调整,从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交通规则的材料,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课堂上先让学生交流,再让学生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活动(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创设情节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模拟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我爱我家》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同时我又讲述了同学们的爷爷,奶奶不管刮风下雨到学校接送他们上下学的情景,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亲人们对他们的爱,从而也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采用多种形式 ,实现文本与生活对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在教学《做诚实的好孩子》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作为主人公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直接引入。“羊村里要放学了,村长正在布置作业,喜羊羊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作业没听清楚,就飞快地跑出教室。第二天,村长让交作业,这时喜羊羊才发现自己少做了一项作业。你们说,喜羊羊应该怎么跟村长说呢?”2、续编故事不同的结尾,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结尾编得好,讨论为什么好。3、明理导入,点明主题——诚实的孩子人人夸。通过“喜羊羊忘记做作业”这个情境创设,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样自然、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直接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在交流讨论故事结尾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隐性的“诚实”教育。

另外,故事情境的应用在品德教学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还是《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当《狼来了》、《捧着空花盆的孩子》通过大家生动形象,入情入境、绘声绘色的讲述,诚实做人的准则也深深植入学生的心间。教师要善于发挥故事的特有功能,以故事明理,以故事激情,以故事导行。   

 还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道理。如在教《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时,我让同学们做个小实验。 先请学生把一根筷子折断,再请把一双筷子折断,最后请把五双筷子折断。 实验完后,同学们也自然接受了老师说的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团结起来就成为了巨大的力量的道理了。

三、寓教于乐,实现文本与生活对话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执教《认识新朋友》一课时,作为刚进入小学不久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和同学还不是很熟悉,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新环境,在新集体中快乐地成长呢?于是,我组织大家开展了“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前把自己平时最喜欢玩的东西拿到学校来,并且准备一个最拿手的节目。活动以“猜歌名,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边唱歌,边找朋友,孩子们在你追我赶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我又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出来。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欣然接受了集体的成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讲团结协作时,我又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把一个个乒乓球往瓶子外拉,看哪一组先把所有的乒乓球都拉出来。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你们组赢(输)了,能说说你们胜利(失败)的原因吗? 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最后教师小结:要想完成一项任务就应该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每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从而使学生明白当需集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四.通过社会实践,实现文本与生活对话

学生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

我在教《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一课时,首先通过录像播放了从树木到纸张的整个生产过程,然后,又播放了树木被砍伐,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掩埋田地、村庄的触目惊心的情景,使同学们感受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课后我和同学们又成功地造出再生纸,并让学生调查计算全校一天、一年使用多少张纸,让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浪费纸的情况,从心底领悟到节约用纸的必要性。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思维很活跃,能想到很多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关注到生活中很多细微的方面,能从事调查和研究,并且完成得很出色。原来,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关心、 体贴家人的方法,在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给妈妈按摩,帮爸爸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关爱家人。我还要求学生学习制定分配20元钱的方案,绘制成表。教育学生合理用钱,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道德与法治课最为突出的特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通过社会实践让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让枯燥的说教变成丰富的实践,而学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每个寒暑假我都布置一定的假期活动,如到孤寡老人家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收集动植物标本;夏天的夜晚去观察星星,听老人讲有关星星的故事。当假期结束后,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谈论着他们假期的收获时,别提多高兴了,教师也从心底里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五、优化评价活动,实现文本与生活对话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全面评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融入到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具体行动中,“雏鹰争章”活动融学校、社区、家庭评价为一体,方法多样,重在激励,是符合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学生需要的新型评价模式。如教《我爱我的班集体》、《怎样做好事》时争“礼貌章“、”“友爱章”、“好人好事章”等,按照争章计划开展自我训练,请家长当教练给予辅导,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还可请家长、同学、其他科任老师担当评委,必须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争章活动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总之,一切文本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把文本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大连市第一次年会征文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实现

文本与生活的对话

 

 

 

 

 

 

 

 

 

 

 

庄河市暖水小学

                                                   李晶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总结
下一篇: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论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