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谈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发布时间:2019-12-31 10:47:58

小学品社教学论文

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烟店镇中心小学    陈雯

【摘要】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力求使农村小学的《品 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正文】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 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 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学习做人是 《品德与社会》 课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 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 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 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

一、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 科教师确定后, 《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 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 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 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 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 师对 《品德与社会》 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 既不钻研教材, 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 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 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 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 一基本原则。 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 《品德与社会》 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 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 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 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 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 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 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 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 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 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 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 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 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 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 些能力……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 现象导致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课上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 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应对现状的基本策略。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 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 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 会》课,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让《品德与社会》课触及儿童的内 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笔者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 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 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 想法。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 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 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这是儿童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 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 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 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 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 程的重要作用。
2、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 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 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 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 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品 社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方面: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 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 《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 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 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 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 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一课,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 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 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 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教学中分别让 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 分参与、积极表现,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 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 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 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 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 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 。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 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 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 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 ……。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 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 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 铭记不忘。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坚持 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课内外结合,使《品德与社会》课回 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严格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必将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 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走进农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