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德育论文——携手“80后”,共谱家校和谐曲    发布时间:2019-04-14 11:28:45
小学德育论文:德育论文——携手“80后”,共谱家校和谐曲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成为小学家长群体中的生力军。作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80后”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具备了许多优势,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笔者将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具体的事例,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与“80后”家长携手合作,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80后”   独生子女    家校联系
 
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虽然学校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视。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只有这两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互相作用,形成合力时,对学生的教育才是全面和成功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而能将这二者连结在一起的关键,是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的家校联系工作。只有这项工作做到实处,才能将德育的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身上,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80后”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时期和家庭“四二一”模式下长大成人。他们紧随“70后”的脚步,在小学生家长群体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与“60后”、“70后”家长相比,他们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教师如何面对这一特殊的家长群体,与他们一起携手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
一、“80后”家长是什么样的
“80后”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接受新鲜观念和事物的速度很快。他们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成长,了解传统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足,因此,他们很少会认为“分数是检验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是更看重孩子的综合能力,为此会通过咨询教师、接受培训、阅读书籍等方式,寻求更为科学的家教方法,会经常尝试一些新的教育手法来教育孩子。
然而,“80后”的家长也有自身的不足。他们虽然有很好的文化素养,知晓丰富的教学理论,但是大多数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1)片面地理解教育理论,把教学理论单一化和极端化。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认识教育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2)“80后”家长由于在“万众瞩目”的氛围下成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过分强调自我的感受,做事我行我素,较少能够接纳他人的意见,很少进行自我反思。(3)对待孩子缺乏细心和耐心,希望孩子尽快尽好地获得优异成绩,养成良好的品行。(4)由于工作和自身的惰性,“80后”家长大多让家中老人帮助教养孩子,“三代同堂”的家庭比比皆是。这样的家庭模式,老人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经常发生冲突,家庭中缺少教育一致性。
二、与“80后”家长联系要注意什么
(1)平等
在以往的家校联系过程中,家长普遍存在着“以师为大”,“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心理。这是由于家长文化素养低和家庭教育手段的缺失,把教育的重担寄望于教师的结果。但是,“80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标准和思考,他们不像过去的家长那样盲从老师,而是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对老师的指点带着批判地接受。因此,教师再不能把家长当做“下级”,而当看做事亲密无间的“教育伙伴”,平等地和家长对话,研讨,共同地对学生开展教育,才能赢得“80后”家长的尊重,争取他们的配合。
(2)公正
作为教师,应当尽量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家长面前,也应当尽量客观、公正地去谈论孩子的学习生活。“80后”家长与过去的家长相比,更难以接受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忽视和“厚此薄彼”的做法,一旦发现教师有这样的行为,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甚至与教师针锋相对,这是作为教师应当避免的局面。
(3)真诚
家校联系的过程是教师和家长之间“以心换心”的过程。教师真诚地对待家长和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积极地帮助家长出谋划策,一定能获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对待自我意识强烈的“80后”家长,教师更要让家长看到教师在学生身上花去的时间和汗水,最终赢得他们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同。
三、怎样和“80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1.尽快建立家长的信任感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会在今后的接触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交谈、第一次合作。“80后”的家长已经比较开放和民主,但同样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教育水平和和蔼可亲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第一时间赢得家长的好感,为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80后”的家长遇到教育问题,特别喜欢和老师商量。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会患得患失,亟需教师帮助他们指导方向和把握尺度。此时,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不仅要“说给家长听”,而且要“做给家长看”,帮助发生在孩子身上和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家校携手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赢得他们的信任感。同时,也要肯定家长的付出,让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更投入地与教师协作教育学生。
2.帮助“80后”家长成长
“80后”是小学家长群体中的“新手”。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足会对德育工作产生不少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帮助家长逐渐弥补不足,尽快地成长起来。
(1)让家长正确地定位自己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需要,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这是他们的生长规律,有进有退是正常现象。“80后”家长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孩子的了解是不深入的,他们会拿自己的经历去推测孩子的能力,主观地认为“我是这样,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应该这样做”,“这肯定不是我孩子做的”……。这样的推测一方面造成孩子的需要被忽视,另一方面孩子的问题没有缺少客观清醒的认识,教育的问题变由此产生了。
[案例1]宁宁妈妈发现宁宁每次放学回家以后先玩,在她回家以后才肯写作业(学校放学时间与宁宁妈妈下班时间相差两个小时)妈妈采取各种手段,宁宁还是依然如故。于是妈妈把这事告诉我,要求我配合教育。通过交谈,我知道宁宁这样做的原因是妈妈回家以后,就会开始监督他作业、练琴、看课外书,一直到睡觉前都没有玩的时间,这让他很不高兴,于是就趁妈妈下班之前,先把想玩的玩够了,当妈妈下班之后就安心地开始做学习的事情。我把宁宁的话告诉宁宁妈妈,她非常惊讶,因为她原本以为是宁宁不爱学习、贪玩调皮才发生了这样的事。通过协商,宁宁如果一回家就能完成作业,晚上妈妈回来,会带他到小区活动一个小时,能够坚持一周的话,周末还奖励看电影一次。宁宁的坏习惯慢慢地被纠正过来。
可见,教师应当帮助“80后”家长放下身段,多花些精力和时间关注孩子,仔细入微地观察孩子,客观地寻找出孩子自身的不足,满足孩子自身需要的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2)让家长明确自己职责
“80后”目前大多忙于事业,而他们的父母还年富力强,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生活上都会帮助“80后”照顾子女。但是长辈往往固守以往的老观念,对孙辈又极其疼爱,“说啥听啥”、“要啥给啥”,孩子往往变得娇气、自私。“80后”家长虽然有心改变,但又不能拒绝父母的帮助,时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处在这样的局面中,“80后”家长会采用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请外援。不少爷爷、奶奶甚至老师都在家长无力解决孩子的问题时被请来协助教育孩子,等于把子女的教养责任转嫁给他人。
[案例2]娅娅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娅娅在家里对爸爸态度蛮横。她生气说了几句,娅娅就在家里大哭大闹。妈妈告诉她要把此事告诉老师,娅娅哭叫得更厉害。妈妈觉得孩子不听话,于是就当着娅娅的面给我打电话,让我协助处理此事。我首先明确表示我不会和娅娅对话,然后告诉娅娅妈妈首先把娅娅送回房间让她安静一小时,“冷处理”以后再解决此事。后来得知此事是因为家庭过分宠爱孩子,养成娅娅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的坏习惯。我又和娅娅妈妈分析了她和娅娅爸爸的哪些行为会助长孩子的脾气,今后应该如何应对等等。
“80后”家长缺乏责任感,习惯于长辈或他人来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年轻父母们明确他们应该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把这些事做好,让他们担负起对孩子的责任。
(3)解除家长的焦虑
 “80后”家长由于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在对待孩子时,缺少耐心和宽容。另外,他们从小缺少商量的对象,遇事容易摇摆不定,于是经常为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产生焦虑。这样的情绪不仅无助于教育孩子,还会给孩子带来更为负面的影响,这也是教师应当协助家长克服的问题。
[案例3]有一次,天天上着课,忽然流起眼泪来。下课了,我问天天怎么回事,天天哭着说妈妈说不要他了,回外婆家去了。经过了解,原来是这段时间学校要举行口算比赛,天天妈妈在家里给孩子训练时,觉得孩子算得慢,又不努力,就埋怨孩子。在发现天天连续多日都没有进步的情况下,天天妈妈撒手不管,回到自己父母家去了。我立即给天天妈妈打电话,首先肯定她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然后告诉她天天在学校里哭的事情。在她有所触动之后,我告诉她,她这样急进的行为不仅不会帮助天天进步,反而给了天天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如先回家,再宽容天天几天,看看进度。当晚,天天妈妈就回到了自己家。
天天妈妈的行为就是焦虑的体现。家长的焦虑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会促使家长采取一些极端手段给学生造成伤害。教师在与家长接触时,就要平复家长的心态,让他们给予孩子多一些宽容。
3.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
家校间的良好沟通是确保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那么,教师就要想法设法增加和家长的互动机会。除了利用好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电话交谈、家校联系本等手段,和“80后”家长联系,还可以更新一些方式,比如亲子比赛、有家长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论坛等等,同时,还可以借助“80后”熟练掌握的新兴媒体,比如QQ群、微博、微信、校讯通等等。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可以化解家长不必要的误解,同时也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提供协作。
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校联合,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取得效果。“80后”家长虽然年轻,但是只要教师和家长双方都付出努力,促进更紧密的教育协作,实践更好的教育行为,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资料
[1]如何有效的进行家校沟通 新浪博客
[2]学校德育工作全书高长梅、赵承志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3]80后幼儿家长教养特点的调查报告潘丽娜 朱蓓蕾 中国家庭教育2010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