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论文格式规范 >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发布时间:2019-07-08 10:35:23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1.1 基本要求
1、查阅和搜集的文献资料必须是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不能将与所撰写论文明显不相关的文献资料摘录在文献综述中,以满足篇幅的要求。
2、摘录在文献综述中的文献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并在文献综述中注明资料来源。参考文献总数不能少于15项,要尽量使用近三年的资料。
3、文献综述不是所查阅资料的简单堆积,要体现文献综述“综”、“述” 的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作者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所涉及的研究方向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进而阐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4、文献综述不得少于2000字(美术系、音乐系、体育系各专业不少于1000字)。
5、文献综述的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打印格式。
6、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符合国标。
 
1.2 内容要求
综述一般包括题目、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导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1、标题: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来说应紧扣主题,高度地概括,突出重点,揭示主题内容,使人一看标题就可了解综述的大致内容。
2、摘要:文章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100汉字以内。
3、关键词:3-5个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词组。
4、导言部分: 说明编写综述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综述问题的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导言则应是对整篇综述的一个简短介绍。
5、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这部分内容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3)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5、总结部分:对主体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进而阐明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6、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15项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引用和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二)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撰写规范
1.论文结构及要求
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0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1.3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简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对所选课题研究过程的文字性逻辑表述,是论文的 最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根据需要,正文可以分成几节来撰写,每一节都有自己的标题。论文的主体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4.3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要写得概括、简短,字数一般为400~1 000字。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反映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提供给读者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
一般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少,其中应列入主要文献的,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对文科、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外文文献的数量由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有条件的专业,可以把与撰写论文内容最直接相关的外文文献译成中文,不少于1000汉字,并将其编入附录。
1.6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1.7 附录
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外文文献复印件及中文译文、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2.书写规定
2.1 论文正文字数
对论文字数规定如下:
(1)文、理、工、经、管、法、教类:毕业论文(设计报告)定稿正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
(2)音乐、美术、体育类:定稿正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2.2 论文书写
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毕业论文书写规定手写或打印。手写每页20行,每行20字,要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使用学校统一的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若用计算机打印,则必须由学生本人按照我校对毕业论文页面排版规定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打印时,以A4纸型排版,论文版芯大小一般应为155mm×245mm(包括页眉及页码则为155mm×255mm),每页35行。
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2.3 摘要
毕业论文的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主要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以250个左右单词为宜。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单词为宜 。
2.4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摘要(中、外文)
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9、附录10。
2.5 论文正文
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 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2-1和表2-2。
表2-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层次名称 示  例 说  明
第1章 □□……□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
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
1.1.1└┘□□……□
1.1.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一格接排
└┘└┘(1)□□…□└┘□□…□□…□□□□……  题序空二格书写,以下内容接排
 
↑                                   ↑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表2-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一、□□□□□
└┘└┘(一)□□□□
└┘└┘ 1. □□□□
□□□□□□□□□□□□□□□□□□□□□□□□□□□□
└┘└┘(1)□□□□
□□□□□□□□□□□□□□□□□□□□□□□□□□□□□□□□
└┘└┘①□□□□□
居中书写
空两格书写
空两格书写
 
 
空两格书写
 
 
空两行书写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2.6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经济、管理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                 
         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1。
2.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文管类专业技术术语应为常见、常用的名词。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8 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3100~3102—1993,见附录2),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 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45分”,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1986及GB7159-1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0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3)。
2.11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a/b)cosx
2.12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要求用五号字(见附录4)。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4中的例2)。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4中的例2)。
表内文字说明用五号字,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不加标点。
文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
2.13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2.13.1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及相应专业制图的规定。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应符合附录5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符合国家标准。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图题及图中说明均采用五号字。
2.13.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除无单位者(如标示值)之外,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 论文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论文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论文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
2.14 附录
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其中外文文献的中文译文应作为附录1,外文复印件作为附录2。
文管类论文附录序号相应采用“附录一”、“附录二”等。
3.打印排版要求
3.1 字体
论文正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2 字号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
页码用小五号字,在底线下居中。
论文的中文和外文摘要属二次文献置于目录前,并编入目录,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同样按第一层次(章)的编辑要求处理,另起新页,与正文一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页。
3.3 页眉与页脚
毕业设计(论文)除封皮及内封外,各页均应加页眉,在版芯上边加单线,单线上居中打印页眉文字,奇偶页页眉文字均为“成都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页脚设定为各部分的页码。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3.4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的中、外文示例见附录7和附录8。
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然后空一格书写有关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加标点符号;最后一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3.5 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9和附录10。
3.6 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理工类论文应采用表3-1的格式,文管类可采用表3-2的格式。
 
 
表3-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
层次名称 示  例 说  明
第1章 □□……□ 小二号黑体
1.1└┘□□……□ 小三号黑体
1.1.1└┘□□……□ 四号黑体
1.1.1.1└┘□□…□└┘□□……□□……□□□□…… 小四号黑体
└┘└┘(1)□□…□└┘□□………□□…□□□□……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表3-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



 
 

 
 
一、□□□□□
└┘└┘(一)□□□□
└┘└┘1. □□□□
□□□□□□□□□□□□□□□□□□□□□□□□□□□□□□
└┘└┘(1)□□□□
□□□□□□□□□□□□□□□□□□□□□□□□□□□□□□
└┘└┘①□□□□□
小二号黑体
小三号黑体
四号黑体
 
 
小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
 
 
正文的示例参见附录11和附录12。
3.7 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靠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M——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θ——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转角,θf  =      (rad/mm)。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如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附录1  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
1  林来兴.空间控制技术.宇航出版社,1992:25-42
2  J. R. McDonnell, D. Wagen. Evolving Recurrent Perceptions for Time-Series Modeling.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4, 5(1): 24-38
3  X. Yao. Evolutionary Artifitial Neural Networks. J. of  Neural Systems. 1933,
   (4): 203-222
4  谌颖.空间最优交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1992:8-13
5  S. Niwa, M. Suzuki and K. Kimura. Electrical Shock Absorber for Docking System in Space.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Motion Control, Bogazici University, Istenbul. 1990: 825-830
6  吴葳,洪炳熔.自由浮游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的运动规划研究.中国第五届机器人学术会议论文集.哈尔滨,1997:75-80
…………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GB33100~3102-1993)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2-1;
  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2-2;
  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2-3;
  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2-4;
  5.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2-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表2-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m
kg
s
A
K
mol
cd
 
 
 
 
 
 
表2-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平面角
     立体角
        弧度
       球面度
rad
sr
 
 
 
 
表2-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其它表示实例
  频率
  力;重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量
  功率;辐射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尔]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lm
lx
Bq
Gy
Sv
   s-1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2
   Wb/A
  
   cd·sr
   lm/m2
   s-1
   J/kg
   J/kg
 
 
 
 
 
 
 
 
 
 
 
表2-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和说明
 时  间      分
   [小]时
   天(日)
min
h
d
1min=60s
1h=60min=3 600s
1d=24h=86 400s
 平面角    [角]秒
 
   [角]分
     度
(″)
 
(′)
(°)
1″=(π/648 000)rad
(π为圆周率)
1′=60″=(π/10 800)rad
1°=60′=(π/180) rad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1r/min=(1/60)s-1
 长  度     海里 n mile 1n mile=1 852m(只用于航程)
 速  度      节  
kn
1 kn =1 n mile/h
=(1 852/3 600)m/s
(只用于航程)
 质  量      吨
原子质量单位
t
u
1t=103kg
lu≈1.660 565 5×10-27kg
 体  积      升 L,(l) 1L=1 dm3=10-3m3
 能    电子伏 eV 1eV≈1.602 189 2×10-19J
 级  差      分贝 dB  
 线密度   特[克斯] tex 1 tex=lg/km
 
 
 
 
 
 
 
 
 
 
 
表2-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数      词头名称      词头符号
         1018
         1015
         1012
         109
         106
     艾[可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E
        P
        T
        G
        M
         103
         102
         101
         10-1
         10-2
         10-3
         10-6
         10-9
         10-12
         10-15
         10-18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皮[可]
     飞[母托]
      阿[托]
        k
        h
        da
        d
        c
        m
        μ
        n
        p
        f
        a
 
 
注:
    1.周、月、年(年的符号为a)为一般常用时间单位。
    2.[ ]内的字,是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
    3.()内的字为前者的同义语。
    4.角度单位度、分、秒的符号不处于数字后时,用括号。
    5.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l为备用符号。
    6.r为“转”的符号。
    7.公里为千米的俗称,符号为km。
    8.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说明: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可查阅1984年国家计量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附录3  数字用法示例
   
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995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公布),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
(1)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4时3刻等。年号要用四位数,如1989年,不应用89年。
(2)记数与计量(含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分数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3/4,4.5%,10个月,500多种等。
(3)一个数值的书写形式要照顾到上下文。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六条意见。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该用汉字数字,数字间不用顿号隔开,如三五天,七八十种,四十五六岁,一千七八百元等。
(4)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当使用汉字。如二倍体、三叶虫,第三世界,“七五”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等。
(5)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为单位。如345 000 000公里可改写为3.45亿公里或34 500万公里,但不能写为3亿4 500万公里或3亿4千5百万公里。
(6)数字的书写不必每格一个数码,一般每两数码占一格,数字间分节不用分位号“,”,凡4位或4位以上的数都从个位起每3位数空半个数码(1/4汉字)。“3 000 000”,不写成“3,000,000”,小数点后的数从小数点起向右按每三位一组分节。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从数字中间转行。
(7)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下列用词的概念:1) 增加为(或增加到)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2) 增加(或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3) 超额80%,即定额100,现在为180;4) 降低到80%,即过去为100,现在为80;5) 降低(或降低了)80%,即原来为100,现在为20;6) 为原数的1/4,即原数为4,现在为1,或原数为1,现在为0.25。
应特别注意在表达数字减小时,不宜用倍数,而应采用分数。如减少为原来的1/2,1/3等。
 
 
 

附录4  插表示例
例1
表1-1 合金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C Mn Cr 其他 抗拉强度
σb
/N/mm2
屈服强度
σs
/N/mm2
弹性模量
E
/N/mm2
伸长率
δ
/%
布氏硬

/HBS
               
①×××××。
例2
                     表2-44  零件的最小壁厚α                 (mm)
成都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表2-44图
冲裁材料 纸、皮、塑料薄膜、胶木板、软铝 α≥0.8t但αmin≥0.5t
t≤0.5的硅钢板、弹簧钢、锡磷青铜 α≥1.2t
 
 
附录5  有关的技术制图国家标准
 
GB/T17450 – 1998:技术制图图线
GB/T17451 – 1998:视图
GB/T17452 – 1999: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16675 – 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方法
 
 
附录6  有关电气图中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的国家标准
 
GB/T4728.1~13 – 1998.1999.2000: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GB5465.1~2 - 1985: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GB7159 - 1987:电气技术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
GB6988 - 1997:电气制图

附录7  中文摘要示例
 
摘    要
   
交会对接技术是发展空间在轨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本文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空间飞行器自动对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首先,讨论了许多常规姿态表示方法,并指出姿态表示的复杂性。然后给出李代数法姿态表示和可能的定义。在各种姿态表示下,给出了空间飞行器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为后面建立对接系统数学模型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交会对接;计算机视觉;非线性最小二乘;非线性观测器;非线性控制器
 
 
 
 
 
 
 
 
 
 
 
 
 
 
 
 
 
 

 
附录8  外文摘要示例
 
Abstract
 
Rendezvous and docking are two of the key techniques to develop an inorbit space infrastructure. In this thesis, an automatic spacecraft docking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is studied in detail.
First, a number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attitude represent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complexity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attitude representation are…
 
Key words  rendezvous and docking  computer vision  nonlinear least spuares  nonlinear observer  nonlinear controller
 
 
 
 
 
 
 
 
 
 
 
 
 
 
 
 
 
 

附录9  目录示例(理工类)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交会对接技术发展概况······················································ 2
        1.2.1  美国空间交会对接发展概况······································ 3
        1.2.2  俄罗斯空间交会对接发展概况……………………………3
        1.2.3  俄罗斯、美国联合飞行············································· 4
        1.2.4  欧空局空间交会对接发展概况··································· 5
        1.2.5  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发展概况··································· 5
    1.3  相关工作·········································································· 5
        1.3.1  姿态表示和空间飞行器和运动方程………………………5
        1.3.2  对接制导································································ 6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8
第2章  空间飞行器姿态表示和运动方程 …………………………………10
    2.1  引言·············································································· 10
    2.2  标准正交旋转矩阵姿态表示·············································· 10
……
 
结论····························································································· 52
参考文献······················································································ 53
致谢····························································································· 54
附录1·························································································· 56
附录2·························································································· 58
 
 

附录10  目录示例(文管类)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状况及成因·················································· 1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状况························································ 2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成因························································ 8
          1.经济上的原因····························································· 8
          2.政治上的原因····························································· 8
二、国际货币新体系构想································································ 12
    (一)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几种设想································ 12
    (二)以美元、日元、德国马克为中心的国际货币新体系构想······ 18
三、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26
    (一)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6
    (二)我国的对策·································································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撰写论文经验总结
下一篇:撰写教育论文的方法和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