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论文格式规范 >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9-06-29 10:28:14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诗歌导入教学方法
 
 
关于唐诗教学导入的方法[i1] 
 
 
 
 
学生姓名       李    金    梅          
院系名称       文    学    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师范方向)     
班    级        2008级2班           
学    号        200810085110          
指导教师        陈    猛 (讲师)     
答辩时间                               

 
浅论诗歌导入教学方法
 
学生姓名:李金梅    指导教师:陈猛(讲师)
内容摘要:
关键词:语文 主体式对话教学 策略[i2] 
 
 
 
 
 
目录
 
 
 
一、导入的概念... 4
(一)导入是什么... 4
(二)导入的重要性... 4
二、以导入唐诗为例... 6
 (一)介绍背景导入法... 6
(二)解释题意导入法                                          5
    (三)创设意境法
 
四、运用故事导入古诗
.. 8
   五、深入内心法... 8
六、激情导入... 9
七、诗歌名言导入... 9
八、以诗导入诗
九 、问题导入... 10
十、多媒体导入 
   十一、择取诗歌精髓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
.. 11
十二、成语导入法
.. 11
主体式师本对话... 11
1、多元解读... 12
2、预设性... 12
(三)生本对话... 12
(四)对话氛围的长期维护... 13
(五)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14
(六)课堂学习评价... 14
(七)教师的教学机智... 15
参考书目:... 15

 
浅论诗歌导入教学方法
 
前言:所谓“导入”,其实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为了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去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短时间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1)。当然,他论述的是开头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不过,这句话对于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语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i3] ,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艺术。它是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i4] 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开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及兴趣,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就以唐诗为例,介绍课堂导入的方式以及意义:唐诗──它有着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而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体美、恢宏的气象,完美的格律,优美的声韵,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我们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深得学生的喜欢。这对于他们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它又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对现代的高中学子进行了诗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使他们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具体唐代诗歌,在教学中我们接触更多的唐诗教学。
但由于唐诗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唐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唐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唐诗的特点来设计导入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i5] :
 
一、介绍背景导入法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大都写在唐宋时期,历史比较久远,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可以对诗人写诗的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例如讲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师可先作以下简单介绍:刘禹锡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径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来答谢他。 在教李商隐马嵬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并对这首诗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带领学生回忆一些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让后说明白居易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是加以歌颂的。那么我们李商隐呢?他对这二位的爱情故事又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听了这个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诗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介绍背景导入法
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解诗题,知诗意”的教法已广泛采用。如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首先从解释题意入手,使学生意识到“夜雨”点明时间,说明诗人是在下雨的晚上写下了这首诗。“寄北”寄给北方,“北方”代指诗人身在北方的妻子。那么这首诗是诗人在下雨的夜晚身在异乡写给妻子的信,要表达的肯定是一种思念之情,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都紧扣标题。
三、创设意境法
诗歌以情感人。教学诗歌也应以情入诗,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收到良好的效果[1]。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何谓意境?意境即情境,就是诗的艺术境界。他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2]。也即要准确地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与诗人发生感情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唐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高二上学期的第二单元的秋兴八首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读过一些美学论著,虽然很多都归属于美术、书法专业,少有涉及诗歌。然而对于“意境”这一传统美学范畴,却不得不让我注意它。对于诗歌意境的生发、创造和了解,无疑会使我加深对民族文化意境理论的全面了解。杜甫秋兴八首中对意境的营造是非常到位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玉露/枫树/波浪/风云/丛菊/孤舟/寒衣/暮砧这9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忧国怀乡之情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优美的图画,诗人用张大千式泼墨的表现手法,极为酣畅的渲染出了萧森的秋景,绘制出一幅高古伤怀而又悲怆的巫山悲秋图卷,这一切的意象在组合后便形成了诗人所要渲染的气                                                    氛,意境由此而生。诗之境。杜诗秋兴八首集抒情和写意于一体。在表象上人与物掺杂关和、物役于情。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有同学这样展现秋兴八首的意境——在许多许多年以前,一个秋天,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草木萧瑟阴森,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已经满身疾病。他刚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时年他已经五十多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难免不触景生情。多么凄凉的意境啊,学生浸润其中,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无疑就变成白开水一杯。
四、运用故事导入古诗
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譬如讲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故事讲该诗的来历,进而导入新课。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对此,白居易自言:“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而我们学习的琵琶行写于诗人被贬江州时,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然后进入到文中。
    五、深入内心法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在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对于抒情性诗作,教学时,要引导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教学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将心比心。像李白的诗歌感情都比较强烈。在教李白行路难时,我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李白的内心深处,把握李白的情感波澜,学这首诗,把李白此时的“情”参透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经历,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李白,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情感态度,理出本诗情感轨迹。本诗开始是写宴会的场面,有好酒好菜,李白的心情应该是很高兴的,接着笔锋一转,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此时李白的情绪一下子跌落下来,由高兴转为失落,为什么心情一下子不好呢?那是因为李白想到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心里感到憋屈,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跌到最低点,是不是就这么一直低沉下去呢?李白毕竟是李白,在逆境中他还是充满着希望,在朝一日会得到朝庭重用的,心情一下子又乐观起来,但是又想到路途艰难,出路又不知在哪里,心里不免沉重起来,但李白并没有消沉下去,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充满信心,颇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情怀。一下子振起全篇。通过深入内心法,我们感受到李白那颗跳动的心灵,理出李白那喜怒哀乐、抑扬沉潜的情感轨迹。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这首诗以及李白本人才会有深刻的理解。
    六、激情导入 
    所谓激情导入,就是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激情导入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
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富有鲜明节奏的音乐美[3]。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生的特性,
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合于朗读和背诵。朗读能使静止的诗行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将我们更快更深入地带进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撼动心灵的思想美、画面美、
和音乐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
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因为李白的诗大气磅礴,气势恢弘,所以我安排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进去课文。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李白的将进酒。(请同学上台朗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说),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
。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李白另一首古诗蜀道难,表现怎么样的情感,我们要根据诗情把握这首诗的基调。
    七、诗歌名言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学过的诗歌或者名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习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样导入“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
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
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
那么请看王维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的呢?”这段导语 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
而王维的鸟鸣涧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  ,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鸟鸣涧。 
    八、以诗导入诗
    以李商隐无题诗为例,就可以用李商隐的蝉导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就用蝉这首李商隐以蝉自喻的诗,来介绍李商隐的生平故事,经历事迹。就用这首蝉来导入课文讲无题诗,在导入时,不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介绍一个诗人的生平,事迹,也用了一首诗来介绍,就可以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增强了关于对李商隐相关知识的记忆,丰富他们写作文的素材。
九 、问题导入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在是单纯的是演员,而变成了导演。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特别是高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现代社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学会解决问题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能力。所以在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观点冲突,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像杜甫这种,从小学开始,老师便老生常谈的人物,学生对其事迹,生活时代背景,写作风格都十分理解。我们可以采用学生主导,老师引导。例如在讲杜甫的登高时,老师提出3个问题。登高塑造了什么形象以及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写作本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几年,但唐朝的边关依然动荡不安,结合背景谈谈你对艰难苦恨的理解?写这些自然景象的磅礴雄浑的作用?用问
题的方式,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去解决。老师导语出疑问,可以制造悬念,从而激
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这种疑问会让学生
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沿着线索积极思考从而找到答案。“有疑则思,进而解疑”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十、多媒体导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这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课件这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而制成的新鲜事物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多媒体导入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像、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具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
视觉型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多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使学生通过广泛的渠道获得更大范围的学习经验,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4]。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在讲写景文章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
    如讲授杜甫永怀古迹其三时,可事先准备好几幅“王昭君”的挂图,新课导入时将挂图一一挂出,并辅以介绍,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被图片中美丽的昭君所吸引,
对昭君的故事以及对这首永怀古迹其三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了。听觉型教具如录音。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
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及中外名人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雨果也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在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时,可先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在听曲时让学生感受这首曲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淡淡的哀愁弥漫哀伤,清澈的旋律会让学生沉浸其中情感丰富,虽然是曲子但却似乎有哀怨难诉,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曲子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样能够艺术地导入课题,
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如我在讲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时,我先播放了相关时代背景的课件,是从昆剧长生殿中剪辑的片段,让学生对这首诗所创作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既丰富了学生们课外知识,
感受我国国粹昆剧的魅力,又让他们头脑中都有了自己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看法,
进一步了解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十一、择取诗歌精髓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
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得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一篇文章中如果能拈出几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句子,来综观全文,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切入点,也可令人耳目一新。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拈取精髓,才能达到提纲挈领,统领全局,驾驭课堂也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5]。再讲李商隐锦瑟时就取其其中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导入诗文,进行讲解。
十二、成语导入法
所谓成语导入法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学生熟悉的成语来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在讲授元稹离思时,教师说道:“现在,请同学们先拿出词典,
查一个成语,看谁最早答出(板书:曾经沧海)。”很快,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答道:
“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教师又问:“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教师于是说:“请同学们朗读元稹这首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板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里面便讲了它的出处!”使成语导入法,既可促使学生动手、动口、动心,又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i6] 。  
导入要注意的问题: [i7] 教师导语设计不可过于冗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导语的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它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始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目标上来。过长则会造成浪费时间,收效不大的失误。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不能占太多时间。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一定要做到导入语应与教学内容有关联,导入语的情境创设应凸现文章的重难点,导入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语应体现
课堂效率。
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便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在运用多媒体导入时要注意作为导入部分的音乐,动画,应该截取其精华部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喧宾夺主。在选择多媒体时还要遵循共同经验原则,选择的多媒体,它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否则,学生是难以理解掌握的[6]  所选内容也要紧密围绕教学中心。对于故事导入一定要注意,所选用的故事一定要短小精悍。教师讲述故事的语气、神态、表情到富有感染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 。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  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  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这样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i8] 。
 
 
 
 
 
修改意见:
初稿有基本的思路,但结构和内容还太不成形,请按意见修改题目和结构。内容的理论性不强,对导入教学法的理解过于浅显,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深入。运用课标理论和教育学等知识论述。教例虽多,但形式单一,脚注虽有,但不规范。引用他人处一定要注释。按学院要求排版。修改后尽快发来。
                                         
 


[1]刘永康   翟启明主编   中学语文教学论  天地出版社  03年版     第128页
 
[2]刘永康   翟启明主编   中学语文教学论  天地出版社  03年版     第129页
[3]刘永康   翟启明主编   中学语文教学论  天地出版社  03年版     第130页
[4] 谢利民主编 教学设计应用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7年版  第176页
[5]              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hi138.com
[6]谢利民主编 教学设计应用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7年版  第182页
 

 [i1]格式要参考学院要求的模板排。
建议论文不要局限于唐诗导入,可大点,改为“诗歌导入”如何,要改的话开题等相应资料一起改。标题建议改为:浅论诗歌导入教学方法
 [i2]下次稿要完善出来。
 [i3]建议将论文分为以下部分:前言(简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从当前诗歌教学现状和方法方面引出导入教学方法。一、诗歌教学导入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点
二、诗歌教学导入教学方法意义和作用三、四、诗歌教学导入教学方法的技巧  结论
 [i4]不通,以后要仔细自检这类问题
 [i5]12种方法过杂,可以将二三种分个大类,如从导入内容来看有哪些?从导入方法、导入媒介来分有……
 [i6]以上的论述形式单一,可以除概述性举例,还可将部分教学实录作摘要,作比较分析等,说出各法的优劣。
 [i7]这部分再充分些,归纳出教学法的技巧,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
 [i8]总结太过简略,它应是你整个论文的总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