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浅谈写作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8-02 12:21:15
浅谈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 要】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而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反复的写作实践。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会修改作文,以增强写作语言的驾驭能力和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培养   兴趣    素材    综合能力   互改能力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这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可偏偏无论是中考或是高考,作文成绩都不低于60分,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作为导演的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努力,才能让戏中的主角——学生演出一幕幕的好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稍作尝试: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不会在写作课上“啃笔头”、“挤牙膏”。 故而,语文老师应在培养写作兴趣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面对一个几个字的题目,却要演变出五、六百字甚至更多字的一篇文章来。这对那些知识面窄,基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老师大可在初一年时就定期对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带着写作中的问题去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重要的是联系自己,要‘心中有我’,即要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比原文好还是不如原文?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文章,定会从中悟出许多写作的道理来。
学生因为对名著感兴趣,仿写名著的兴趣也随之而来。此时,老师应指导学生“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因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叶圣陶语)。自己写作文,材料应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应找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的写作方法。应教会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只是借鉴,决不是生搬硬套。写作贵“真”,只要是真实的,相信要写好就不再是难事了。
二、积累写作素材
空有兴趣,而无写作素材,那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令作文“言之无物”了。素材,即写作的原始材料。要想作文“言之有物”,非要有一个素材仓库不可。故而,语文老师在一开始就应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对在校生而言,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社会之大,媒介之多,如何才能采撷到自己的所需之物呢?其实很简单,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人、事、物开始着手——最熟悉人的一笑一颦,最熟悉事的来龙去脉,最熟悉物的外形习性等。既然是最熟悉的,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又怎么会“言之无物”?二是资料,这也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来源。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若能间接地摄取别人的写作营养,就可大大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以前,受条件限制,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现在则不同,生活条件好了,学生有些零用钱不在话下,大可提倡他们去订阅一些有益的书刊,买些名著佳篇来欣赏,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之中,与名家对话,既可锻炼语感,又可全面、大量地吸收信息,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再则,也可抽空看一两则新闻,或是动物世界、科技博览等专题报道;或是上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信息化时代,不出门足以知天下事。只要学生们能够敏锐地抓住这些资料的要点,善于从比较中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些资料也不乏是作文的好素材。
当然,不管是周边的生活或是摄取的资料,都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去粗存精,善于分析,举一反三。莫泊桑曾经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也即写出典型的“这一个”,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综合能力
想写好一篇文章,单有兴趣和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听、说、读、察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听”即培养学生能领会说话人的意思。这对现在中考的听力题也大有帮助。学生可定期听广播、听新闻、听演说等,以了解各种知识,从而积累知识。“说”即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在课前三、五分钟提问学生上台即席演讲或是课后进行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一个人若能“出口成章”,又怎怕他写作时不是“下笔如有神”?“读”也很重要,这在前面“素材的积累”中已谈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察”,即留心观察生活。唯有这样,对人、事、物的描写才会传神,独特。
听、说、读、写、察看似互相独立的几种能力,却是相互促进的,而“写”是这几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把这五种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促进。
四、训练学生互改能力
进行一番指导后,作文课上,学生如期地交上作文,这就意味着写作指导结束了吗?差矣!我们不妨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互相修改。当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是起始阶段——改一些简单的字、词、标点等“小儿科”毛病;第二步是发展阶段——逐步深入到句子、段落等“重病区域”;第三步是提高阶段——互改谋篇布局、材料选择、中心突出等“疑难杂症”。这些活儿本来是重压在老师肩上的,尽管老师们也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但换来的仅是学生不经意的一瞥——“你这次考几分了”,随之就把本子搁置起来,作文水平并不因此而提高。若真能引导学生互改,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别人的优点处学到方法,从而为下一篇作文积累好的经验,这样既达到了老师所希望的写作水平的普遍提高的愿望,又减轻了老师批改作文的沉重负担,岂不两全其美?当然,若能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定期定时的课内作文与平时生活札记,再在教室设置“佳作欣赏专栏”,定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积极性,何尝不又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说到这,学生们也许又有意见了,我们也想对写作有兴趣,也想积累素材,也想好好地训练听、说、读、写、察等能力,也想在互改作文中促进自己,可天天应付各科的作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呢?其实“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你越挤,它就越多”,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了。不妨试试看,在你作文水平真正提高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时间其实也很宽绰。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鉴赏诗歌的几个环节-新教材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