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论高中规范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发布时间:2019-08-02 12:06:15

语文:论高中规范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论证结构的议论文。
规范议论文的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引论),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本论),结尾归纳总结(结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议论文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结构模式。
高中规范议论文最常见结构模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启感式四种[1]。
一、并列式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一)并列式的基本模式
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模式有论点并列和论据并列两种。论点并列,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分论点领起段落形成并列。论据并列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形成并列。
1、论点并列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论据1+分析论证
本论       分论点2+论据2 +分析论证   (一般来说,分论点句式应
分论点3+论据2+分析论证     保持一致,组合起来是排比句)
结论:(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示例:题目稳重求胜
引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分论点1:沉稳从志而来+班超的事例+分析论证
本论:  分论点2:沉稳从难而来+周文王、孔子等人的事例+分析论证
分论点3:沉稳从无欲而来+项羽的事例+分析论证
结论:略
简评:这是04年江苏高考一考生的作文,文章是按照论点并列的结构来写的。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设置“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三个分论点形成并列,用班超、孟子等人的事例进行充分论证,论证有力,条理清晰[2]。
2、论据并列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实例1+分析论证
本论       实例2+分析论证        (论据并列段首虽无分论
实例3+分析论证         点,但是分析论证必须点题)
……
结论:(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例文纲要:
题目:谈骨气
引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分析论证(点题)
本论    闻一多对国民党宁死不倒+分析论证(点题)
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分析论证(点题)
结论:略
简评:这篇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用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倒和文天祥宁死不屈三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虽然段首没有分论点的支撑,但是材料丰富,论据充足,作者在每个事例的分析论证部分都很注意点题呼应,照应中心,也显得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二)并列式的基本要求
  第一,分论点的数量一般为三个,行文时要注意主次、先后等顺序。
  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
  第三,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第四,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三)、并列式的优点和不足
并列式的优点有三个: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并列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并列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并列式的不足,是它往往只能从一个维度揭示事物或事情的几个因素、影响、方法等,而不能从多个维度同时展开,因此思维的广度显得不够。例如坦然看生活这篇文章,如果要从“是什么”入手,可以拓展三个分论点(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是一种沮丧时的调适,是平淡时的自信)或选取三个事例形成并列,也可以从“为什么”入手拓展三个分论点或三个事例形成并列,也可以从“怎么样”入手拓展三个分论点或三个事例形成并列。但是并列式无法同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同时展开,如果硬要那么去做,就会让文章结构臃肿,论述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并不能论述深刻。
二、对照式
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以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对照式结构由 “点”“正”“反”“深”“联”“结”六个部分组成。
(一)对照式的基本模式及变式
引论:  点  (点出中心论点)
正  (正面提出论点+正面举例论证)
本论    反  (反面提出论点+反面举例论证)
深  (深入挖掘实质、原因、意义、方法等)
联  (联系现实实际,增强文章的时代气息)
结论    结  (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变式和基本式大体相似,只是步骤不同,变式有两种:
1、“点”-“反”-“正”-“深”-“联”-“结”;
2、“点”-“正”-“反”-“联”-“深”-“结”。
“结”例文纲要:
题目: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引论:  点  (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正  (拳王阿里雇人羞辱自己,以此激发抗争意识)
本论    反  (美国著名冰球运动员雇人打断对手的手脚,以此赢得比赛。)
深  (分析挑战可以使强者更强的原因)
联  (我国的改革大业,有很多困难,我应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结论    结  (每一个有志气的人都应有强者的信念去迎接挑战。)
简述:这篇文章不属于绝对标准的对照式议论文,因为正反两部分没有分论点支撑,但是两个事例典型,“深”部分原因剖析深刻,论述了挑战的魅力所在(自信、自强、自尊、),整篇文章“言之有勿,言之有理,言之有序”[3]
(二)对照式的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否则就不能形成对照。应侧重一个方面进行论述,另一个方面起烘托、陪衬作用。
第二,为了使文章条理清晰,正反两个方面引起的段落的段首,一般有正反两个分论点。
第三,“深”“联”两个部分一般都单独成段,也可以合成一段。
(三)对照式的优点和不足
对照式的优点是:其一:能够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其二:能够揭示实质、挖根源、讲意义,论危害,进行辨证分析。其三能够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富有时代气息。
对照式的不足是:章法布局要求严格,各部分的字数要控制得当,容易出结构失调的现象。对照式结构清晰因为逻辑性强,但是形式上较松散。补救办法是在正反两方面设置正反分论点。
三、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
(一)层进式的基本模式及变式
引论:  是什么  (这一部分,可以指明问题的实质,可以申述论述的范围,也可以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还可以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为什么   (揭示原因)
本论    怎么样    (指出危害或重要意义)
怎么办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论:(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变式和基本式也只是在步骤上的不同,层进式的变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2、“是什么”- “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
例文纲要:
题目:只有勤写,才能善写
引论:  是什么   (勤写,顾名思义,就是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
         
        怎么样     (首先,勤写才能勤读;其二,勤写才能勤看;
本论                其三,勤写才能勤思。)
怎么办     (法一:勤练随笔。法二:勤作摘抄。)
结论:(总之,只有勤写,才能善写。)
简评:本文先从“为什么”角度进行横向开拓,阐述勤写与善写的关系,即勤读、勤看、勤思是善写的前提与基础,然后从“怎么样”的角度介绍勤写的方法,纵横结合,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较准确。
(二)层进式的基本要求
第一,“是什么”位置在首段,一般要对论述对象的概念做必要的解释或说明。
第二,“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样”是本论的主体,但是不能平均用力,一般选择其中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论述时应有所侧重。
第二,分论点数量一般为五个,一个方面三个,另一个方面两个。组合为二三,或是三二。
(三)层进式的优点和不足
注意到了层进式的要点后,还要了解层进式的结构的优点和不足。
层进式分论点有两组,组合为二三或三二,因此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另外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除此以外,它还能从多个思维角度同时展开,对事物的本质、原因、意义、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
层进式逻辑性很强,能深刻剖析问题,正是如此,使这种文章有了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材料匮乏。这种毛病是此模式不可避免的,弥补措施是抓住要害,揭示本质,剖析原因,找出危害,提出办法,充分彰显长处,以长遮短。
四、启感式
启感式写作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个人身边琐事无不可写。它常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或由事入议,或因议而言事,旨在简而能明,能因小见大[4]。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主要是教先叙材料后发感想的写法,因为这是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启感式的结构一般由“引”“议”“联”“结”四部分构成。
(一)启感式的基本模式及变式
   引论    引        (引材料、亮观点)
           议   (发议论)
本论
           联   (联现实)
   结论    结         (做结论)
   变式写法有两种,每一步的内容与要求与常式写法相同,只是步骤有变化:
   l、“联”-“引”一“议”一“结”;
   2、“引”-“联”一“议”一“结”。
例文纲要:
题目:可以填平的鸿
引(由高二李明想参加有益社会实践却遭到父母反对而离家出走的事,点出中心。)
议(阐释鸿沟出现的时代背景和解决办法。)
本论
联(联系因代沟问题而使孩子走上不归路的反面例子)
结:(鸿沟,是可以填平的,但需要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简评:本文为典型的“引一议一联一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明扼要;明观点,要言不繁;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 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标题形象,语言准确,是本文主要特点。
(二)启感式的基本要求
第一,语言要简练,不能拖沓,尤其在“引”和“联”两部分。
第二,议论要越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事情的内在联系。
第三,各部分的段落字数要有节制,要合理分段,避免出现“一篇文章四大段”现象。
(三)启感式的优点和不足
启感式写法最灵活,如“引”“议”“联”这三部分可以任意安排。另外,启感式形式上禁忌少,可以边叙边议,可剖析问题,可举例论证,可联系实际。可是从文章的外在形式上看,启感式是四种模式中条理性程度最差的,原因就在于启感式议论文中很少有分论点出现,且叙述成分是四种模式中最多的。
规范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共有以上四种,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高中学生刚写议论文要严格按照模式要求去写,等熟练掌握了每种模式的写作要点,深刻体会到了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就可以根据文题要求熟练地选择最适合的议论文模式,扬长避短,灵活变通,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两节文言课堂教学实录的微格对比分析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