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抽丝剥笋探“虚荣”    发布时间:2019-08-02 10:02:37
高中语文论文:抽丝剥笋探“虚荣”
 
历来教学莫泊桑的名篇项链,必然要分析玛蒂尔德的虚荣,而分析玛蒂尔德的虚荣,又往往是持简单的批判态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项链的课后练习二,要求“全班讨论玛蒂尔德的形象”,并提供了3个参考观点。其中2个观点都涉及对其虚荣心的批判:“1、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3、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最终通过诚实劳动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①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教学参考书上的一些类似观点:关于作品的主题,在所列举的“传统的看法”“另一种看法”和“我们的看法”中,前后两种观点都提及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批判:“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②。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不做深入的分析,就可能导致认识的浅表化,甚至走进一个认识的误区,并削弱作品的批判力量。
一、一分为二看“虚荣”。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使用”,不仅包括在阅读活动中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个性化的观点,而且包括对课文相关评论文章和权威观点提出质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和教参的权威论点面前,敢于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新看法,并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尝试,可以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批判质疑并发表不同意见。对于项链中涉及的重要概念——“虚荣”,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辨证的分析:
1.虚荣是人性的弱点。
首先,我们要对虚荣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虚荣是什么东西?虚荣像是“涂在人生表面的油彩”,是一种对虚幻的荣耀的不切实际的向往和追求。它是幻想,不是理想: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而幻想则没有实现的可能;理想是促人奋进的,而幻想却只有美丽的外衣。虚荣和嫉妒一样,都是人性的弱点。它是可笑的、不理智的,我们应该将它抛弃,努力将它从心灵里过滤出去。
2.虚荣不是罪恶。
再进一步来看,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有没有一些合理的值得认同的基本属性呢?对这些问题的追问,使我们认识到: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源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基于渴求改变现状的意识,应该说它体现了人类进步的一种思想萌芽。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不仅不是错,而且具有可贵的精神内核。更何况人人都有做梦的自由,有虚荣心既不触犯法律,也不违背道德。试问芸芸众生,毫无虚荣心者又有几个?因此,玛蒂尔德的那些美妙的幻想不应该成为我们批判的标靶。
3.虚荣需要理智地对待。
虽说虚荣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我们还是要用理智的缰绳来控制这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虚荣是水,不要使它成为冲决堤坝的洪水;虚荣是火,不要使它成为焚毁森林的烈焰。玛蒂尔德的问题是,她错把梦想当成了现实,混淆了梦想与理想的区别。因为,对于美好的未来,她耽于幻想,而不愿付诸行动。我们每位同学都希望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不仅不是错,而且是一件好事。同学们与玛蒂尔德的根本区别在于:她只是整天耽于幻想,抱怨不休,而同学们在教室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
二、剖析玛蒂尔德的“虚荣”。
对于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新课标认为:“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了全面理解作品的形象和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分析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1.玛蒂尔德虚荣心的实质。
玛蒂尔德追求的目标,并非“代表着先进时代精神和普遍大众的思想追求”,“她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望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③
这一点与简·爱有着极大的区别:“简·爱也是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而奋起反抗,她所追求的是个性的独立和自由,是自立于社会的获得平等、尊重的权利。惟独没有对物质利益的占有,并且立志一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而实现。”④
2.玛蒂尔德虚荣心的程度。
一般人也有虚荣心,却很少会因此影响到整个生活,大多数人只限于能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或得到几句赞美。而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却没有这么简单:在范围上,覆盖了她的衣、食、住、行;在程度上,使她整天闷闷不乐,抱怨不息;在时间上,起码贯穿了十年之久。就好象强烈的仇恨和嫉妒会使人失去理智,过度的虚荣心一样害人不浅。
3.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途径。
玛蒂尔德有两方面的优势:青春美丽和聪明能干,可惜她一开始只认识到前面一半。她认为自己只能依靠美丽和青春去换取梦想中的生活。她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寄希望于一次偶然的机遇;不想动用自己“天生的聪明”和勤劳的双手,而是寄托在“美丽、丰韵、娇媚”“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上。当然,这也是社会教给她的:上层社会不劳而获的奢糜荒唐的生活以及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是根源。她缺乏凭智慧去争取未来的勇气和社会条件,又不可能堕落到*女的地步,可行的就只有“华山一条路”:成为有钱人或有权人的情妇。因此,玛蒂尔德成不了简·爱,只有可能成为嘉利妹妹,至多成为女性版的于连。
三、辨析“虚荣”的积极意义。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随着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层层剖析,不仅能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深处,还能引导学生亲近社会,用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和分析来“复活”经典人物,并通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教学而言,这种辨析探究的方式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克服教学的浅表化倾向。
在高中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篇,与之相配套的有大量的名家分析和权威论点。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教材的分析逐渐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学生可以从教学辅导书籍和教学网站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不仅对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构成了挑战,而且使相当一部分教师陷入了困境:面对“权威打架,名家相左”的纷繁论点,要么云里雾里,莫衷一是;要么随意选择,率兴而谈;要么由着学生,没有主见。最终出现貌似丰富,实则浅表的教学状况。因此,教师应该经常性地与权威的观点“辩论”,与学生的思维“赛跑”,与自己的成见“叫阵”。经常进行这样的反思,有利于克服平时教学中的浅表化倾向。
2.有利于使人物变得形象丰满。
学生都是思维活跃的个体,时代也在不断发展变迁。如何让古今中外作品中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都血肉丰满,永远鲜活动人,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任何概念化的东西都无法深入人心。你说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应该批判,学生也说应该批判,但人物总还是扁平的概念;你告诉学生虚荣心不好,学生也说虚荣心不好,但并不会从此没有了虚荣心。而且,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决非只是“资产阶级虚荣心”,因为封建社会也不乏此类现象,甚至——如果我们不必太忌讳的话——现在我国那些贪官情妇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比玛蒂尔德有过之而无不及吗?只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才能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要不然,我们交给学生的只会是一樽没有鲜血和呼吸的雕塑。
3.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切实指导。
    教学的意义,终究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就应该让作品触动学生的情感,并对学生的成长有所裨益。根据对玛蒂尔德虚荣的剖析,可以使学生懂得以下三句话:
(1)你有虚荣的权利,但你所虚荣的每一项内容都将成为人生的坐标。
人难免滋生虚荣的心理,但是必须对自己追求的对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为它是你人生的方向标。具有积极意义的目标可以使你不断向上,相反,消极意义的目标则会将你引上歧途。
(2)你可以渴望得到几句赞美,但不要抱怨生活中的一切。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虚荣心中所包含的不满和幻想,都是生命的常态。对生活的不满是前进的原动力,对未来的希冀是奋斗的加油站。因此,你可以抱怨生活,也可以渴望得到成功和赞美。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一切都要抱怨,对别人的一切都渴望得到,就应该反思自己。
(3)虚荣是一把“双刃剑”,踏实努力是关键。
人们常说“马无夜草不肥”,但是选择吃“夜草”,就更容易吃到“毒草”。想靠买彩票发财的人应该明白:“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并非没有,但“馅饼”恰好砸在你头上的几率几乎为零。西方有句谚语:牛屎运可能使你飞上枝头,但是不可能让你一辈子呆在上面。要想不被虚荣伤害,只有踏踏实实地努力,用你的智慧之剑去披荆斩棘。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把握意象,同类迁移,实践“教,是为了不教”
下一篇:高中语文论文:读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