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素材承载:探索信息技术学科新意义    发布时间:2019-05-04 09:58:30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素材承载:探索信息技术学科新意义
                                                          张利波
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素材呈现,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教学素材该如何呈现、如何承载教学目标呢?
教学目标的生成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转化成学生的行动来实现的。笔者认为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会信息技术知识本身。这显然是初级目标,也是表面的,能够直接体现。二是透过素材内容传达的信息“捕捉到”的启示。有时操作内容简单,但素材体现的内容可以深刻,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学习过程、情感素养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升华,这是终极目标,也是深层次的。因此,我们应在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下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含义。现在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对教学素材挖掘的一些建议。
一、素材知识化,彰显信息技术学科技术特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首先具有的是技术特性。挖掘信息技术的技术价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这门学科,也为学生日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准备。因此,在教学素材选取上,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现信息技术客观、高效、科学地解决各学科问题的价值。
Excel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如果选择素材也比较单一,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某种程度上,素材的单调,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体现Excel作为一种快速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的工具的技术价值,这无疑削弱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作用。一位教师选用数学素材“棋盘上的麦粒”,随之引出问题:棋盘上第64格的麦粒是多少?棋盘上所有的麦粒又是多少呢?这是一个用全新的方法来“诠释”古老故事的案例。由于初中数学尚未引入数列知识,学生若要回答,必须使用手工计算,难免显得“笨拙”了。将这个“笨拙”的缺口用Excel工具来填补和完善,凸显信息技术的快捷。
当然,物理实验数据也可以作为Excel素材。将验证牛顿定律的实验数据一一录入Excel,利用函数或公式计算相关数据,由数据分析验证牛顿定律,充分展示Excel初步的数据挖掘作用,顺利彰显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能量。
Word格式的素材可以和语文学科联系起来。选择一个语文精彩描写的片段,将其中的中心句用红色标记;将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动作,用着重号进行标记;将文中精彩的语句(排比、比喻、拟人手法)用波浪线标记等等[1];脱离了简单任务的机械演练,渗透信息意识,体现了用Word工具帮助信息的分类、理解和再加工。
如何在洋洋信息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技术时,反过来思考选择的信息、呈现的素材。好的信息和好的技术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选用学生熟知的其他学科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素材多元化,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人文精神
如果能将技术与人文糅合起来,这当然两全其美,但要让信息技术学科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精神来,似乎并不容易,得有契合点衔接。比如计算机工作的二进制原理之与中国古代伏羲氏所发明的八卦原理;比如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之与今天作为公文文体的宋体;比如“深蓝”人机对战之与人工智能搜索策略;比如红楼梦家谱之与数据结构的树形态……这样的契合点自然不可多得,更多的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人文素材穿插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或任务设计中来。
学生爱玩游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有教师就以网络游戏素材引入Excel新课,学生立即进入“备战”状态,特别是一些网游高手,非常顺利地接过教师的“话茬儿”,说出几款网游名称——梦幻西游、泡泡堂、卡丁车等,教师顺势要求学生将网游名称、注册数量等信息录入Excel中。录入完毕后,教师将网游的后果通过触目惊心的视频播放出来,并进行总结。整堂课,从引入到新授到小结,可谓水到渠成。很多教师对学生玩游戏避之不及,而这位教师居然敢用它作为素材!除了佩服其胆识之外,更钦佩该教师的睿智,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人文关怀,逐步引导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和理性思索。
如果说以网游作为素材体现的是一种另类的人文,那么更多的人文素材教师可以刻意融入任务。比如Word查找与替换,可以选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原诗中的“的”写成“地”,要求学生进行更改。学生提出疑问,“轻轻地 我走了”,按照现代文用法应该没有错误。当然这里还需简要介绍徐志摩写诗的文化背景,时值白话文兴起,“的”“得”“地”未作细分,通写为“的”,这样学生更能理解“尊重原著”的意义。
山东著名信息技术教师王爱胜在链接出“神奇”——网页中的“超链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也运用了人文元素,其中一例选用拿来主义片段,并恰当地对文中出现的人物设置了操作任务:鲁迅文字设置了网址链接,到http://luxun.chinaspirit.net.cn,鲁迅图像链接到文件lx.htm;梅兰芳链接到文件mlf.htm[2]
当然仅加入人文素材充其量只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独特人文,除了学科本身体现的人文关怀,如友好设计界面体现对用户的人文关怀;因特网的运用体现了人们对资源的共同享用;网络教育更贴近人性化和公平性;网络投票宽泛地体现民主[3],更主要的,教师需对学生渗透道德、责任、伦理等方面的正确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标是技术和人文共同前进、和谐发展。
三、素材社会化,思考信息技术学科的社会价值
学会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首要目标。选用社会化素材,首先是现实生活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产物;其次是信息社会价值的体现;再次是培养学生建立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
Word表格教学以绿色奥运为出发点展开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环保,继而用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作横向比较,以表格形式将对比数据作进一步说明,引导学生思考运用环保可再生能源,笔者认为这样的素材比课程表更有意义。Excel教学素材选用2007年浙江省夏季遭受的几次台风数据作为录入数据,如果抛却“台风”字眼,那么这些机械的数据还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某些冲击吗?课后能留下一些印迹吗?显然比较困难。但是当数字冠以某些特殊名词来修饰时,阅读者(录入者)自然也能产生某些特殊情感,随之产生操作之外的汲取,不论情感,或者技术,对学生而言,必能收获某些感触。显然,这些感触基于特定素材,操作本身不见得有多大难度,但是赋予特殊素材之上的操作,其扩大价值与影响必然凌驾于技术之上,涵盖至信息之外。
信息技术学科按字面理解可分成信息和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首先应体现其“技术”,如果教学仅仅是教技术,那么这和“授鱼”有何区别?怎样让技术摆脱单纯机械的演练层面,必得引入“授之以渔”的方法。或许,以“信息素养”为前提的教学目标引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授渔”的方法还不够,还必须授之以“渔”的技巧、心理、情感等等,而这些主观化的要素又该如何体现呢?信息技术学科毕竟不同于社会政治学科,也许“信息”倒可以承载,将五彩的信息融入技术,将缤纷的素材揉进技术,一样的技术经过装点和修饰定能出现别样的风景,产生别样的效果,学生必定也能感受五彩缤纷的课堂,绽放五彩缤纷的思维火花。
 
参考文献
[1]张利波.注重教学细节 打造精品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17—18.
[2]王爱胜.省能手课:超链接教学课件[DB/OL].http://blog.cersp.com/22418/170721.aspx.
[3]李婷,王爱胜.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当侧重什么[J].信息技术教育,2008,(2):31—32.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