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发布时间:2019-05-04 09:53:48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晋城市矿区中学    焦会芬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摆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是本人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问题的一些浅显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前提;兴趣;创新;分组教学
 
  •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简单地讲信息素养即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等的能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方面: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感悟,指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
  1.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
  1. 信息道德。
指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道德伦理修养,遵循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
  1. 信息常识。
包括信息本身的定义、特点及信息的测量,促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简言之,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是形成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在尚未掌握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情况下就去奢谈信息素养,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但信息素养除了需要“物质基础”之外,还必须有“精神要素”,那就是信息意识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精神要素”决定着技术能力应用的价值趋向,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是要求信息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信息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信息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试问一个自身都缺乏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教师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学生呢?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我们信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那么,备一节信息技术课,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首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有趣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讲授图形图像媒体一课的时候,让学生处理自己的生活照,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庭都有数码相机,学生也会拍摄大量的生活照。对于这些照片的处理、美化加工,学生具有实际的需要。较之教材中白日提供的素材,学生更感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其次,从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教师情境创设的素材,而且这种素材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很自然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比如,在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一章时,我抓住我校要兴办50年校庆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介绍我校50年的成长历史的演示文稿。学生非常积极地搜索各种资料,认真去了解我校的50年来的办学情况,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还有就是国际国内一些大事,比如汶川地震,往往一经提出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震撼,很自然的投入教育教学之中,而且这种素材更有易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3、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能力是人们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中学生的信息学习比传统课程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进而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如在学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后,就布置学生课后为自己的名片,准备在下一次的信息技术课上完成设想。在学生学习完浏览因特网和下载信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WORD等工具,制作一定主题的电子报刊。这些能力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文化后并形成意识和自然需求在学习实践中表现,是信息素养形成的质标志。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4、课堂中多使用分组教学,并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最好
分组教学,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任务都要学生通过开展合作完成,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课改下,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分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小组成员在分工、合作中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感情。分组教学主要包括分组、分工与合作、组间竞争、展示与评价四大环节。其中,分组又包括分组原则、小组人数、挑选组长,分组是分组教学的基础。分工与合作开展的好坏,关系到分组教学的成败,是分组教学的核心,分工一定要明确,每位成员都要有具体的任务。组间竞争目的是强调竞赛意识,使学生制作作品时有紧迫感和压力感。展示与评价是分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分组教学的效果起到一个衡量作用,这个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作品展示与评价的主人,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5、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技能用在其他科目学习上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技能培训,学生应该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此时,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技能用在其他科目学习上。例如,我校每一学期都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会利用Word来制作语文报,也有学生利用网页制作技术建立班级网页。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表现。
 
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多方面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只有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李艺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2】教育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3】顾非石   信息素养:当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
【4】龚道敏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探微   中国教育报 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