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优化中学数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9-04-11 14:30:00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优化中学数学教学
宝坻六中  苑文广
内容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正以它独特的优势逐步走进课堂。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拓宽学习渠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教师尝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追求教学的最优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发展方向。怎样面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融为一体的数学教学?怎样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这是当代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利用它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采用全新教学模式、教法及教学设计思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为它与其他课程整合提供了支持平台。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视野;网络可以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使教学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很多优秀课件、教案,便于学生直观的进行学习。另外网络具有的人与人,人与机器间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支持个性化学习,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可利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需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数学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如:在学习“圆柱、圆锥”概念时,由于学生抽象思维弱,空间形象难于建立,而利用计算机将矩形,直角三角形分别绕着一个适当边旋转一周,把整个过程用跟踪功能和不同颜色保留下来,一个清晰的圆柱、圆锥的图形就跃然屏幕上,圆柱、圆锥的概念就这样形成了。又如:教“投影视图”一章内容时,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空间想象力欠缺,对有些知识理解不了,我就利用教材,把相关几何体做成课件,把几何体进行旋转、定格、闪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进而抽象出它的三视图,这样使凭空想象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动起来。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在动态中主动参与学习,有的还竹地板与同桌进行讨论……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观察图象,数形结合能力比较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想尽办法,费尽口舌去揭示函数增减规律,但效果不佳,而利用几何画板在计算机上先画出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上任取一点,利用它的显示功能分别显示这个点横纵坐标,拖动这个点,它的横纵坐标随之变化,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二次函数增减性,而且印象深刻,提高了效率。
三、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理想的教与学环境,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授镶嵌的有关知识时,课程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地板拼接原理和不同的组合方法。课本给出了5种常见的拼地板整体组合图,只讲述了其中一种图形的角度计算,教学难点是图形繁多而文字简略,用常规的黑板教学画图难、示范、讲解难,学生不易理解。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用大屏幕动态演示5种组合图形拼图过程,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概括,使学生对镶嵌这一节的知识由直观感受到理性认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拼地板,这一点教材虽没作具体要求,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难点是如何向学生提供参与这项活动的条件,按惯例的做法是让学生课前准备拼图用具,然而学生根本不可能准确地画出边长都相等的各种正多边形,由老师代劳,工作量太大;再者,拼图时为防止图片的移动,需用胶水粘贴,错了要撕掉重来,种种不便显而易见。课前我利用几何画板准确地绘制好各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每种复制多份,配上不同的色彩,学生利用学生机只须用鼠标拖动,即可任意拼成各种美丽的地板图案,简单易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拼图尝试”,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不受任何制约地在几何画板中动手实践、探索各种不同的拼图方法,既可以参照课本样式进行拼图,也可以凭自己的想象有创意地拼图,探索。教师提问学生:除了课本展示的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拼接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更多的经验。课后我发动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镶嵌图案,对出现的优秀作业在班上展出,并开展了“争当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热情,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图片,将展览办得有声有色,有不少学生自己设计出的图案既美观又大方。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受到数学的图形美的教育。在上面案例中,学生逐步经历了操作,猜想,验证解释及证明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且整个过程中的结论发现与证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课程倡导的。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一定的软件平台探索一些图形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拓宽学习渠道,优化练习,提高反馈效果,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练习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化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熟练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认知活动不断调整丰富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灵活性,生动性,交互性,高效性特点可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练习,从而提高反馈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如:传统的多项式因式分解教学,虽然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了因式分解方法,但对一些学生来说仍感困难,在解题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学生练习的课件中,创设了一个多次分层教学的环节,以照顾各种不同层面的需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计算机会提示学生,并在出现错误的地方不断闪烁。当个别学生仍有困难,计算机又会帮助显示应运用方法,再有困难,计算机在显示方法后,演示详细过程……直到这个学生掌握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各类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需求来掌握学习进度。对于智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跳跃式的学习,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需扎实掌握最基本的要求即可。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举手,哭,笑脸来反馈学生答案,答对的及时表扬,答错的适时的激励,引导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无形中形成了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实践能力,提出相关的探究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明确探究内化的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场所,而是学生发展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到玩数学,随之而来的是学习态度转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从而不断优化着我们的教学。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但还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完善,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不断优化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010 年10 月
参考文献
潘懋德  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祈重义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年2月
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顾继玲  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年11月
张欣  任奕奕  新课程教学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