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美术论文 >
美术论文:课程:美术鉴赏徐悲鸿    发布时间:2019-05-16 09:34:10
美术论文:课程:美术鉴赏徐悲鸿

 
摘要:徐悲鸿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他的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其留给后人的名画数不胜数。本文着重介绍了他的奴隶与狮
 
 
一、徐悲鸿简介
 
              美术论文:课程:美术鉴赏徐悲鸿                  美术论文:课程:美术鉴赏徐悲鸿
图1                               图2
徐悲鸿1937年留法照片                  徐悲鸿照片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 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 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 回国。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油画、国画创作。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专校长。
1933年起 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 (如图1)
抗日战争爆发后 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1953年9月26日 逝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表(1)
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1大批美术人才。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在绘画上,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
 
二、徐悲鸿与他的作品之一
 
徐悲鸿奴隶与狮鉴赏
 
美术论文:课程:美术鉴赏徐悲鸿
                         图(3)奴隶与狮
 
  1. 作品相关 
奴隶与狮,油画作品,左下签题“甲子初秋,悲鸿”,著录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编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53图),收藏者称,此为徐悲鸿1942年初自新加坡归国时未能带回的那批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创作于1924年,那是徐悲鸿油画成熟的时期。此时的徐悲鸿已在西欧留学5载。他以法国画坛名宿达仰为师,刻苦钻研西方绘画精华。这张高1.23米、宽1.53米的大幅油画凝聚了当时这位年轻画家的全部心血,展现了他表现矛盾冲突的场面,刻画人物、动物内心世界的高超技艺。
(2)作品背景
1939年初,徐悲鸿带着他的大量收藏踏上南洋之旅——包括1000多件自己的代表作(包括留学时期的素描和在欧洲各博物馆的临摹之作),历年来搜集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陶瓷、古玩、珍本印拓书刊,历年来搜集的中国近代画家如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赵少昂、吴作人、黄君璧、溥儒等人的作品数百幅(其中任伯年与齐白石的就有200多幅)。 可想而知,这些“家当”再加上旅居南洋的三年间的大量创作(这三年是徐悲鸿创作精力最旺盛和生活相对安稳的时期),成为徐悲鸿在因突发的太平洋战争而“逃离”时的最大负担。他不得不舍弃这“辎重”的大部分,将其托付给三个朋友分三处存放,即黄曼士的百扇斋、钟青海任校长的崇文学校所在地罗弄泉的一口枯井中(其中包括几十幅不易携带的油画)、韩槐准的愚趣园中一条山沟的山坡下(据说有数百件艺术品)。1949年5月,徐悲鸿的学生陈晓楠过新加坡,将黄曼士和韩槐准处的文物带回,约几十箱。但所有这些作品,都没有确切的数字和目录,这给收藏和鉴定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和猜测空间——也许它是个永远的谜,但一定会以真真假假各种面貌在市场上出现,成为对我们鉴赏力和判断力的考验。
提到徐悲鸿画狮,有一段饶有兴趣的插曲,很能够说明这位画家的作画风格。1921年,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留学生学费经常被中断,为了节省开支,徐悲鸿前往了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德国。当时,持法郎在德国生活要更容易一些。画家在德国的两年中,每天都坚持作画达10小时。徐悲鸿自幼就酷爱画动物,特别喜爱画马和画狮,表现它们崇尚自由、勇往直前的精神。每当风和日丽、又无模特时,徐悲鸿总是去柏林动物园画狮。那里的狮栏都是半圆形的,最利于画家作速写。他常常一画就是一天,中间不进饮食。他精细入微地研究狮子的骨骼结构,聚精会神地观察狮子的动态、神情,敏锐、迅速地将它们准确地记录在速写本上。正是通过成百上千幅的写生,才能有奴隶与狮这样的杰作诞生。徐悲鸿笔下的狮子身躯细长但不失威武,目光炯炯但并不怀有敌意。狮子有着仁慈、和善的君子之风,与奴隶互帮互助,知恩图报。
编辑本段相关记述
徐悲鸿年谱记述说,1922年徐悲鸿作有画龙点睛的素描稿,描绘中国古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但未见发展为正式的油画创作;1924年的这件奴隶与狮是目前所见徐氏最早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为创作此图,徐悲鸿画过相当完整的素描构图及造型稿,和刻画特别深入的奴隶素描稿(分别著录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编六卷本徐悲鸿画集•卷5第78、79、77图,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它体现了徐悲鸿在留学时期对油画语言(包括笔触、明暗、构图、透视、色彩、造型等)的综合性把握,反映了他早期对油画风格的选择和取舍,极具研究价值。
(3)作品内容
画面描述的内容是最早由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记录的一个虚构的故事:不堪虐待而逃跑的非洲奴隶安得罗克勒,被主人捉住后押送到罗马,准备喂给马戏团的狮子,就在他被扔进狮笼,眼看就要被大卸八块的时候,却不期然地被狮子认了出来——原来在几年前的非洲,安得罗克勒曾为它取出过爪子上扎的一根刺。狮子知恩图报,没有伤害他。这个前所未见的场面甚至感动了残暴的奴隶主,安得罗克勒的死刑得以赦免,并获得了自由。
而上图,就是描画的在山洞中逃跑的奴隶遇到了受伤的狮子的故事。图中,在烈日下的旷野,一头雄狮正迎面向观众走来,仿佛要冲出画面。阳光聚在它的身旁,象是在为这万兽之王加上一道神圣的光环。它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炯炯的目光之中却毫无凶狠暴戾之意。在向前迈出的左爪上面,一道鲜红的血迹在告诉观众,它被什么东西刺伤了。占画面近1/2的这头雄狮,以强劲的筋骨、浓重的鬣毛,赋予画面以阔大、雄强的感染力。顺着雄狮目光射往的方向看去,还有更激动人心的场面在等着观众。那是狮子正在进入的一个不见天日的阴暗石洞,在充满了神秘感的浓重阴影中,一个只在腰间围了块布的赤裸男子惊恐万分地用背紧紧地贴在石壁上,好象希望找条缝隙躲藏进去。他的脸正因恐惧而扭曲,躯体已经战栗得不听使唤,缩成一团。他正在等待着被撕裂和吞噬,因为他十分清楚地听到狮子正在径直地向他走来。画家运用大明大暗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气氛愈加紧张、凝重,令人窒息。一边是作为万兽之尊、威严无比的雄狮,一边是任人欺凌、随人杀戮、一无所有的奴隶。这种残酷的现实对比怎能不使人产生对弱者的无限同情!
为了创作这幅油画,徐悲鸿进行了长期而周密的准备,作了大量的速写和画稿,反复研究人物和狮子的姿态及各自在画中的位置。这些记录了创作过程的速写和画稿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个故事因后来被收进中世纪的动物寓言而得以更广泛的流传。徐悲鸿选择这样的主题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与他的现实境遇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的。徐悲鸿年谱在“甲子初秋”前后有这样的记载:“六月,画室玻璃房顶被冰雹打碎,按契约规定由自己赔偿。经多方借款,仍未能修复,后经我国驻德公使赵颂南资助,才闯过这一难关”;“七月,为感谢赵颂南的帮忙,为赵夫人画像。”时年29岁的徐悲鸿,在其虽不漫长但却充满艰辛的人生路途中,屡屡在困境中因别人的帮助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黄警顽、黄震之、康有为、蔡元培、傅增湘……没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徐悲鸿都难以有如此的机遇,和如此顺利而疾速的进步,而早就受侠义思想影响的徐悲鸿,本就比常人更懂得感恩和报恩的道德意义。
(4)作品价值
如果说油画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对形体充分、精到的塑造和刻画,达到情景交融、传神阿堵,那么这幅奴隶与狮就是使这种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典型之作。
描绘雄狮与骏马本是浪漫主义的拿手好戏。表现武力之美曾是1000多年中西方美术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从亚述最著名的浮雕国王猎狮到19世纪浪漫主义主将德拉克罗瓦的狮 攫 马、海滩猎狮,都把搏杀的残酷、狮子的凶猛和垂死挣扎作为强调、夸张的对象,以期达到歌颂武力的目的。取材于人狮的生死之战,一方面固然是具有浪漫气质的画家的偏好,但更主要的还是古代弱肉强食的社会状况为人的审美意识打上的烙印。恰恰在这一点上,奴隶与狮的作者——中国画家徐悲鸿展现的却是与此相反的人性中仁慈博爱的一面。
在他的审美意识之中,狮从来不是人类杀戮的对象,也不是任意欺凌其它动物的凶神恶煞,而是威而不猛,永远站在正义一边的君子。它威风凛凛,但从不凶恶残暴,它声震山岳,但从不欺侮弱小。它充满威严和自尊,即使在被别人欺凌而身负重伤之时,也决不低下高贵的头。它被作者寄情、托兴和拟人化,成为民族的形象象征,从外表到精神都可敬可爱,美不胜收。
此画更被誉为是画家早年旅居柏林期间的少数创作中,最精彩的画作之一。
奴隶与狮来自于新加坡的一位大收藏家,经过荷兰专家的清洗和重上光油,它已恢复了当年的光彩。
                  
三、徐悲鸿逝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次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
 
四、总结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而在我认真完成这篇关于美术鉴赏——徐悲鸿时,让我更好的了解了原来美术的世界如此的美,如此的蕴含着画家的伟大和崇高的信仰。让我知道,原来一幅画的背后竟然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让我知道,想要成功就得要多么努力。让我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画家的艰苦奋斗史。而这些,将是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奋斗的关键,基础。
      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中,备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作为我们踏入社会的一个通道,一个关卡,只有在这里更好的培养我们的素质,才能持一个优秀的通关卡跨入我们真正的人生。而,只有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思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床罩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才能获得这个通关卡。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中西艺术比较探析
下一篇:高中美术论文:美术鉴赏期末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