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美术论文 >
高中美术论文:消失的光年    发布时间:2019-05-14 17:57:47
高中美术论文:消失的光年
 
摘  要
    山水画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而且钟爱之人甚多,这么长时间的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书本上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我们受儒释道哲学的影响和出于对自然的喜爱。如果仅仅是因为对自然的热爱和受儒释道的影响,山水画被所有王朝时代杰出的人物热衷了一千多年,这是不可能的。“热爱自然可以理解,但如此的痴迷且一成不变的画了一千多年,这就让人不好理解啦”修禅的人告诉我们,古人通过体验对内在世界的认知,达到超越自我、超越客观世界和超越神。他们在追求一种不同的全新的精神世界。绘画的最终目的不是绘画,而是要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再依赖与神,不在依附于思想和理论,更不要依赖情感,绘画最终的目的是使我们回归到自然。
关键词 临摹,写生,创作,精神,山水画
 
   一、山水画需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山水画的学习需要进行不断的临摹、写生和创作。山水画的学习过程则是需要一步一步往上慢慢学习。学习山水画的同时我们需要了解道家、儒家和佛教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的临摹和学习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从古人的画面中去学习他们的构图、用笔和气韵精神。当一个画家的理论知识和技法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需要走进自然,去感受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对景写生,用我们自己面对自然的感受去寻找一种不同于他人的语言,这也是我们将来毕业创作的素材积累。创作的动力来源于我们平时对自然的积累,所以说,当你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对创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很显然,山水画的创作是建立在不断临摹和写生的基础上。对山水画的临摹是学习山水画必经的过程和途径,也是山水画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古人在对山水画的学习过程总结中这样说道:“首先我们要以古人为老师,再以造物为老师,最后我们以自己的内心为老师。”简单的讲,就是说学习山水画首先的学习借鉴前人的传统和方法,掌握绘画的形式或者构图。然后再走进大自然,最后把两方面都结合在一起表达自我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向前人去学习的一些经验总结。在山水画上学有所成的画家都会告诉你:“初学山水画之人要想明白笔墨,就必须先临摹古人传统。”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的大师没有一个不是从临摹入手的。 就算当代一些已经在社会上成名的先生,他们也不断的再临摹,这一点, 我们需要向张大千、黄宾虹先生学习。 张大千对于临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他认为学习古人的作品不要怕反复练习,要临摹到能够默写出,能够背熟,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让别人拿着你的作品和真迹分辨不出真伪,只有这样学习才可能知笔墨,学到古人的精神”。张大千靠临摹石涛,达到以假乱真,学石涛又超越石涛,以至于他名声大振,三十岁他就已经有了南张北溥和石涛第二的美誉。在声名大振的情况下,张大千依旧还在选择临摹,一九四一年, 他步入敦煌,本来只是打算去考察学习两三个月的张大千,来到敦煌之后看到满洞的壁画后被深深吸引和震撼,一停就是近三年的时间,三年里, 敦煌壁画的临摹影响了张大千的线条、色彩、及构图, 这位张大千万年画风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从张大千先生我们就可以看到临摹得作用有多大。 所以,我也是一直以临摹为主,从芥子园、龚贤课徒稿入手, 然后画王原祁上追至文征明、王蒙。 为我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即自然,所以我们需要走进自然,那么绘画创作永远离不开对自然的写生,山水画更是。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密切联系,山水写生在传统山水画中被称之为“师造化”,所有的山水大师都无不努力实践着,历史上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非常的重视“师造化”,凡是师法自然的,在艺术道路上都会有所成就。深入生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研究方式。作为山水画家,要想贴近生活,就必须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事物变化万千,自然中的山石、树木流泉等客观物象的形象和生存状态等待我们去发掘和了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自然去写生,因为只有通过写生的手段才能从自然中获得自然事物的形象和意象。而且写生还能够帮助画家更进一步的了解自然和掌握自然规律,从自然中学习构造和绘画技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当一个失去创作灵感的时候,他就需要走进自然万物之中,与自然对话,融入自然,就会有不断的新发现,新的体验和创造,就会有机会悟道自然在变化中的规律, 就会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体悟人生的境界,从而完善完善山水画的创作。 写生的源泉来源于自然生活,打个比喻说,写生的过程就像蜜蜂采蜜, 它需要从自然界的花朵中采集花粉酿蜜,它必须的经历这个过程。 绘画也是一样,艺术家需要从自然生活中采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升华,将自然界的事物客观物象转为主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修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不断发展着, 想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不然就会停滞,面临消亡。 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为艺术输送了新鲜活力。 山水画的基础是写生,而写生在山水画中被称之为“师造化”,  “师法自然”才能在艺术之路取其成就。1950年,李可染先生曾经在人民美术的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谈中国画的改造上说过, “要想改造中国画,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必须挖掘已经堵塞了六七百年的源泉”,这句话就很明确的说出了中国画的心声。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自明清以来,大部分画家只是一味的临摹古人闭门造车,脱离了与现实的交流,放弃了大自然,所以他们所画的山水画毫无艺术感觉,只是在画画,而不是艺术。要想重新把艺术的源泉挖掘出来就必须抛弃闭门造车的观念,重新走进大自然。 黄宾虹老先生在谈到山水画创作时也说道,山水画必须要走的四个过程有 :”登山临水、坐忘苦不足、山水为我所有和三思而后行。” 所以在我的山水画创作中,我也遵循黄宾虹先生的箴言,于是我踏上旅程, 游历山水间,走进大自然是很迷茫的,面对如此大的场景,我都无从下手去描绘。 在自然中找法,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万物静观皆自得,于是我静下心,根据自己的心性去从大自然搜集自己需要的东西。 我向往一种乡间男耕女织的生活,以至于找到自我需要表达的心境, 于是我的取材大部分就从乡间的田野、小路和人们的生活中来, 描写乡下生活的安静,一种慢节奏的生活。 当你走在乡间小道,感受整个人与自然的接触,那算是一种极度的精神享受, 把我心中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记录在我的画笔之中,有山川、小溪、稻田、树林等。 把生活中的美都用艺术形式表现在我的画面中为我所有,最后回来整理素材, 把自己心中所需要表达的心境全部用画笔表达出来,我需要做到的就是得意忘形, 忘掉那些所谓物体的形体,需要做的而是通过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 实与虚的置换,做到心与自然的融合,得到中国画的意境。 1954年,李可染先生携张仃、罗铭两位先生南下三个多月的写生行,他们通过写生, 打破传统,用自己的行动拯救中国山水画,可见写生在山水画当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多翻阅古人和现代大师的书籍、多参加画展观看大师作品等,这些方式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我们的绘画水平和眼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欣赏绘画作品和它也是一个道理,看得东西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会有稍许收获, 当然,不是一开始你就能全部读懂,可能刚开始你会看不懂, 你不知道他的画面中表达的是什么,它好,好在哪个地方; 不好,又是哪个地方不好。 只有当你越看越多,你的眼力打开以后,也就会品出其中的滋味, 要达到读懂一张画面,是需要时间的积淀。 前期,你可能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找出作品的优点比缺点更容易,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你会发现两者都差不多一样。 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不是去寻找一张作品中的好坏, 挑一幅作品的毛病去批判这张作品。 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从这张绘画中寻找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品格修养。 山水的写生要向石涛学习,学习他的那种“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这样在山水画的后期创作中必将游刃有余。 我们现在自己面临的状况就是这样,对山水的写生陌生至极,见过的山水少之又少, 临摹的作品也是很少。 所以到了正式创作时,头脑掏空也没能有好的东西表达, 所以在创作前期我就四处奔走,为的是体验山水,亲近自然, 让自己走进自然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创作并不是拿着画笔对某一处景色的照搬照抄,拼凑垒砌, 它是画家在长期的生活观摩中所积累的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画家思想品德的高低, 决定着作品格调的高低,最终体现的是画家身心素养,因此, 要求画家具备一定的修养情怀。
  二、山水画最终需要表达作者内心追求的东西--精神
我们借老庄哲学来反射到绘画上,拿山水画来说,崇尚于无心处写山, 与山之外求美而臻妙,又如,中国艺术重内美、静美,贵明不贵光, 即贵在内中通明、透彻,不贵表面光华耀眼,贵在自然纯真,从不勉强做作, 实在是与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哲学精神息息相关,即不妄为, 不妄事,不妄求味,甚至能从极淡泊中品出味来,是去除妄念而返归真璞的境界。
很多人认为, 画山水画不过是在画面上经营山林丘壑并根据自己的性情来用笔用墨, 我认为问题不在于画家是否能“率性”地描绘出丘壑, 而是要看他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景物是否真的有个人的理解。 那便是说,一个画家到底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有些人,走出去写生, 只是一味的追求数量,不考虑质量。 匆匆忙忙简单的勾勒了一些非常简略的轮廓,记录下来一些简单的外形, 回来再按自己的习惯来作画,这样的创作,画出来的作品基本千篇一律, 顶多只是能看出来大概画的是哪个地方,但绝对不能深入对自然真实的反映。 因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山水画表现自然景物也是无穷无尽的。 面对自然写生的时候,每一笔都应该是有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体验的。 这样的绘画才是对生活本质美的表现。 山水写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 写生并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 很多人对他所要画的东西并不了解,平时也并不注意观察和体悟,也就跟着画, 就是看着好看,觉得画出来的效果应该不错,然后再借鉴一个大师的构图, 大师的色调,就考试着手画开啦,最后完稿,然后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看,画得不错,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说“假话”,他自己都不理解他画的是什么, 他为什么这么画,他要通过画面表达什么。 他只知道,这样画完好看。 写生应该是借景抒情,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心境。 所以在选择绘画对象时一定要仔细的观察,画的时候不要坐下就画,要对景久坐, 对景凝思,要设计画面。 这张作品要表达什么思想,如何加工画面,他是什么色调,是暖调子还是冷调子。
要学会观察生活,认识对象,在写生时一定要虚心,而在创作时要充满信心,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下笔要是犹豫,整个画面就会软弱无力,力量来自于肯定, 这就要求我们绘画时下笔要肯定,不能犹豫。 在面对对一个陌生的景色时,不要怕,墨色该浓就浓、该淡就淡,千万不要怕这怕那。 一张画不可能没有缺点,但要在画完之后去总结,而不是在刚开始画就犹豫不决, 这样一定是画不好的。
              三、创作心得体会
本次毕业创作,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赶紧绘制画面, 而是先从意境、笔墨、设色等几个方面深入考虑。 考虑我想要表达什么,有什么方式去表达。 我开始搜集素材,寻找到我所想要表达的乡间景色, 结合我需要表达的乡间景观特征。 翻阅并参考了好多中国传统山水作品加以学习和临摹, 尤其是对文征明的山水情有独钟,对他的笔墨技法不断学习和研究, 最终总结出了一些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赋予山水所有的感受, 还要强调其特征的完整、生动。 感受笔墨和造型结构的统一。 在创作过程当中,赵老师提议我多参考名家的创作作品,借鉴人家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同时多看看国学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然后创作山水画是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能死搬硬套,如果想要表现出清新雅致的山水,那就需要用墨气淋漓的感觉去表现。 要以书法入画,中锋侧锋并用,力求提高线条的表现力。 色调方面尽量淡雅一点,丰富一点,不要用太浓艳的色彩,给人以安静淡雅的感觉。
此次的毕业创作,在处理画面山石和树木上颇有心得,在开始创作前, 我通临了芥子园画谱,芥子园上讲的很清楚,教我们怎么画树, 它告诉我们画树必先画幹,幹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为枯树,还说树分阴阳向背, 要左右顾盼,当争当让。 当我们画一颗树时,可能都没有问题,难点就是当你面对几颗或者一片树木时, 那时该怎么处理,我是根据芥子园画谱中五铢树法中提炼, 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一虚一实。 在中远距离的树木,这样的树木组合便会要求严谨,以密为主,以疏为辅, 疏密关系当然是根据自己画面而定。 笔法需中锋、侧锋并用。 在用墨时重墨在前淡墨在后,杂树的排列在先,枯树在后, 树木的根部位置千万不能画到一条水平线上,那样空间感就全没有了。 在画树叶时,先以淡墨写之,再用浓墨醒叶,拉出树叶的层次感,画夹叶时, 必须书法用笔,中锋,钉头鼠尾,不能用勾线的方式去描叶子和树干, 这样整棵树木都是软塌塌的,一点精神气都没有。 在一幅作品画面中,近中远景的树木是相对存在的,远处的树木尽量往虚的层次去绘制。 远处的树木形体简散,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用笔,需要画实的地方,比如树干, 可以稍微用湿淡一点的墨画;树叶之类的地方,可以用稍微干而浓点的墨画。这样,出来的效果会在干、湿、浓、淡的笔墨交替中产生虚实相生、相互交融的效果。
在处理山石上面,处理石头方法有很多,我们都知道, 古人对大自然中山石长期的体验观察,总结出来的皴法甚多,简单的说可以分成点皴、面皴、线皴三种。 这些皴法的结合主要是用来表现山石体感和质感。 有了皴法的应用,更加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 在我的毕业创作中,我以点皴为主,在点皴的基础上加进了长皴的技法, 相当于把点皴和长皴结合,用积墨法的方式皴擦石头,使石头更厚重。 在淡墨和中墨的皴擦下山石会显得光滑、冷硬; 然后在主体山的周边使用积墨方法来表现树、石,能使画面更加的有厚重感。 积墨的时候,墨色会盖住很多的败笔,使得山石结构更加清楚准确, 同时使用王蒙的哆笔,在山石树木边缘线加以哆笔,使山石树木更具有苍的感觉, 为了营造画面的意境,我大部分画面中都加入了田园,表达自己的内心,田园以极其简单的笔墨带过,使得整个画面有一种安静隐逸的感觉。 所以,此次我的创作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方法方能显现画面的厚重感。
通过本次创作,让我了解到了何为山水笔墨,在芥子园画谱中写的很明确, 古人说,画山水需要有笔有墨,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曲解了它的意思, 很多人认为笔墨就是所谓的书法用笔和有墨的干湿浓淡,照这么说, 那随便找张纸画上一笔有浓有淡的墨色就叫有墨气,再书法用笔画上一笔, 就成啦有笔有墨,其不让后人笑哉。 芥子园解释的很到位,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 即谓之无墨。 山水中的笔墨是建立表现山石之中的。
这次的创作主要是以田野来表现画面的意境, 在田野的处理上我是用相对简单的笔墨来处理,树木、山石精心处理, 没怎么刻画的田野反而在不起眼中被衬托出来,成为了我要表达的主旨, 创作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画出画面,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画面传达出我内心向往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内心,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我不希望我的画面过于浮躁,所以在我的画面中, 整个画面的色调就是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通过田园的表现, 表达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本次毕业创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享受到了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了解到了山水的精华, 我想通过一次的创作所领会的山水画的真正精华还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还是需要以后的多加练习,不过,通过创作,我成功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忘掉了画面的外在形。让笔墨得以升华,最后得到山水画的灵魂-意境。
              
 
 
 
 
 
 
 
 
 
 
 
 
 
                          参考文献
[1]文若愚:道德经[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月.
[2]龚贤:荣宝斋古代画谱[M].荣宝斋出版社,1997年7月.
[3]吴蓬:芥子园画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4] 姜松荣:中国美术史[M]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1月.
[5]陈洛加:外国美术纲要[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6] 雷子人: 画非画[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
[7]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4月.
[8]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 . 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1月.
[9] 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美术史[M].南方出版社,2002年5月.
[10]洪惠镇:中西美术比较十书[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
 
 
 
 
        谢辞
    在毕业创作最后时期,我要感谢赵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指导和教育,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一直认真负责,每一步都对我们批评指正,教我们怎木做到更好,因为有老师的帮助,我最后才能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真心的在这里感谢我的导师,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回报老师对我的教导。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毕业论文(设计) 美术毕业论文选题(1109个)
下一篇: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