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音乐论文 >
探讨学生心灵的节拍 ——谈中学音乐教育应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19-03-25 19:17:27
探讨学生心灵的节拍
——谈中学音乐教育应与时俱进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音乐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的主阵地,但在中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面临学生在音乐课上缺乏学习热情,听课效率不高,甚至迟到、旷课等问题。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论述。师生在时代背景下的适应及认识不吻合,音乐教师跟不上学生心灵的节拍。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受流行音乐的影响;教师要提高认识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基础教育也随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繁重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进一步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深入调查,从当前教育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到教育工作现在进行分析,得出如何搞好中学音乐教育的浅薄见解,希望能对教育工作尽薄弱力量。
  • 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忽视
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对音乐教育有所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在上述功能上的发挥。例如,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
2、师资短缺
目前我国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不全面。音乐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游刃有余的调度课堂气氛,生动有趣的讲解教学内容,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但大多数音乐教师不具备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并且知识能力贫乏。目前,我国95%以上的中学音乐教师来自于高师音乐系,而大多数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引导方向上基本采用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把即将毕业的学生导向了两个方面:一是自以为本人在某专业上很优越而不愿从教,于是改行到了其它演职单位;二是到了中小学从教后才发现,由于原来在高师院校学的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现在很多高师的音乐学生都是能唱不能跳、能弹不能唱,很难全面。而就中小学的学校规模,不会设置太多的音乐教师去分管几摊工作,经常是只要有音乐方面的事,你就是代言人。因此,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尤其重要。在山区学校。由于偏远、经费不足,一般的毕业生或已经在职的教师都不愿意去那儿教学。因此,教师数量和教学设备都不足,音乐课也只能由不懂音乐的教师上课,教授的知识有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也枯燥乏味。音乐课本来是一门综合课程,讲究说、学、弹、唱、演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缺少任何一方面,音乐课堂都不完整,不系统,不连贯,造成一系列反差。
二、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看法、认识但这些见解、看法、认识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不是音乐这方面的人才”。“ 我们不是不喜欢音乐课,而是音乐课不喜欢我们,读了三年初中,我们学的都是老歌,每一首歌曲老师都要有板有眼地讲一大堆历史,政治背景,好象在上政治课,特别是欣赏课,按理说,欣赏课是让我们通过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但欣赏的重点却放在了创作背景中,什么时代呀,国际国内的革命环境呀,简直就是一堂历史课,而真正让我们喜欢的,适合我们现在生活环境的歌曲却一首也没有。”他们的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对于乐器一窍不通,于是乎得出以上结论。其实这是他们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中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所在,主要的就是要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什么是音乐才能”?要懂得音乐才能包括多方面,中学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从听赏的角度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这种能力,中学生经过从幼儿园、小学、的音乐学习,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
三、受流行音乐的影响
今天,全世界的青少年都热衷于流行音乐,这是涉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成长过程的普遍社会问题。从音乐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或强劲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直诉心声的歌词和现场表演对于感官的冲击力等,都与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心理、生理期等不谋而合。德国教育家维恩在研究中曾就这一现象提出如下四个原因:(1)因为青少年期是情绪、情感突变的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不能满足要求,因而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2)因为他们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以及爵士节奏,使其产生快感;(3)少年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羡慕,并模仿他们,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4)学习古典音乐在技巧上困难太多,而流行音乐无论是演唱或者是演奏均比较容易,所以,他们更爱流行音乐。
    而说到我们的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除了以上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有其它一些因素:
1、从众心理:中学生处在情绪情感日益丰富,集体感、友谊感逐步增强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害怕被孤立,渴望能够充分融合在集体中。所以当某种事物被大多数人接受时,其他人也会跟着接受,对于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有些学生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的从众心理。
2、定势心理: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难听;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三种音乐类型都不是十分了解,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很有限,他们只是依靠少数的先前经验和先入为主的思想为这些音乐下了定论。
在我国,流行音乐最初被视为“靡靡之音”,后来批判之声减少,但仍被认作是粗俗浅显、难登大雅之堂的异类。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新课标”出台以前,流行音乐是被拒之门外的,初中音乐课本中几乎看不到流行音乐的踪迹。现在虽然得以进入课堂,但经过教师们诸多考虑后“精挑细选”的流行音乐,在学生看来也早已“过时”。有的老师无奈之下就说那你们说说要唱哪首,学生随意说了些歌名及歌手名,整得老师目瞪口呆的。更何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流行音乐还是学校教育的“禁区”。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逆反心理较严重,对于新奇、禁忌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而在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初中生更加热衷于音乐课堂上的“稀有物”——流行音乐。
四、教师要提高认识
1、审视当前音乐教育前景
人们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列入了重点发展的轨道。在音乐教学中,也偏重与德育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点是值得肯定的。然而,音乐不是单一学科,它融入了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音乐教育中,不仅可以育德,还可以开智、冶情、促健,并且,这些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构成了人们行为、思想、言语的主体,缺一不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往音乐教育和学习音乐的旧模式。要把重点转化到素质教育上来,在学习上要多注意自己全面素质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只偏重于德育教育,其他方面也应当融会贯通,做到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们的音乐
2、找到学生心灵的节奏
审视传统的音乐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过去老师过于追求音乐的艺术使命和孩子们的“完美”表现,过份追求音乐艺术“成品”的灌输,致使音乐教育的本质流失,学生丧失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教师没有领导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方法,更看不到学生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久而久之,这种教育的结果使许多的学生兴趣逃离了音乐。但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说没有音乐。他们心里有曲调,但缺乏自信。他们能听,但他们无法打开音乐之门,今天的学生是从传统教育中走过来的,。”课标【1】中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造成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主要应该从教师身上去寻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处主导地位的,为什么不同的老师上同样内容的课,其效果会切然不同呢?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问题,虽然目前音乐课的内容有些陈旧,虽说我们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参,但大纲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框架结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不违背大纲精神,只要能收到良好效果就可以,我们不是常说“教无定法”吗?其核心内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创新。学生是踩着时代的节拍向前的,如果全世界都禁放流行音乐。假如现在社会上到铺天盖地放的全是古典音乐,孩子能听到的不是莫扎特,就是巴赫,孩子自然会喜欢古典音乐了。曾经听有位老师说过:“音乐的本身是没有主观情感的,取决于一感知。或更多取决于环境与时代。”譬如说,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诸如一无所有这样的摇滚为什么会流行?正式反应了时代大变革后人们内心的呐喊;之后流行的诸如潇洒走一回、涛声依旧这样的歌为什么会流行?应为时代已渐渐稳定,新生后刚刚步入轨道,这样的歌唱出了人们对解禁的情感生活的向往。不同的时代赋予不同的情感。我们也得找到节拍啊。毕竟社会这个舞池太大了,你只有先找到节拍。才能有人与你共舞啊。新初中音乐课程标准【1】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虽然很多流行歌低俗的过分,但大部分还是可以接受的。况且目前青年人的普遍心理早熟,这是不可抗拒的时代趋势,我觉得还是屏蔽小部分歌,宽容大部分歌吧。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提升审美的教学目的。
匈牙利着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一个歌唱教师要比一个歌唱指挥重要得多,因为,一个蹩脚的指挥只是会令听众失望,即使一个好指挥有时也会如此。但是,一个糟糕的教师会在整整三十年内将三十个班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之重大,音乐教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是否终生喜爱音乐,而作为音乐教育者是即这一使命的重要角色,那么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一责任,笔者认为就如音乐教育家沈相说的:“如果你的歌声内行外行都服了,那才叫好听”。同样。学生服了,绝大部分学生服了你,你就是好老师。的确,中学生是思想活跃,走向成熟的一群人,现在的媒体那么繁荣,那么蒸蒸日上,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崭新的事物,而流行歌曲,“偶像制造商”们的初衷也是面向这群人的,在扑离迷奇的流行中,他们便是最初的受益者。我们无法阻止流行,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认识流行,用最健康的思维去理解流行,享受流行。
郭文景教授根据自己与戏曲演员的合作经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现代音乐发展中的问题所在。他认为,“大约一百年前,由于中国社会的危机,包括音乐在内的西方文化是被作为一种革命的、先进的事物传进中国的,并成为人们心目中得以挽救国家民族的良药。这种文化传入的方式,使中国原本的文化被低估,被认为是落后的、保守的(如民间艺人不认五线谱,不会看指挥)。我们只有在有意识地对西方传进来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中国化的改造和中国化的润色时,才会关注到中国本土的文化。这是对自我认知、自我感受和表达的一种忽略。从我们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在这种关注当中充当了材料的角色,而作品中更为根本的结构框架及调式体系等元素则建构在西方的学院系统之上。他进而提出,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应有中国音乐文化建立的自觉性,而现在已经到了让西方的学院系统来适应、妥协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的时候了。只有做到对中国本土文化真正的尊重,中国的新音乐才能在未来得到充分的发展。”【2】我们作为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时代赋予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也得同学生一起找到时代的节奏载歌载舞。共同开创音乐教育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课标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引自引领未来音乐创作之路——2011北京现代音乐节新音乐跨界论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