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
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3-26 10:02:54
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传统教学过程,其教学基本模式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辩证的角度看,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据此,笔者在探索和实践中建构出更适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四段式教学。
 
  1 聚焦:初中生物学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新的方向,教学观念也得以“翻转”。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翻转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课前自学、课中讨论和练习巩固。这种模式忽略了初中生物教学和初中生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出现会以下两点不足。
  1.1 教学环节孤立,知识碎片化
  虽然,课前和课中的教学内容来自同一章节,但由于时间的跨度,加上初中学生的整体观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知识间的迁移能力较弱,利用基本的翻转课堂模式很容易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碎片化。因此,在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体现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1.2 教学前提欠缺,教学效果低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基于几个基本假设:① 假设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在家学习完全是自觉的行为;② 假设学生都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对看不懂的地方反复“倒带”;③ 假设每位学生都能熟练运用数字化设备;④ 假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足以充分发挥其“云服务”功能,支持自主学习、教育均衡和个性化发展;⑤ 假设每个家庭面临的网络环境都安全。如果这些假设中只要有一个没有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要考虑以上假设不能完成时,应如何通过优化措施来补救。
  2 剖析: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和初中学生不适于翻转课堂的特点
  2.1 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1)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本身存在一种内在逻辑关系,它与学生的思维规律一起共同决定了教学环节及其展开过程的“序”,教师应有能力去把握和揭示恰当的“序”。只有课堂上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性,才能为学生形成、完善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初中生物翻转课堂中要体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这一点也是和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相统一的。
  (2) 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初中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教学、诊断、评价和补救四大教学环节,促进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 初中学生不适于翻转课堂的特点
  (1) 初中学生自觉性不够或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厌学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课前的微课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或应付了事,所以在翻转课堂中要体现对课前学习内容的诊断和补救。
  (2) 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能力不够。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碎片化,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体现教学的完整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3) 初中学生自我评价和诊断能力不足。个别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学习任务单和进阶练习对微课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微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诊断,从而更好地教学。
  3 实践:四段式教学模式
  基于对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不足、初中生物教学特点以及初中学生不适于翻转课堂的特点的分析,探索适于初中生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归纳出四段式教学模式。它包括课前、课中两部分,两部分共分为四段:微课学习、微课内容的回顾与检测、合作探究、巩固练习。
  下面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为例,谈四段式教学模式。
  3.1 微课学习(课前):自主学习和问题生成
  首先依据教学目标、新课标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微课、学习任务单和进阶练习。微课虽“微”,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有情景引入、目标展示、知识建构和归纳总结等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设计学习任务单和进阶练习辅助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和评价。
  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掌握学习微课的目标、方法、建议等,然后学习微课,再通过进阶练习和学习任务单自我诊断学习情况,如有问题,可重复上述步骤。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收集问题,了解学生的疑难点和兴趣点,确定教学重难点,更好的促进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3.2 微课内容的回顾与检测(课中):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本部分是课前和课中的有效连接,体现了教学的连贯性。
  教学过程:首先,学生分享交流微课学习收获:即学生述说学习微课后的收获,是对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的一种诊断,也为后面教学提供参考,以获得更有效的教?W效果;其次,完成书本“观察与思考”:通过问题串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又对没有及时学习或消化的一部分学生进行教学补救;最后,进阶练习的自评,进行自我评价和诊断,是知识内化和整理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微课内容的回顾与检测,把课前和课中的学习有机统一在一起,体现了教学的连贯性,防止了知识碎片化;同时,也是当学生不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微课学习时的补救,从而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3.3 合作探究(课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题目的依据来自学生学习微课后的问题和教学目标。例如教学中的一个探究问题是“比较家蚕与蝗虫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进一步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就是学生问题和教学目标的体现。     教学过程:先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表达交流。通过组内和组间评价,归纳家蚕和蝗虫在生殖和发育上的异同点,进一步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又能完成微课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翻转课堂中的微课是教学的一部分,微课的内容是让大部分或所有学生能通过自学后基本掌握的教学内容,而相对较难的教学任务还是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所以在设计中利用学习任务单来收集学生学习后的困惑点和兴趣点(教师提前关于教学重难点的预设),教师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更有效的教学。
  3.4 巩固练习(课中):教学效果的诊断和知识的巩固
  教学过程:通过抽查个别学生回答和集体举手回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环节中的诊断、评价和补救,同时也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4 归纳:四段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4.1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过程(图1)
  4.2 四段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4.2.1 四部分是有机整体
  四部分的内在联系是:微课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线,微课知识回顾与检测是对微课内容的检测和快速回顾,也是后面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来自微课学习后的生成的问题,而巩固练习是对微课学习和问题解决情况的升级版的进阶练习。与一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四段式教学多了微课知识回顾与检测这一环节,正是这一环节让整个教学更顺畅,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和内在的逻辑性,避免“知识碎片化”的教学风险,有利于初中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也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
  4.2.2 与教学、评价、诊断、补救四大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四段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诊断、补救四大教学环节更紧密,而且环环相扣(表1)。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评价得到落实,诊断及时有效,补救也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四段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四段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贴近初中生物学教学和初中学生特点,更能保证教学的完整性,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在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以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为依据,结合翻转课堂一般模式,探索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翻转课堂探索的有效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xx(4):36-42.
  [3] 朱郁华.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xx(25):37.
  [4] 董黎明,焦??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xx(07):108-113.
  [5] 张文杰.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xx,04:56-57.
  [6] 李玉民.翻转课堂:何以“翻”得“转”[J].当代教育科学. 20xx,22:35-36.
  [7]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xx,04:46-51.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初中数学CAI课件的教学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