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4 10:24:54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的理论依据:
1.为什么要实施“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的完成,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2.为什么要实施“问题串导学”?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形成教学质量,达成教与学目标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工作者聚焦的话题。布鲁姆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构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善于设定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系列问题并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捕捉到随机生成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并在获取系统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3.为什么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都必须自觉追求这一价值取向,即必须把“三维目标”转化为每一节课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走出“知识目标”的狭隘,才能把我们的课堂演绎为“激发情感、习得知识、形成能力、拓展思维”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育人过程。
二、初中数学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应突出的重点:
  高效的课堂教学有三条标准:一是学生愿不愿学,二是学生会不会学,三是学生学会没学会。从这三条共性标准出发,数学学科在实施问题串导学中应突出三点:
1.突出学习的强力动因。在问题串导学模式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推进学生学习过程的纽带,要让学生愿意去学,就必须高度重视“问题”的质量,要让一个个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推进既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要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串导学的过程中,要精心研究问题的设计策略、问题的演绎策略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策略,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突出学习的科学方法。在问题串导学模式中,“导”是辅助,而学才是根本;对学生的“学”来说,“授人以鱼”是基本要求,“授人以渔”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串导学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自主、合作、探究”三种科学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深层参与,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提高“会学”的能力。
3.突出学习的意义效果。在问题串导学模式中,之所以强调一个“串”字,其核心就在于进行有意义的体系建构。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串导学的过程中,一般要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设计出由浅入深的基础题,逐步加深,在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一系列问题进行层层阶梯性推进。这样,不仅有利于逐个击破知识难点,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更有利于学生在丰富的过程背景中把一个个“简单学习”组合、转换为有机的“系统学习”。
三、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的教学程序: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前置诊断、导入新课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展示问题、讨论探究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问题、点拨引导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归纳总结、反馈迁移         
⒈前置诊断、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老师采用提问或小练习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可使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激活原有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如初三“圆”的第一节课教学,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最后一个几何知识的基础,为了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可这样设计:⑴ 车轮是什么形状的?⑵可以换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吗?⑶动画展示三种形状的车轮的行驶情况⑷圆形的车轮为什么能平稳地行驶?研究完今天的内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前置诊断测评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系统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性、新颖性,起到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      
⒉展示问题、讨论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所以问题提纲的设计应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应有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设问。难易要控制好,考虑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区别,以不超过教材与大纲要求为原则。最关键的是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基础为本,设计时有一定层次性,一是对单个知识点的设问,使学生能直观有效、透彻全面地解决问题。二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进行多点综合设疑,培养学生归纳综合,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重点联系进行贯穿设疑,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讨论探究”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引入教学辅助手段,如挂图、投影、模型、录像、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等手段,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解决难题。如“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正方体上的最短路径问题”的“问题串导学”提纲可这样设计:⑴在生活中有人为了少走一些路,经常踩踏草坪,这是应用了什么数学原理?⑵正方体的对角上分别有一只蚂蚁和食物,问怎样走才能以最短的时间吃到食物?⑶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⑷还有其他的路线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链”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环环紧扣,逐层深入,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更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推理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解决这些问题与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二是录像,播放与教材配套的录像带。我们尝试了学生实验法,采用课外实验、课内交流、讨论分析,教师进行“过程式引导”的方法,效果更好,尤其是问题(2)的设计,用课件演示动画,让学生观察,对比各种可能路线。这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创新能力,学生的热情,机敏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教师,更融洽了师生情感。     
⒊发现问题、点拨引导     
这一阶段与过程2是无法分割的,强调教师“导”的作用。“问题导学式”教法是用“问题链”的形式,把相关内容有机串联起来,其知识内容的条理、内在规律分散在“杂乱”的教材中,较零碎,无系统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将大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导学精讲一定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课堂上“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非得靠教师精谌的导学艺术。
⒋归纳总结、反馈迁移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因而及时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检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题型有填空、填图、识图、抢答、选择、判断等,题量不要过大,并控制好时间,五分钟内完成,形式有个别回答、集体大合唱、举手抢答、五分钟小练习等。在反馈总结时应注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及时性: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错误纠正。     
②准确性:反馈信息是教学调控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准确,反应学生真实情况。     
③激励性:通过反馈,教师一方面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多向学生提供肯定的、正面的反馈信息,并适时表扬、激励,激发学生上进心,强化学习目的,同时还应对教材内容作适当拓展、补充,帮助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的教学模式,即将学习目标定为问题,在问题预设的前提上,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前导—先学—后教—再练的过程。在这四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生质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我们将各班的学习小组分为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学生水平相当,平行分组,均衡搭配,基本上是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后生组成,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小组内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目的在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每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最佳效果。
四、“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设计与评析
9.4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备课人:刘智梅
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引导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流程】
              复习旧知识,引入特殊的多项式的运算规律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问题串建模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复习提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算一算:(1)(x+y)(x+y)       (2)(a+1)(a+1)      (3)(mn+a)(mn+a) 
二、探索活动:
问题一:你能用符号表示上述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共同特征吗?
问题二:你能借助图形表示上述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共同特征吗?
下图是一块试验田,根据市场需求,按下图方式分成四块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你知道这块实验田的面积吗?说说看!
                                    
 
通过刚才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你认为(a+b)2=a2+b2正确吗?为什么?
 
 
算一算:(a – b)2
你有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交流一下。
归纳:完全平方公式:                         
                                             
你能说说这两个公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吗?
文字表述:(1)                                                                 
(2)                                                                 
三、例题讲解:
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 (5 + 3p )2       (2)  (2x - 7y )2
四、随堂练习:
试一试:      
1、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x + 2y)2         (2)(-2a – 5)2
2、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
  1. (x+y)2=x2+y2
  2. (-m+n)2=-m2 +n2
  3. (a−1)2=a2−2a−1;
  4. (-m+n)2=m2-2mn+n2.
极速挑战:
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1+x)2            (2) (y-4)2           (3) (-3x+2)2     
初中数学“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5) (-xy-1)(xy+1)
智力冲浪:
  1. 小兵计算一个二项整式的平方式时,得到正确结果是4x2+◆+25y2,但中间一项不慎被污染了,这一项应是________。
  2. 计算:(1) 9982           (2) 1012             (3)(a+b+c)2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cm。若边长减少6cm,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少了多少?
4、已知a+b=2,ab=1,求a2+b2、(a-b)2的值.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评析
下一篇: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法”教学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