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德育论文 >
初中德育论文: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效果    发布时间:2019-05-13 23:44:18
初中德育论文: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效果
鹤庆县金墩中学   张彦波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观念,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正文】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重要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带动着我们的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中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已成为广大教师面向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独特功能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集各种媒体于一身的计算机技术,它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贮容量大,运算速度快等特点,而且具有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制成的多媒体物理课件具有如下特色:动画特色,仿真特色,可控特色,变化特色。
多媒体物理课件的特色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具有如下功能:演示功能、模拟功能、再现功能、交互功能、分析功能和探索功能。因此,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用物理课件替代物理实验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喜欢用多媒体课件替代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物理规律,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用课件模拟物理实验,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仅仅学习了知识的表象,缺乏真正的感知活动。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课件中模拟的实验现象和结果都是老师为了教学需要而设计的,没有真实感,缺乏可信性。这样实验就丧失了它应有的功能,教学效果也不会很理想,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灌输式”教学
很多的物理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使用,在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简单地替代了板书,停留在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整合的层次上。例如,上课时通过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知识结构,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加了教学容量。也有很多物理教师利用多媒体物理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起到强化教学重点或帮助学生突破一些教学难点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整个教学过程还是“灌输式”的,只是由“人灌”变成了“电灌”。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内容
1.物理教育观念的整合
当前首先要改变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的观念,而是要逐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1) 注重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不单是激发兴趣,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选择。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超文本结构中灵活跳转,实现问题解决的多种途径。
(2) 注重信息技术与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应当是被促进的,而不应当受到控制与支配。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利用网上留言板、多功能聊天室、网络视频讨论等实时交互的网络工具进行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3) 注重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探究紧密结合的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获得,物理实验是一个重要手段,引入DIS实验系统开发和拓展其应用的范围有其重要的价值。只有学习者在亲身体验和经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意义的建构,而DIS实验系统不但为学习者提供这种体验和经历,而且为学习者实现探究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物理教学内容的整合
首先是基础性内容与最新信息的整合。物理教材绝大部分内容是基础性内容,但是现代科技的内容也纳入教材,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查阅丰富资料,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
其次是知识性内容与发展性内容的整合。物理的知识性内容材料丰富,但发展性内容这几年虽有增加,但还相对欠缺。因此,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新教材的要求增加补充新内容。
再次是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的建成和开通,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爆炸式的增长,使人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变得十分容易。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为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研究探索能力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传输的工具。
3.物理教学模式的整合
虽然信息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层次还很低。现行物理教学还存在种种弊端,信息技术的使用并没有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方法和模式得到根本的改观,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改变。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将直接反映出教师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进程,所以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作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教材则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因此,要改观物理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成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探究物理规律、进行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上具有情感激励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帮助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4.物理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学生组成小组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经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这种合作式学习的方式越来越突出。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讲授课与其它课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远程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涌现,需要进行教学形式的整合。
九年级的物理复习课怎么上?怎样才能上好物理复习课?这是广大物理教师多年来在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能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九年级下学期的物理复习课中,可到微机室中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复习效率。
 四、教学有效整合的变革
1、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的传统媒体是以黑板、粉笔、课本等作为教学的呈现方式,对感官的刺激比较少。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为新的呈现方式,对感官的刺激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更有利于信息的输入。但是,对物理教学而言,计算机更深层次的运用应该是它的功能。学生可以猜想实验的结果和预测的结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计算机计算验证预测的正确性。
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自主的学习,更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物理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教材对这类开放式的内容留有较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可用更丰富的资料进行教学,而计算机在网上查阅资料有极强的优势,教师可先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上网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得出结论,全班总结交流。当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同一模式。
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在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备学生,还应该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课件。好的课件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极大的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物理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优势应该心中有数,对动态模拟,缩放展示要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磁场,透镜成像规律、发电机等内容上能够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4、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现代教学理论倡导的,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仅是思维中的互动,还有学习方式的互动。信息技术已经可以作为实现互动的桥梁和纽带,计算机教室之间局域网络的支持,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单人用计算机做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布置好学习素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寻学习资料。物理课堂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不断交流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目标。
五、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范例
内驱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它主要表现在探究欲望、成就欲望和交流欲望等。因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充满激情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对需要探究的问题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事物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收集资料,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变化的一般的思维方式,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和养成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情境——问题——探究——交流”教学模式就是要促使学生对“为什么事情会如此这般地发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并能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找到”为什么事物就像现在这种样子”的答案。”情境——问题——探究——交流”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情境——问题——探究——交流”教学模式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象物理学家那思考物理问题,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是方法的变革,但实质上,这一整合的结果将深刻地影响物理学科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及最终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观念的落后及学校信息化环境硬件配制等问题,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利民、郑百伟主编:现代教学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广西教育出版社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初中德育论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
下一篇:初中德育论文:初中英语教师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