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德育论文 >
初中德育论文: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学生成长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4-16 11:05:21
初中德育论文: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学生成长工作总结                                   唐颖兰
一、变革管理机制,引领队伍成长
转型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德育教师队伍尤为必要,也凸显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在新基础教育实验成型性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学校德育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要在变革管理机制上下工夫,要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学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学校德育管理改革的关键。
近年来,我们在学校领导和华师大专家组的引领下,为适应德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在德育队伍的培养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研究机制,提升教育理念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肩负着这项工作的领导职责,但这个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和导,业务上的指导,要求我们首先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学习者,教育方法的示范者,教育研究的力行者。为此,在成型性研究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学生发展工作课题组,成员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处主任、第一梯队骨干班主任组成,制定了工作章程,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形成自主发展、多元互动的工作机制,使研究工作逐步趋于常态。课题组成员分析了各年级的学生发展现状,申报了两项区级课题,  初中学生“立规成习”案例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有效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研究两年内结题 ,形成了研究的常态机制。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的需求,德育研究的内容也更加全面。从原来的只关注到班队会课的形式改革、班级组织形态的改造、班级文化环境布置、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模式的探索四个领域在“成事”层面的实验,转向到关注教师教育观念和生存方式的转变这个“成人”与“成事”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上。工作思路是: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形成制度,为班级建设的内在性变革加速助力。
研究意识是体现一个班主任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具有研究意识的班主任老师能够不断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成功的班主任老师的培养途径之一就是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求班主任队伍养成善学习重研究的习惯,养成记教育随笔的习惯,倡导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记教育随笔,与学生一起记班级日志。以写促读,以写促思,积累下自己比较完整的思考痕迹,然后进行交流,互相借鉴。
每学期结束,我们要求年级组长、班主任,尤其是第一梯队的骨干班主任,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撰写较有质量的专题总结、论文、案例,并进行评比,推荐优质文章参加区级层面的评比。经过不断的磨砺,班主任队伍学习氛围形成了,研究的意识加强了,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了。
何一立老师是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不满5年的年轻班主任,在工作中她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生,在她的班主任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的学习笔记和工作感悟,哪个学生思想有了什么变化,班级的工作出现了什么情况,这些都成了她思考的资源,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何一立老师得到了尽快的成长,教育艺术日臻成熟,她所带的班级原来基础水平并不高,但发展速度很快,其中七<6>班被评上区优秀班集体。同时,她个人所撰写的德育论文在上海市德育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另外,李萍花老师的论文 谈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也获得区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下移管理重心,落实年级管理
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工作需要年级组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务实高效的作风,在年级组层面上的学生发展工作方案,更能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做得更精致有效,更能满足学生发展的真正需求,因此应将年级组建设成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在学校德育管理中,我们 “还”给了年级组教育主题的确定权、文化建设的策划权、研讨活动的组织权、学生与班级评价的考核权,我们还制定和实行年级组德育研究制度,并聘任了部分第一梯队班主任兼任年级组长,突出骨干班主任的示范性和年级组的教育研究角色。年级组的管理功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成立年级组学生成长委员会和年级学生管理委员会:年级组学生成长委员会的设立是体现年级组德育工作自主性的一个方面。我校在每个年级成立了学生成长委员会,由年级组长负责,年级内骨干班主任和部分学生干部组成。学生成长委员会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时期成长的需要设立教育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处理年级内出现的各种问题。
年级学生管理委员会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管理学生行为规范为主的管理机构。他们对年级内各班的学生日常表现和行为规范情况进行示范、检查、评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流动红旗评比,每星期进行一次总结和颁奖,同时对突出事件进行及时表扬。年级学生管理委员会成员一般都是各班在自荐的基础上推荐出来的班级学生干部,每学期进行轮岗。很多学生在学生成长委员会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学生成长委员会在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自身得到了教育。
 
下移管理重心,落实年级管理自制,引导教师加强教育适切性的研究,发挥了年级组长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德育骨干教师和学生骨干队伍。
2、成立年级自制的学生社团和学生文化活动
各年级发挥组内老师的作用和聪明才智,成立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生活,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六年级组成立了网球社团,他们借助马桥网球场的场地资源,聘请了学校网球老师做他们的教练,每周定时开展活动,学习网球知识,切磋网球技艺,丰富校园业余生活。七年级组开展了校园集体舞的班际学习和比赛活动,整个校园都能够看见他们飞扬的舞姿和青春的朝气。八年级组成立了剪纸社团,他们聘请有特长的老师进行辅导,校园环境布置的橱窗和教室的墙壁上都能够看见他们展出的优秀作品。同时,文学社团的小报、民乐社团的乐队摄影社团的影展,都是他们活动的作品和痕迹。
(三)、健全评价制度,引领教师可持续发展
在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面,我校感到,在原有基础上,要在评价的综合性、及时性和个性化方面加以优化和完善。
1、综合性的评价,一是要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即要考虑到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又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师德表现,注重过程性评价。二是要在评价参与的主体方面,即要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又要有家长和学生代表的差异。
对于班主任工作而言,与教学工作相比有很多独特性,其工作绩效很难用数字化来衡量,有很多工作的效果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才能够显现,有些工作是在学生内心的潜移默化,所以简单的评价很难真实反映教师的工作,容易伤害教师的积极性。
何佩莉老师善于带一些基础条件并不好的班级,工作作风细腻,待人和蔼可亲的何老师用她那和风细雨式的关心和呵护,润物细无声地滋润了一个个问题学生的心田,经过何老师的教育与感化,她的班级往往从接班时的后进,快速进步为年级内的优秀班级,很多班级在何老师的有效管理下快速成长,最后被评上区、镇“优秀班级”。很多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后还老看望何老师,与何老师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他们把何老师当作良师,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益友。也有很多学生由于何老师的悉心教导,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对于这样的特殊班主任,我们很难用带出几个优秀学生,考上几个重点中学来衡量,而评价这样的班主任,她的学生,她的学生家长可能更有发言权。
2、及时性的评价,就是评价的过程应渗透在整个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和处理系统,以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肯定。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评价信息收集相对“细化”和评价反馈相对“综合化”的关系。
班主任的工作繁琐而又艰苦,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艰巨而漫长,很难在短时间见成效。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假如只是注重结果,就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过程中的信息的收集、反馈,了解班主任的工作。例如我们可以从班主任老师的一些具体工作着手,剖析班主任工作的量和质,从而做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所以评价过程中收集的信息面一定要广,渠道一定要丰富。要对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并记录在案。
3、个性化的评价,即随着班主任队伍整体素养的不断提升,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有特色的品牌班主任老师,因此,我们的评价也必须要为培养这样的教师而作出调整。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形成“基础+发展”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为部分教师形成自我教学风格和特色提供评价机制上的支撑。
个性化的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为有特色的班主任的健康顺利成长创造了条件,也鼓励了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形成特色。
俞瑛老师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老师,她善于通过班级岗位培养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她往往能够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伙伴互助等各种教育方式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在俞瑛老师所带的班级里,班级学生的思维往往特别活跃,知识面特别广,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特别高,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也特别高,一般的老师在这样的班级上课“感觉吃力”,这样的压力,也变成了老师丰富自身内涵的动力,所以老师们也喜欢上这样的班级。
对于这样的班主任,评价的形式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个性化的班主任考核机制为这样具有工作特色的班主任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养分。
科学的管理机制为班主任队伍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也催生了我们学校一批有理念、有特色、有影响的班主任队伍。近年来,我校有3位老师被评上金奖班主任的光荣称号,其中一位班主任被评上金奖十佳班主任的光荣称号,有4位班主任老师被评上银奖班主任的光荣称号,一大批班主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光彩,他们正在茁壮成长。
二、培养德育名师,引领梯队建设
1、明确内涵给政策
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学校也把名师队伍的培养作为成型性研究的重点,从教师自我发展和价值体现的角度出发,鼓励有个性、有思想的班主任崭露头角。我们明确了名师的内涵(个性化、反思型、学习型、情感型)、名师培养的途径、名师培养的范围。我们把第一梯队的骨干班主任吸收进学校学生发展工作课题组,作为培养名师的基础力量,以名师培养为标杆,让他们自主参与学生发展工作的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在各方面向它们倾斜,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把新基础教育研究工作纳入班主任评估体系,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编成校本教材,鼓励他们成为有特色、智慧型、研究型的班主任。
2、搭建平台助成长
同时,学校为骨干教师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每年举办多次新基础教育班队建设研讨活动,引导班主任老师在撰写教育心得、教育论文的基础上,开展研讨,交流感悟和工作体验,在交流过程中激发智慧的碰撞,创生灵感,提升理念。
路玉英老师是近年来在班级管理中脱颖而出的青年骨干班主任,为了使这位青年骨干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同时,也为了这样的青年教师得到进一步的磨砺,我们安排路老师承担一次全国性的新基础教育主题班队会研讨课的任务。路老师接到任务后,她从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缺乏自信,不善于自我表现的特点,设计了一堂以“我最闪亮”为主题的主题班队会,班队会过程中,师生间真诚的对话,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创生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路老师讲的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内容的小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被华师大教授称为是一堂不可多得的成功的主题班队会。同时,这堂课上,路老师自身也得到磨练。事后,路老师感慨地说,承担这些重大的研讨活动的开课任务,其过程是痛苦的,但有很多值得品味的东西,结果也是很幸福的,因为看到了自己在成长,所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3、教育实践创特色
真正的名师都能够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成为有特色的班主任。所以我们鼓励班主任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不走寻常路,有自己的创新与突破,有自己过得硬的一手,成为在某些领域独领风骚的德育名师。
何佩莉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在班级管理中她善于在小事中发现教育资源,她善于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她所接任的班级一般基础都比较差,但在何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她的班级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迅速的成长,成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学校经常将一些问题班级交给何老师,而她五年内先后所接任的班级三次被评上区优秀班集体,大家戏称她为点石成金的班主任。何老师也被评为区十佳优秀班主任。
4、示范辐射带新手
我校教师流动比较频繁,每年都有一批新毕业的、新引进的教师补充我校的班主任队伍,为了使这些新介入的班主任(包括准班主任)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尽快缩小差距,我们学校德育处积极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组织了班主任“师徒结对”活动,这个徒弟的定位是凡是新介入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或者是新担任班主任的老师,给师徒发结对证书,并给徒弟发了拜师笔记本,并把这笔记本的记录列入师徒俩的班主任考核依据之一。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不同发展梯队的班主任之间的互动,突现骨干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多次组织新基础教育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活动,有班级建设研讨,有学生发展工作研讨,也有学生成长系列主题班会研讨。
众多的班主任在一次次的成型性研讨活动中,在过程中共享资源,在互动中激发新的思维火花,进而提升理念,达成共识,各个梯队的班主任都能呈现积极的状态。尽管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梯队班主任的差距,但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整个班主任队伍的发展呈良好的态势。班主任队伍也出现了后继有人的可惜景象,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自愿担任不拿津贴的副班主任,和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级,班主任自愿者队伍已经形成。
三、开展学生“成长系列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研究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及可能性的角度,构建学校学生成长系列教育体系,已成为学校德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性课题。
在成型性研究实践中,我们主要从校园文化的建设、班级组织形态的改造、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变革以及学生成长系列教育的实践研究四个领域进行了有计划的系统研究和实践,并将构建符合时代召唤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学生成长系列教育体系作为“学生工作”研究项目的主要目标。
(一)、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制定教育序列主题
为能掌握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现状,我们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现状分析调查。根据我们专题调查方案布置,我们的调研工作相继做了几个层面的工作,譬如:迅即召开了班主任会议,传达了课题组学生专题调查方案意见,向班级层面布置了现状分析的任务;成立了学校学生工作专题研究小组;收集整理了各年级的现状调研报告;布置了学生岗位体验的征文,同时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选取了六分之一学生样本,在学习能力变化、人际关系、主题教育活动、小干部岗位等几个领域出了22个选择、填空题,经统计,获得了一些数据;最后经过梳理、分析、归纳,形成报告。      
我们在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的需要性构成,以年级段划分,在期初制定年级组成长系列主题教育计划时,各年级以基础性目标内容为指导,在认真分析各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存在问题,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制定出比较符合当前学生实际,又兼顾学生道德成长方向,具有可操作的班级学生成长系列主题教育目标和计划。
六年级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成长系列教育课题 序列一 序列二
年级 班级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六(1) 顾莲芳 好习惯
伴我成长
恒心、用心、信心 学习行知规范争做合格中学生 9月 家美、人美、心美
——培养劳动卫生好习惯
10月
六(2) 李燕如 自信+好习惯=
成功
自信心的培养 9月 思维好习惯的培养 10月
六(3) 路玉英 好习惯+好态度+信心=进步 我是中学生了
——行为规范学习和训练
1-4周 发现身边的美
——夸夸我的小伙伴
5-9周
六(4) 朱卫刚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第3周 互谅、互帮、自学、互进 第7周
六(5) 翁剑青 适应中学生活,
养成行为好习惯
我们心目中的快乐班级 第2周 夸夸我的同桌 第5周
六(6) 何一立 大家齐努力,培养生活、学习好习惯 班级公约,人人遵守  互相督促,互相提醒 第8周 自觉劳动,维护班级
环境卫生
第9周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序列三 序列四 序列五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六(1) 顾莲芳 人静、心静、家静
——培养课间好习惯
11月 自主、自立、自律、自信
——学会自我约束相互督促
12月 成长着、快乐着
——收获感悟
1月
六(2) 李燕如 立志
——教育学生心有志向
11月 自律
——学会自我管理能力
12月 成长的快乐
——学会寻找身边的快乐
1月
六(3) 路玉英 我爱我班 10-12周 我能行 13-16周 我变了
——学生变化评价
17-22
六(4) 朱卫刚 自尊、自爱、自律、
自信、自强
第11周 劳动创造果实,劳动最光荣 第15周 共同拥有美好的
一天
第19周
六(5) 翁剑青 有感于我班的
课间休息
第8周 劳动、管理岗位评比 第12周 我的成长感悟 第16周
六(6) 何一立 课间文明休息,
争做文明好少年
第12周 作业认真做,学习踏实学 第14周 培养生活、学习好习惯,要靠大家齐努力 第16周
 
七年级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成长系列教育课题 序列一 序列二
年级 班级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七(1) 李萍花 学会与人沟通 强己恕人 同学,我想对你说 第3周 老师,我想对你说 第6周
七(2) 张素梅 如何同身边的人
交流
读懂父母 第3周 倾听同学的心声 第6周
七(3) 余国荣 如何与身边的人
沟通
走近父母 第3周 好友你听我说 第5周
七(4) 董梅华 合作,使我们共同前进 同学,你听我说 第3周 有矛盾怎么办 第6周
七(5) 瞿玉梅 如何与身边人沟通 感谢父母 第3周 争做文明好少年 第5周
七(6) 顾斌瑶 做文明守纪的
中学生
文明礼仪知识知多少 第1周 我为班级做贡献 第5周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序列三 序列四 序列五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七(1) 李萍花 有矛盾,怎么办? 第9周 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第12周 共架师生心灵之桥 第15周
七(2) 张素梅 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第9周 矛盾化解之我见 第12周 心灵之约 第15周
七(3) 余国荣 误会解除之我见 第8周 师生心灵碰撞 第12周 让我们做好朋友 第15周
七(4) 董梅华 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第9周 共架师生心灵之桥 第12周 沟通,合作 第15周
七(5) 瞿玉梅 师生心灵碰撞 第8周 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第12周 关爱身边所有的人 第15周
七(6) 顾斌瑶 学会倾听 第11周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第15周 总结:我的收获 第18周
 
八年级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成长系列教育课题 序列一 序列二
年级 班级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八(1) 俞瑛
阳光少年
迈好青春第一步 我心中的阳光少年 1-3周 战胜自我,培养自制 4-7周
八(2) 谢竣 迈好青春第一步 正确看待自己 1-4周 如何战胜自我,
培养自制
8周
八(3) 王英 迈好青春第一步 读懂自己 3周 同学,请听我说 6周
八(4) 何卫东 迈好青春第一步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勇于承认错误
1-4周 诚信,我们的第二生命——战胜自我 8周
八(5) 朱玲 迈好青春第一步 健康心理的调控 4周 迈好青春的步伐
——战胜自我
8周
八(6) 周欣 迈好青春第一步 我心中的阳光少年 3周 认识自己 7周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序列三 序列四 序列五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八(1) 俞瑛 学会与人沟通与交往 8-11周 感受付出的美丽 12-15周 树立理想,放飞青春 16-20周
八(2) 谢竣 学会与人沟通 12周 追求成功
——“爱拼才会赢”
15周 树立理想,放眼未来 18周
八(3) 王英 我行,我可以 9周 彩虹总在风雨后 12周 志当存高远 16周
八(4) 何卫东 正确处理好异性间的关系 12周 爱拼才会赢
——追求成功
15周 我行,我能赢 20周
八(5) 朱玲 正确处理好异性间的关系 12周 男生,女生,共合作,齐发展 15周 明天的阳光更灿烂 20周
八(6) 周欣 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12周 关爱,让我们更阳光 16周 青春万岁 20周
 
九年级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成长系列教育课题 序列一 序列二
年级 班级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九(1) 盛炳其 我努力
我成功
我追求
我收获
努力拼搏,把握
未来
了解社会,寻找定位 1周 确定目标,付出行动 4周
九(2) 赵红秀 为了梦想,努力
奋进
读懂自己,确定目标 9月 把握方法,珍惜时间 10月
九(3) 何佩莉 为了梦想…… 走进初三 9月 我的初三我设计 10月
九(4) 朱新妹 我付出,我收获 找差距,定目标 9月 明确目标,付出行动 10月
九(5) 尤小红 努力学习,迎接
挑战
认清自己,建立目标 1周 端正态度,拿出行动 4周
九(6) 马金华 努力学习,展望
未来
认清自我,确定目标 1周 端正学习态度,
拿出实际行动
4周
 
 
    内容
班级 班主任
序列三 序列四 序列五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时间
九(1) 盛炳其 反思进取,把握机会 7周 读懂自己,拿出行动 12周 努力拼搏,争取成功 16周
九(2) 赵红秀 反思,进取,坚定信念 11月 为了梦想,不言放弃 12月 努力拼搏,赢得胜利 1月
九(3) 何佩莉 你行,我也行
(期中反思)
11月 无限风光在险峰 12月 我的未来不是梦 1月
九(4) 朱新妹 我付出,我收获
(期中反思)
11月 我坚持,我成功 12月 梦想并不遥远 1月
九(5) 尤小红 珍惜分秒,努力拼搏 8周 反思、进取,坚定信念 12周 为了明天,努力奋进 16周
九(6) 马金华 珍惜每一天
把握每一刻
8周 反思、进取,定位人生 12周 为了明天,不言放弃 16周
 
在成长系列教育的指导策略上,我们提出将教育的目光聚焦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以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和道德现状为出发点,转换成长系列教育研究的思路,坚持“成事”与“成人”相结合,不断引导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着力创设民主、人文、开放的学校教育环境,构建关注学生生存状态、生存体验,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成长系列教育体系。
(二)、整合教育资源和途径,形成教育合力
在制定了学生成长系列教育的指导性纲目和进行了学生现状的分析之后,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要考虑的就是教育实施的操作构架,即将研究落实到开展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层面上。
叶澜教授在课题的发展性研究阶段曾提出各基地校要研究教育内容的培养途径的要求,在途径与方法上,我们依据“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改革指导意见,主要在主题教育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组织生活的改造与岗位建设以及评价机制改革等四个领域展开,而在这四个领域里,我们认为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分析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德育课程、班级建设、团队活动等三个途径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三块阵地各自为政的现状,浪费和消耗了大量的德育资源,消弱和弱化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应将原有的三个阵地进行有机的整合,教育活动以年级成长系列专题的方式进行,专题以年级指导纲目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序,构架一个综合性的没有围墙的学生成长系列操作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做到五个贯通:
1、内容开放,与学生生活的贯通;
2、活动与其它教育途径的贯通;
3、教师与学生的贯通;
4、活动与感悟的贯通;
5、活动与评价的贯通。
在明确了学生成长系列教育的纲目和形成操作体系,了解了具体实施的指导思想之后,接下来全校便按照计划全面地、全覆盖地开展学生成长系列教育活动,构架学校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学生成长系列教育实施操作网络:
在纵向上,我们在形成了一至九年级成长系列主题教育目标分层序列的基础上,围绕计划,依据纲目,在分析研究学生成长需要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日常化、系列化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横向上,我们在初步整合德育资源和途径的基础上,在个体、班级和学校三个层面上,基本形成了学生成长系列的“三餐制”:
1、在学生个体层面上,做好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这道“主餐”,并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道德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在年级班级这个层面上,做好成长系列教育这道“自助餐”。弥补德育课程的不足,摆脱教材的束缚,从学生生活、学生需要、学生发展问题出发,开展过程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滚动递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对成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各个年级也留下了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
3、学校层面上,我们力争做好校园文化这道“精神大餐”,同时通过各个层面的研讨活动的组织,提高成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质:
第一、 扩大参与主题研讨活动的面。在发挥骨干班主任引领作用的前提下,面向全体班级,着眼于缩小班级间的落差,有计划的扩大参与成长系列教育研讨活动的班级数量,提高全体班主任的整体研究改革水平。
第二、 拓宽教育主题选择领域。
以往,我们在确定学生成长系列教育主题时,过分受制于学生的成长感受、过分受制于学生个体需要,这样的主题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年级在考虑学生的成长系列教育主题时,要拓宽教育目标的视野,应在道德教育基础性内容(叶澜教授提出的“爱国价值观、诚信价值观、责任价值观和自我完善的价值观”四个维度)的框架下,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下,在研究各年级段所属学生的成长普遍性需要和道德形成的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确定各班的成长系列教育主题,最后分阶段细化落实,以真正达到扶助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目的。
第三、 整合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的价值联系。开展“我们喜爱的语文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探索一条主题教育与学科教学共生共荣的利益纽带,让这种方式成为扶助学生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第四、 优化年级组不同班级相同主题的主题教育方案。选择几个重点年级,就同一主题教育内容进行反复研讨与重建,打造几节精品课,为面上的整体推动提供示范与参考。
第五、 交接好相邻年级上学期班级建设与学生成长系列教育研究的经验和资料,让有益的资源共享,提高建设效率,并为结题做准备。
 
研究的成果
一、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
这几年来的新基础教育成型性实践研究,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在专家的引领下,完成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转型,这个转型包括我们的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绝大部分师生在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近几年来,全校教师紧紧追随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以“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培养了一批在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工作中具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并使他们发挥了辐射和引领作用,学校已逐渐形成了“志高思远,敬业爱生,心善身正,手勤事成”的强恕精神与文化,全校师生的生存状态已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自觉和创造激情,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学校已蝉联三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闵行区“四五”普法先进集体、闵行区阳光体育推广校,学校被区政府督导室继续评定为A级一等办学水平学校,科技、体育类项目继续在区内保持特色和优势。
1、对管理理念的新认识。
管理必须要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服务。以往我们德育管理是习惯地按照计划、执行、协调、检查、反馈的方程式,机械地利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向班主任和学生等对象施加而求得目标有限达成的过程。在这里,人的管理的核心要素,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规范性,却使我们忽视了人的个性、人的需要及人的发展,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倡导的是教育活动中每一个生命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所以要从事学生成长系列教育的实践研究,在管理理念上必须首先要完成从行政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将“管理”的重心由“管”移向“理”,这个“理”,就是引导,是参与,是尊重,是服务。在人事上,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用人所长;在业务上,应充分信任年级组,信任班主任,权限下放,鼓励他们自主地参与教育研究实践。在德育管理理念上,我们信奉的是三个“还”: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资源和渠道;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衔接起来,将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
2、管理机制的变革。
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肩负着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职责,但这个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和导,业务上的指导,要求人们从原来的行政和经验上的管理向学术研究管理转变。这样的管理方向的转变,要求我们首先应该是先进思想的学习者,教育方法的示范者,教育科研的力行者。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由分管德育校长、政教主任和四位骨干班主任组成。制定了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章程,明确了专业委员会的学生工作组织、研究、指导等职责,成为了学校学生工作的智囊团。其次,班级工作层面在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带动下,兴起了教育科研的好风气。在我们学校,大多数教师都已经基本养成了在学习、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记教育随笔,与学生一起记班级日志的习惯。用“写”来逼迫自己作理性的思考,催促反思与自省,如此积累下自己比较完整的思考痕迹,让这种形式产生新的生成来影响师生的双重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养。
3、管理制度的修订。
管理制度是由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两部分组成的,“学生成长系列教育”实践研究的初期,为了实现实践层面的日常化和有效化,用约束机制来规范是必要的。到2006学年度下半学期,我们基本完成了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修订,用制度的效力来规范班级建设和学生工作的日常化。如制订了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工作观摩研讨制度、学生成长系列教育的规定、班级小干部岗位轮换制度、红领巾示范岗值日制度、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评比制度、班主任记教育随笔制度、班级日志制度等制度规范。但我们进行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管理体制应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激励一些名优教师脱颖而出。
实施激励机制的管理,首先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信任每一位教师,鼓励人人创新。通过几年的成型性实践研讨活动,在全国基地校研讨层面上,我们先后发现了余国荣、俞瑛、朱玲、周欣、何佩莉、尤小红、何卫东、董梅华等好几位成功开设班会研讨的班主任,他们中有的是工具学科的骨干教师,有的是五十几岁的男教师。虽然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他们成功了,他们变得自信了。第二,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向教师承诺“你们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舞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脱颖而出。第三,建立有益于“学生成长系列教育”实践研究的奖励机制,将成型性实践研究工作纳入班主任的评估体系中。凡积极投入实践研究的教师在考核、晋级、评优活动中优先考虑。让我们的这些参与实践研究且成效显著的老师在讲奉献、讲付出的同时,也得到学校的最大的肯定。
4、管理方式的创新。
在管理方式的改革中,我们主要推进了管理重心的下移,推进了德育工作形态结构的开放,推进了建设过程中的有效互动,改变了由原来传统德育管理中自上而下的文件和会议的管理表达方式。现在,我们的管理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发号施令者变为了示范者和力行者;我们的管理视角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俯视变为了平视;我们的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浮于表面变成了深入具体。
二、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
通过实践研究,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班级是我家,我是班级小主人”的角色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相对实验前,学生的学校主体地位明显提升,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愿望和能力普遍提高,在班级日常生活的组织方式和班级活动方式的变革中,学生的生命个性、自我意识得到空前的滋长,同时,学生的社会角色及社会责任得到唤醒。
而对于班主任而言,转变最大的是教育观念上的更新,并且使他们的工作方式自然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工作重心已开始放到了学生的成长问题上,他们会努力地研究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发展问题,研究班内的群体生活状态,研究干部与岗位建设、日常班级活动与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满着慈母加园丁般的期待。同时,班主任自己也感受到了职业的价值、创造的欢乐和生命的价值。
三、已基本形成我校学生成长系列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操作体系
通过成型性研究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学生成长系列教育实施的操作路径,即每学期在学校学生成长系列教育总目标的指引下,各年级班级在科学分析学生在思想特点和实际存在问题,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制定出比较符合当前学生实际,又兼顾学生道德成长方向,具有可操作的班级学生成长系列主题教育的目标和计划,并按以上所列路径进行教育实施。将原有的三个阵地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教育活动以年级成长系列专题的方式进行,专题以年级指导纲目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序,构架一个综合性的没有围墙的学生成长系列操作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做到五个贯通:内容开放,与学生生活的贯通;活动与其它教育途径的贯通;教师与学生的贯通;活动与感悟的贯通;活动与评价的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成长系列教育模式。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样式、格式、案例参考
下一篇:初中德育论文:不要吝啬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