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送礼”一把班级管理的金钥匙    发布时间:2019-03-24 17:00:22
“送礼”一把班级管理的金钥匙
在一般人的眼里,“一年级的班主任”就意味着她不但是老师,还是保姆、警察、法官……她每天都将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搅得不得安宁,用不了几个月就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为什么一年级的班主任就不能快快乐乐的呢?去年的九月,当我被委任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后,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快乐的“孩子王”。经过一两个月的了解磨合后,我终于找到了一把班级管理的金钥匙——“送礼”。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着温馨的爱的气息,有着浓郁的学习氛围,有着积极的合作竞争意识,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量,有着良好的道德风气,“送礼”——这把神奇的金钥匙,为我打开了班级管理的大门。
礼物一 ——微笑,感动中传送温馨的爱的气息
微笑,这是一年级班主任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要爸爸妈妈陪着才肯来读书。我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缺乏安全感所致。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并喜欢小学的生活呢?毫无疑问,就是班主任老师的微笑。微笑能让一个胆怯的孩子变得勇敢;微笑能让一个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微笑能让一个自我中心的孩子变得心中有他人……于是,我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微笑送给学生。清晨我用甜蜜的微笑迎接学生的到来;白天,我用智慧的微笑带着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傍晚,我将舒心的微笑溶进斜阳的余辉洒向学生渐渐离去的背影。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我用微笑向他祝福,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用微笑去感化他。在我的微笑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浓浓的爱,班级里爱的气息在悄悄流淌。在我的微笑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对别人微笑,渐渐地,班级中面带微笑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温馨的爱的气息在每个孩子心中传送。拥有微笑的班级是拥有爱心的,拥有爱心的班级是温暖的,拥有温暖的班级是幸福的。记得有一天,我下课目睹了走廊上发生的一幕:乐乐从教室的前门出来,不巧被从后门方向跑过来的想想撞倒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完了,两个人要打起来了,我正想走上前去阻止。可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想想微笑着伸手去拉乐乐,我看见乐乐也笑了,虽然眼里闪着泪花。上课了,我把刚才的那一幕告诉了我的学生,我告诉孩子们,“微笑的孩子是最美的孩子”,“微笑会让人永远快乐”,“微笑可以获得原谅和赞美”。当我说完的时候,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在向我微笑。那一刻,我的心中被幸福涨得满满的;那一刻,我坚信,微笑是班级管理最有力的帮手,我会一辈子把微笑送给我的学生。
礼物二——糖果与奖状,享受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糖果与奖状,这是一年级班主任手中两件小小的礼物,可是这两件小小的礼物,一旦从老师的手中送到学生的手里,那可是威力无限。在物质与精神的甜蜜享受中,班级里能很快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谁都喜欢甜蜜的滋味,小孩子尤其如此,因此,一粒小小的糖果在一年级学生的眼里可是极具诱惑的礼物哦。当学生们作业写得特别工整时,当他们背出了一首小诗时,当他们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时,当他们……我会送给他们一颗糖果,他们品尝着这小小的糖果,心里是何等甜蜜,何等幸福,何等骄傲啊。一颗糖果会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原来学习也是一件甜蜜的事情,原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您一定去学生家中家访过吧,您一定会看见许多学生家的墙壁上粘贴着老师发的奖状,尽管那小小的奖状和装饰豪华的房间一点儿也不相配,可在一年级学生的心中,它就是钻石,他们像炫耀宝贝一样把它粘贴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所以,我经常给我的学生送上奖状,学习优秀的送,学习有进步的送,积极发言的送,喜爱看书的也送……当我的学生从我的手中接过这张薄薄的奖状时,他们的心里萌发是厚厚的荣誉感,为着这份荣誉他们变得更加努力地学习。班里有一个叫梦梦的女孩,长得非常可爱,可就是不爱学习,每天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为此我没少批评她,可是一点儿用都没有。我曾经努力尝试着挖掘她作业中的闪光点(如今天做作业速度快了;今天某一个字写得特别好:今天作业多了一颗五角星……)想以此来激发她对学习的热情,刚开始还有一点用,可时间一长,又回到老样子了。该怎样做才能让她改掉身上的陋习呢?对,和家长一起联手,双管齐下,我就不信管不好她。可没过多久,我们双双败下阵来。多次的失败让我心灰意冷,或许,这个孩子真的如别人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可就在我决意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发现又让我燃起了希望。那是一次早操后的集会,校长颁发了全校写字比赛的奖状。我们班的邱妙鸿小朋友获得了低段组的一等奖,班里的小朋友都很羡慕她。下课后没多久,几个小朋友押着梦梦来向我报告:老师,梦梦偷邱妙鸿的奖状。这个消息让我颇感意外。梦梦或许不爱学习,可是要说她偷东西,我还真不相信。我轻声问:邱妙鸿的奖状是你拿的吗?她点点头。我又问:你为什么要拿她的东西呢?她迟疑了片刻,才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我也想要奖状。”听她这么说,我怎么忍心再去责备她,这不正是一个孩子渴望上进的心声吗?这不正是我苦苦寻找的教育的契机吗?我告诉她,如果她能改掉作业拖拉的坏习惯,我就奖给她一张奖状。从那以后,她果然自觉多了,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发给她一张学习进步奖状。梦梦的妈妈打电话来说,非常感谢我给她的女儿发了一张奖状,这段时间她做作业自觉多了,不再像以前一定要看完动画片才愿意写字。接到电话之后,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我想家长和孩子的心里更是暖暖的。
看,一张小小的奖状就能让学生焕发出强大的学习热情。不光是梦梦,班级里的许多孩子在糖果与奖状中都感受到了学习的甜蜜,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集体也正一天天壮大。
礼物三——游戏,实践中树立积极的合作竞争意识
儿童天生喜爱游戏,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增长知识,愉悦身心,还可以让孩子树立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我经常利用班队会活动时间给孩子们送上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我把我把“拉玻璃弹子”“二人三足”“传话”等等游戏一一送给我的孩子们,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竞争,班级中良好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日益凸现。记得孩子们第一玩“二人三足”游戏时,许多学生在游戏中摔倒,我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孩子们发现在游戏中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所以经常摔跤。在下一轮的游戏中,他们就懂得了相互合作,配合对方的脚步。就是这些有趣的游戏,让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礼物四——“官职”,参与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量的班级,如果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都拥有强烈的责任感,那每个孩子的责任感汇集在一起就是班级强大的凝聚力量。为了打造这样的班级,我常常给我的学生“送官”。送官?老师们看了或许有异议,其实,一年级的老师应该经常给学生送个“一官半职”,它的作用可不小呢!一年级的学生几乎个个爱“当官”,因为“背”上了一个官职会让他们觉得特别神气、特别满足。所以,老师们千万不要小看这官职,不爱劳动的学生偏给他个劳动委员当当,不守纪律的学生就让他做个纪律委员,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故意让他当个收作业的小组长,在“官职”的诱惑下,他们肯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另外,什么“图书管理员”“一日班长”“值日卫士”“安全检查员”……只要是您想得出的“官”尽管分封给每个学生。送“官”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更在无形中使班级形成了一股凝聚力量,何乐而不为?淇淇是一个非常懒散的孩子,每次值日,地扫不干净,桌子也摆不整齐,经常是没有经过值日组长的检查就私自回家了,我故意把值日组长的官“委任”给他,还说了一大堆溢美之词。有一天周五开完会都很晚了,我例行到班上检查,发现淇淇还在扫地,一问才知道,原来他看见另一个同学没把地扫干净,所以自己重新打扫。这就是“送官”的力量,它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学会担当,它能让责任意识从小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还有一次,学校进行卫生大检查,已经放学了,可是检查卫生的老师还没有来,我让孩子们先回去,我来等。淇淇主动说自己是值日组长,要求留下来继续保护好走廊卫生,孩子们一听淇淇这样说,争着要留下来,有的说自己是班长,也有责任留下来,有的说自己是值日小卫士,也有责任留下来……当时,我的心里真是又感动又幸福。送官,让每个孩子都觉得班级里的任何一件事情他都应该积极参与,送官,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只要班级需要,他就能全心全意地付出。而这样一个充满强大凝聚力的班级又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呢?
爱心·自律·尊重·倾听
——班主任工作体会
(石淙学校  宋小荣)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我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我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颗爱孩子的心。从教十余年,做了十余年的班主任,我一直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当作座右铭。因为我知道,只有把真心交给孩子们,离开他们就感到无法生活的老师,孩子才会信任他,依恋他;只有热爱孩子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因此,十四年来,我一直用尊重和爱心来教育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同他们交朋友,这一切成为我精神生活的支柱。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断地探索,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
一、让教育充满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觉得许多原来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孩子们,如果束缚太紧,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太松又容易让他们散漫自由,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搬掉“铁交椅”,实行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班里除了一名常任班长外,其余班干部,都是轮流值周制,每个同学都有资格当值周干部。结果,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民主治班,人人争当先进。值周干部自然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监督别人。不少原来的后进生也去掉自卑感,迎头赶了上来,班风班纪大有改观,流动红旗常常飘扬在我们的教室里,月月被评为文明班级。
2、不一成不变地看待先进与后进,计算“进步分”,设立“鼓励奖”。任何一个班级,学生成绩,各种表现,个体之间的差异永远存在。好的学生总是受表扬,难免滋生骄傲情绪,不利于进步;有的学生总受批评,也会产生自卑感,更不利于进步。总的来说,都不利于他们素质的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每当我接一个新的班级,就告诉学生,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错误既往不咎,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学习还是品德,每有进步,就记录在案,如上次听写生字错了五个字,这次错了三个,就加两分,一月一评,给予奖励。我还带领大家一起埋葬缺点,要求大家把缺点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它烧掉,留下优点继续发扬。这样,学生有了奋斗目标,进步很快。
3、重视榜样的力量,不拘一格树标兵。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个个身怀绝技,人人能拉会唱。为了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在班里开展了创星活动,每周一评,有体育之星,雷锋之星,小歌星,劳动之星,作家之星等等,使学生各方面的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从此你不再孤单......”这是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的几句歌词。让世界充满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最经常给学生听的一首歌。每当和孩子们一起听这首歌时,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种庄严:爱无界,爱无限。我愿把我的一腔热爱,献给我的学生们。师爱是我们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师爱无异于母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作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都感受到这种爱的真诚。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地前进。我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胜过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每当我看到他们有一点进步,我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发现他们退步了,我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焦急感;看到孩子们头疼发热,身心受到一点点伤害,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心疼。可以说我的班里,四十几个孩子的饥饱冷暖,时时我都装在心里。我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学生刘洋在她的习作我最敬佩的人中写道:“宋老师对我们像和蔼可亲的家长,融入我们全班同学之中,成为我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尊敬他,但不惧怕他......
学生陈佳仪写道“我能成为宋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地幸运和自豪呀,爸爸说,一个人一生中,能遇到一位能使她学习树立起信心的恩师,是她一生的幸福。我敬佩宋老师,我将永远铭记他!”
是爱感化着一个个学生,是爱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天天向上,爱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但它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
二、孩子们,向我看齐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班主任往往是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好榜样。因此,工作中,我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以爱润其心,以言导其行,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往往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我曾经在一次班会上郑重地向全班同学承诺:“孩子们,向我看齐。”周一升旗,我站在学生的前面,庄严肃立,和学生一起大声唱国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弯腰捡起地上的纸片;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他们经常会扶起不小心摔倒的小朋友,弯腰捡起纸屑杂物;劳动时,他们争先恐后等等。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因此,我必须时刻自律,用健康向上的心灵去净化育人环境,用认真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的心灵。
三、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工作中,我时刻关爱着每一位学生,始终以期待的目光关注着每一位学生。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我经常采用互换角色的思考方法,把自己当成学生换位思考,然后再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有一次测验,发下试卷后,我们班的刘佳佳同学课下请求我借给他一分,因为他考了59分,怕回家挨打。我认真听取了他的理由就借给他了。因为我觉得,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关怀,是体谅,是鼓励。而借本身就体现了自信,果然,上学期末考试他得了88分。平时,我还经常用写纸条的方法与学生交流。纸条上可以是对学生委婉的批评,善意的提醒,还可以是对学生改正错误的真诚鼓励和表扬。尤其是当遇到使老师盛怒的事情,我更是选择了写纸条。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时难免大怒,这时去做工作势必更糟,我便采用写纸条的方法:“请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有事找你。”小小一个纸条避免了大声的训斥,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机会,而且相信学生再找你谈话时对错误已经懊悔得不得了啦。
四、学会倾听,使师生的心彼此靠近。
班主任经常找犯了错误的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使之明白道理,认识并改正错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一见面就来个“下马威”,如: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吗?你的问题在班里造成了多坏的影响......这样的谈话,把学生置于受审的位置,谈话变成了“审问”,其结果反而导致学生缄口不言或对抗顶撞。即使学生惧于老师的威严,当面认错,但也是口服心不服。因此,我认为,如果学生欲言,老师不妨把话停下来,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讲,不要制止学生说话,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即使不诚实或者是为自己辩解,也要认真倾听学生讲话,耐心启发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然后晓之以理,帮他们分析错误的根源,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有利于学生下决心改正错误。
在学生讲话前,还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沉默不语,老师不要急躁地催促学生开口讲话,应允许学生稍作思考,并设法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以及心里恐惧,鼓励学生讲出心里话。这样,学生把你当作好朋友,愿意跟你交流,师生的心会越来越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我便会义无反顾,一路走下去,把整个心灵献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教育充满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开心,让家长们放心,自己也问心无愧。愿我的心血浇灌出朵朵希望之花,让这些美丽的花朵盛开在祖国肥沃的土地上。
晨会课——金子般宝贵的十分钟
(东风小学  汤蓓莉)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可见,早晨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早晨,学生一到学校就马上进入晨读阶段,这无疑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十分幽雅的环境,学校里书声琅琅,陶冶情操。接下来就是宝贵的十分钟晨会课时间,这一金子般宝贵的时间,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更是学生一天学习情绪的重要基础。
晨会课是我们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交流的最佳时间,它是班主任一天中所上的第一堂课,它就像一首乐曲的前奏,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主旋律。晨会课也是学生每天的必修课,能够对学生进行循环往复、有层次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制定晨会课计划, 形成一个“梯度”。
晨会课有了计划,就能克服以往的随意性,充分发挥晨会课的德育功能。不用长篇大论,只要简单地罗列几条就可以,这样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然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时根据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调整晨会课的内容。通过这样有计划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特性。
晨会课虽然时间短促,目标专一,但每节课应该是相互衔接,注重教育内容的相关性、连贯性、递进性,形成层次和梯度,产生连续性的教育效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每学期乃至每学年的晨会课,形成一条线,连成一片网,构成纵横交错、立体式的教育结构。譬如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要从走好路、扫好地、捧好书、整好书包抓起,从握笔姿势、读书的语调抓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形成阶梯,逐步升华。比如:本学期我就重点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根据不同阶段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六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主要有: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出操、午餐三步曲、诚实不说谎话、保持教室安静、自觉遵守纪律等习惯。然后分几周逐渐养成,这个时间是机动的,可能提出一个好习惯就要训练几周。据有关数据统计:“一个人重复某一个动作连续25次以上,就会形成习惯。”同时我也注意与时事、与学校的有关要求和活动紧密相连,根据不同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晨会内容。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4日“清明节”等等,我就根据不同的节日,安排相应的晨会课内容,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感兴趣了,因为这样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二、合理安排晨会课,强化一个“专题”。
由于学生的注意点和接受强刺激不宜过多,只有集中一点,渲染强化,才能深入“生”心,切不能海阔天空,漫无中心,漫无边际。比如:在训练学生养成文明午餐的习惯,我把这一条细化为“午餐三步曲”即:整理、洗手、吃饭。周一提出要求,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周二至周四,就把三步曲,一步一步地训练;周五总结并表扬做到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经过晨会课的讲解及平时的训练,现在我们班中午午餐的秩序井然,有的同学还从家里拿来了洗手液,孩子们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就是平时不太讲卫生的孩子,在洗手液的“引诱”下也乐于洗手了。如果有几个孩子做不到,我就给他进行行为矫正,让他重复做一个动作,比如:整理桌面,把学习用品整理好放进书包。孩子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是乐意去做,久而久之他也养成了自己整理东西的习惯。
通过这样具有一个主题的专题性学习,孩子们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并能有效地反映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很大进步。
三、正确利用晨会课,提供一个“范例”。
晨会课上可以用榜样示范来进行教育“定位”,讲一个德育方面的好片断、叙一个身边的好事例、看一部好录像、读一篇好文章,正面引路,让学生进行片断、事例的评价,形成心理品德定位。再进行自我评价,在教育评价的比较中,强化学生的行为品德。
记得我在开学初的一次晨会课上,给小朋友讲了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事情后,孩子们震撼了,他们决定也要养成好习惯。北京那所小学的学生有很强的规则意识,有一个专家去考察,走进学校正门就能看见一棵很大的柿子树,到了秋天,柿子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压弯了枝头,学生从旁边走过,触手可及,可是没有一个孩子去摘,他觉得很纳闷。原来是因为他们学校有个规矩:柿子熟了,学校派人摘下,分给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吃,其他年级的孩子不会去摘。走进他们的学校,校园的墙壁上看不到一点污渍,厕所的地板上没有一滴水。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正是因为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使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名校。孩子们听后,对照自己平时的言行,展开思考和讨论,当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他们行,我们也行!”是呀!孩子们有信心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他们呢?于是我告诉大家,有这样的想法很好,但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老师愿意帮助大家养成一个又一个良好的习惯,孩子们坚定地点头,我知道他们会努力的!
四、把握好晨会课,掌握一个“尺度”。
晨会课上对班集体和学生必要的表扬或批评是应该的,但不能一味地训斥批评,特别是当众训斥学生,要掂量掂量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凡事都有一个分寸,表扬不能过滥过假,批评不能过激过失。可以换一个角度旁敲侧击,不正面指出学生的不足,有目的涉远、举例、渗透。进行暗示性的教育、隐蔽性的教育;可以运用对比、比较、反衬,针对某一问题,表扬做得好的一面,促其反省顿悟,达到自我纠偏的欲望。实施比较性的教育,防止学生起“毛”或破罐破摔,丧失自信心。
自从那次给孩子们讲了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案例之后,我发现,每次上晨会课,大家都非常安静,也特别期待,希望我给他们提供一个奋斗目标,要知道,低年级的孩子并不能给自己定位,老师说你是好学生,他就觉得自己是好学生,老师说你不行,他就认为不行。我总是鼓励孩子们:“通过努力,你们个个能成为好孩子!”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为了提醒孩子们,我把每一周将要养成什么好习惯,用红粉笔清清楚楚、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的左上方,让孩子们每天对照,每天自问,我今天做到了吗?有的孩子还把这一条条的好习惯记在自己的记事本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如果做到了就给自己打个笑脸,到期末的时候看看自己得到几个笑脸,还有哪些做得不够,需要加倍努力。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行为、学习等习惯有了一定的进步,每周的“十好优胜班”评比,我们班也名列前矛。这与孩子们自己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五、上好一堂晨会课,确定好三个“关系”
晨会课的上法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因人、因班、因境而异,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去探索、去感悟。总之,上好一堂晨会课,还需要我们确定好三个关系:即调节好师生情感信息双向对流的关系,彼此沟通、互为知心;摆正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平等、信任、真诚、理解;处理好指点提示和注重倾听的关系,潜心倾听学生的建议和呼声,揣摩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的指点迷津。只有这样师生平等相待、民主交流,融为一体,互为默契。晨会课才能丰富多彩、生动感人,有所创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晨会能深入孩子的心,会使孩子整天神采奕奕,精神抖擞。晨会是一项回报颇高的投资。晨会对学生的归属感、注意力、倾听、表达及相互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每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具备终生必需的社会技能。
打扮好晨会课,带着收获、欣赏、愉悦的心境走近孩子们,就能让晨会课变成爱的港湾,情的乐园。珍惜晨会课,把握这段时间,小小的思考,小小的打扮就能拥有收获的喜悦,就能俯拾教育的成果,让我们努力,让晨会课也精彩起来!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白雀学校  陈利英)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
一、立足期望  看得更远
传统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受教育的对象,儿童的一切理应由成人决定、安排,因此,形成了一种似乎已深入人心的观念:只要给儿童什么东西,无论是故事书,还是画册,还是音乐等,就总是希望它们对儿童发生作用,最好一下子就可以从儿童身上找到作用的痕迹。同样,作为班主任,总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被学生接受,自己的话语最好立刻在学生身上得到兑现,学生朝着自己设想的目标迈进。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疑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违背儿童心理特点的。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期望的目光放长远些!当学生学习失去信心时,教师满怀期望,帮助其恢复信心,并发掘其才智;当学生自暴自弃时,教师满怀期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勇气;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满怀期望,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缺点。
1、期望——让学生相信自己很“聪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美国心理学家麦考尔1973年就通过研究证明,对正常儿童来说,其智商在2.5~17岁之间,会发生28.5分的变化,向提高或降低两个方向的改变都有可能。如果客观条件适宜,培养方法得当,中等智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优等智力的水平。反之,优等智力的学生在恶劣的教育环境下,其智力完全可能由优变中。教师应把期望的目光放长远些,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每一个学生都很聪明!并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自己很聪明!教师通过晨会课和班队活动课等向学生讲爱迪生、爱因斯坦、戴震、齐白石等名人小时侯的故事,让学生明确,不是每个名人小时侯就表现出较高的才智,有的甚至还不如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教师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不吝啬赞美之言,让学生相信自己很聪明或可以变聪明。
2、期望——让学生相信自己有“潜力”
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的潜力只利用了10%,人类学家米德认为仅仅用了6%,学者奥托认为只有4%。他们都说明了一点: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每个人能做的,比他现在已经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的要多得多。处在早期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而他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他们的期望和对待,尤其是教师的期望。因此,班主任要把期望的目光放长远些,相信每一个学生。班上的姚书铨同学,踏实勤奋,成绩一般。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并说:“姚书铨,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得比现在还要好!只要你努力,成绩肯定会提高的。”我把这种期望融于各种场合,在交往中,我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在课堂上,我大力表扬他的独到见解……这种积极的期望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姚书铨成了班上进步最大的学生。由此,我想到,如果班主任能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积极的期望鼓励学生,将对学生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3、期望——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生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通过参与和表现积累经验,发现自己,提高能力和适应性。而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锻炼机会无疑就比一般学生多,这样就对一般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班主任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目光放在有利于学生未来身上,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公平地参与班级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在此过程中,学生树立了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心理学家哈里斯等人研究发现,如果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其与学生相处时心理气氛比较和谐、融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望闻问切  站得更高
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光满怀期望还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在管理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如果能把祖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就是运用视觉,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因为人的精神、表情、言语及动作等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留心学生这些方面的变化,就能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从而我针对性地做工作,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班里有一个叫孙杰的同学,骂人、恶作剧、作业经常不做,上课经常迟到和睡大觉,批评教育他当耳边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屡屡犯错,怎么办呢?在一次劳动中我偶然发现这个学生劳动起来竟那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让他当了个劳动小组长,负责早上的地区清洁。回家后他把我表扬他和当小组长这件事告诉他妈妈,说老师多信任他,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官,这是他从来没有当过的。不过我私下里又把他叫到一边,指出他的许多不足之处,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教育他,这样在表场之后批评,他接受就诚恳多了,最后我还充满信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其实就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现在他真的变了许多,纪律明显好转,作业也完成了,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向同学请教,更可喜的是,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各科都及格了。
“闻”,就是运用听觉,收集有关班级的信息,真实、快捷地掌握班级情况。有时班主任在班里,仅靠“望”还不能了解到所有的情况。因为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有些学生,班主任在与不在时的表现差异较大。这时,班主任就必须须立自己的信息渠道,而且这个渠道是多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源有授课老师、班干部、一般同学、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双差生,这样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我班有位同学,刚入校时精神状态不佳,整天心事重重,少言寡语。我观察到这些情况后,与其谈话,了解到:其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亲又体弱多病,全靠母亲一人没日没夜地干活来养家糊口。因此,他感到很自卑,生怕同学问到他的家庭情况。于是就避免与同学的交流,慢慢地就变得很沉默。获知这些情况后,我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目前家庭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等你父亲身体康复以后,困难就会小得多。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去回报为你含辛茹苦的双亲以及所有关心你成长的人。通过这次谈话,这位同学思想稳定下来,学习也很刻苦,现在学习、工作都比较出色。
“问”,就是嘘寒问暖,关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时刻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学习,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学生才能相信你。在班级管理中,你才有更强的感召力。
班上有位女同学,本来家庭经济就不宽裕,她的父亲又病逝了。知道情况以后,我找她谈话,一方面安慰她,让她化悲痛为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帮她争取学校的困难补助。通过做工作,这位同学的思想很快安定下来,学习也更刻苦。另外,班里有同学生病,只要我知道,我都去看望,安排同学照顾,指导就医,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安心投入学习、工作,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切”,就是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我班有一名学生叫沈俊,看上去很守纪律,是个听话的好学生,但是他的学习态度越来越差,有时作业甚至不做,我知道后,正面说服,侧面了解和观察,发现这个同学并不坏,只是对学习没有目标、动力,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我开导他,鼓励他,还找几位同学帮助他。后来,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家长很感激,多次来学校找老师谈心。
后进生并不是没有自尊心。他们在行动上受自尊心的驱使,常常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表现,一对所有人都采取回避的恶意态度,另一种是冒险行事,往往产生严重的道德过错,无论哪种情况,都表明后进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后进生有好胜心,这说明他有上进心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太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一时取不得胜利,对于这种矛盾心理,我们要引导他们能表现自己,在这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补习工作,使他们好胜心得到一点满足,好动而又能动,想表现自己却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爱,是启动班主任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
作为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开展班队心理课之我见
(龙溪学校  秦仁杰)
作为班主任及心理辅导老师,除了抓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之外,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
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班队心理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是指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并得到切实提高的课程。每个星期,班主任都会有一节班队心理课,可很多班主任都不知道这样的课该怎么上,有的把班队心理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有的干脆改成了自习课,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对班队心理课渐渐“陌生”了起来,原本可以在课堂上表露心声,却因此关闭了心门。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需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个策略进行有效性探索,充分利用班队心理课这个阵地,创设情境性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锻炼成长,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1、动之以情
开展班队心理课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鼓励他们:“只要你能说真心话,你就是勇敢的、最棒的。”本学期伊始,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学生在班级里开设了一堂成长的烦恼的班队心理课。我让学生事先在周记本上将自己的烦恼以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到真正开课那天,看到他们都勇于将自己的烦恼诉说了出来,我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倾情参与,动之以情。有的学生说:“我的烦恼是视力不太好,自己坐在第三排,可黑板上的字还是模模糊糊的,爸爸妈妈只得给我配了眼镜,谁知几个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有意无意地叫我四眼睛。希望大家以后别再叫绰号了,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也有的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在南浔打工,总是不回家,我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我很想爸爸妈妈,希望像小时侯一样有一个幸福的家!”……渐渐地,他们对班队心理课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怕同学们嘲笑,而是正确地对待困难,自信地挑战挫折。他们能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向大家倾吐心声。这充分说明了课堂上气氛的融洽。
通过这样的课,身为班主任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倾情参与是整堂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才能让学生有如浴春风的感觉,学生自然也体会到了老师的真挚感情。
2晓之以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晓之以理。
学生在放学路上经常会买一些零食吃,更有甚者边骑车边品尝,既没有营养,又有安全隐患。在辅导零食的危害前我向学生提出:“吃完零食后,你的心情怎样?”、“假如你吃的都是垃圾食品,你会怎么想?”、“如果长期吃零食,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你又会怎么办?”、“边吃零食边骑车有什么危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事先的“调查取证”,通过内心体验,调适自己的心境,让他们心灵顿悟。课堂上,学生有不同的感悟,我尽量做到对他们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学生们终于揭开了零食的“庐山真面目”。零食,也就是零吃的食品,不定时、不定量。将零食吃个饱,便耽误了学生们正常的吃饭时间,影响了正常的饮食规律。再加上其中含有一些工业色素、防腐剂、干燥剂及一些刺激味觉的化学成分,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疾病。炸鸡腿、臭豆腐、鱿鱼丝等都是用反复使用、长期不更换的“老油”炸出来的,这些“老油”往往含有会严重损害儿童健康的铅。更有一些商贩昧着良心卖出许多过期变质的食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辨别力差的人食用后,就会导致食物中毒,真可谓是“病从口入”。
最后学生们达成共识:一定要少吃零食为妙,同时也应该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防止病从口入。要定时、定量,不要影响正常饮食的摄入,必须以保证身体的健康为重,千万不要逞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快!可见,学生们能用课堂上的感悟、体会来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3、导之以行
开展班队心理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课堂上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行为,所以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
经历和情感的分享也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朋友分享,不仅为别人了解自己增加了一条途径,而且可以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增进人际的交流与沟通,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学期由于分班,学生之间比较陌生,同学之间相处不够融洽。在欢乐瞬间评语征选一课中,我让学生把在游玩湖州“太湖山庄”过程中自己留影的照片集中张贴,办了一个“欢乐瞬间”的摄影展览。并在欢乐的气氛下,让学生回忆往事,对所有的照片进行评语征选。学生讨论、交流后,一位学生说:“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欢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同时,每个人也分享了别人的欢乐。在欢乐中我们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另一位学生说:“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牢记这句话:“一份友谊、一份欢乐,两个人分享,就是两份欢乐。”结果各式各样的评语层出不穷,如:我们的深厚友谊,太湖为我们见证;一个温暖的家,一份温馨的情……不久之后,课间充满欢声笑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班集体的荣誉感也增强了。
在课本剧纸团疑云中,我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把纸团疑云的结果设想出来,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进行表演。学生们一共分了6个大组,每一组表演的都是作弊的行为,有些组演的是与别人对答案,有些组演如何抄别人的答案,还有的组表演了抄答案给别人。其中,有一组是这样表演的:一位戴眼镜的学生饰演纸团疑云中的夏老师,另一位男同学演王力,其他几位同学演配角。事情的经过如下:夏老师在考试时,发现王力手中捏着一个纸团,脸上不由升起不易觉察的疑云。下课后,夏老师把王力叫到了办公室,严肃地问王力,发现王力手中的纸团上写着密密麻麻的答案,得知王力想靠作弊考取高分得到父母的奖励时,便语重心长地教育了王力……这次班队心理课后,学生们认识到了作弊的严重性,许多同学都在日记中表示要杜绝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如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如何使用零用钱、告别“胆小”等,我尽量融入音乐、美术、小品、相声、课本剧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每次的内容更新鲜,形式更加别具一格,学生的反响很大,的的确确有所收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到了知识,丰富了情感,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我,最终导之以行。
班队心理课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相信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沃土上,只要每位班主任能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战胜自我,挑战未来。让我们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上自己的菲薄之力!
 
 
 
 
 
 
 
 
 
给点阳光就灿烂
——由他们这样做父母想到的
(浔溪小学  沈海燕)
常常看到关于名人童年的报道,其中总有几则令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相信,他们之所以不平凡,他们对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都与他们的父母紧密相连。可在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老师,妈妈虽好,但您比妈妈更好,更了解我。当时只是欣慰地一笑,通过此次班主任培训,我又重新审视起这句话来,我真的很了解学生了吗?真的更好了吗?和那些伟大的父母能相提并论吗?让我读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回想起自己做班主任的点点滴滴。在实践中我努力地摸索着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却也能深深地认识到做一名好班主任的重要性。
一、愿意欣赏孩子过错的博大胸怀
世界上谁不犯错误,不犯错误那只是天使的梦想。更何况我们小学老师面对的是一群还
不十分懂事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引领,必要时的点拨,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的过错,甚至要有勇气去欣赏孩子的过错。
华盛顿总统小时候,有一天在园子里砍倒了一棵父亲辛辛苦苦种了数十年的樱桃树。父亲回来时,看到樱桃树倒在地上,非常生气地大叫:“是谁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华盛顿向父亲承认:“爸爸,是我砍倒的!”结果,华盛顿没有受到惩罚,父亲反而赞美他是一个勇敢又诚实的孩子。
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说真话,它甚至进了我们的校本课程。
可是,我愿意换个角度来看它:其实并非华盛顿是个伟人,而是他很幸运地有一位愿意欣赏他的诚实、正直与勇敢的父亲。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侯,不要说砍断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也许只是不小心打破了父亲心爱的茶杯,或弄坏了妈妈喜爱的扇子,得到的都可能是惩罚,而不是赞美。
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是那么幼小无助,必须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下来。因此,对孩子来说,父母,大人们就像是神一样,赐给他们一切所有的需要,当孩子与大人有了冲突,大人的气愤、恼怒,甚至毒打、责备、惩罚,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恐惧。
为了让自己快乐地生存下来,孩子学会了说谎,学会了不再那么勇敢,那么诚实。
所以,当我们抱怨孩子不诚实或不勇敢时,也许该想一想,我有接纳、欣赏孩子过错的胸怀吗?我能够像华盛顿的父亲那样,发自内心地为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敢与诚实而喜悦,而不论那个被孩子破坏的事物价值几何吗?我能够看到孩子过错行为背后的正确动机吗?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班的张宇鹏同学在草坪上被值日学生干部看见,扣了分,不少小朋友来报告,当时我真有火烧眉毛的冲动,好事没有,坏事倒接二连三,马上把他找来,非得批评他一顿不可。但当我看到孩子平时那张充满稚气的小脸,此时却是一脸的恐惧,我内心燃起的火焰已扑灭了一半,我怎忍心去多加批评他呢?丢下了我一脸的愤怒去问他:“为什么要进入草坪呢?”他只是低着头不敢吭声,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只要你把真相告诉老师,老师就不批评你。”他见我这样心平气和地讲话,马上鼓起勇气说:“老师,地上有许多香樟树的种子,很香很香,我就走进了草坪,想捡好多好多,带回家。”“为什么带回家呢?”我疑惑地问。这时他说得可来劲了:“听有些人说,香樟树的籽放进衣橱能够防蛀,所以我想多捡点回家,放到每一个衣橱里。”他说得是那样神采飞扬。看着孩子天真的表情,我熄灭了内心所有的火焰。好奇、好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踩草坪是不对,可他勇于坦白真相,对自然充满热爱与好奇,这点过错又算啥呢,分数扣了就扣了吧!我拉起他的小手说:“你知道得真多,老师跟你待会儿一起去捡,你回去放在衣橱里看有没有效果?把你试验的结果告诉老师,但以后可不能随便进草坪啊!”听着我的话,他立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连连点头。那个下午我去上课,他听得特别认真,想要把我讲得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要铭记在心。
“当你真的愿意欣赏孩子的过错后,孩子也就有了勇敢、诚实,还有快乐。”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而班主任教育犯过错孩子是十分平常之事,这就有必要在恰当的时机之下,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欣赏孩子的过错。给点理解的阳光,孩子会改过自新。
二、捕捉孩子成才敏感区的能力
班主任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学生”,对一些“违纪”或暂时不如人意的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和学生一起谈心一起活动,用足够的耐心读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成才的敏感区,实现从“学业教师”转变为“学生成长导师”。
麦克韦斯是19世纪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韦斯的笔下,花瓶是梯形的,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韦斯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每个孩子都有他天才的领域,也有相对弱势的方面。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证明了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他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
2004学年我担任502班徐一同学的班主任,任教一学期,我就领教了他的“出类拔萃”:值日生不做的是他;给同学老师起绰号的是他;课堂上用小纸团扔前面同学的是他;老师提问时尖声应和的是他;传言某男生给女生写纸条的是他……学习也是一塌糊涂。每次作文,总是不及时上交,傍晚留下来让他补做,叫他写父母的一件事,他却写自己与猫狗如何相处;叫他写书信,他没头没尾,冬瓜肚子一段。不过透过体裁、透过内容,他的文笔还挺不错的。五年级的第二学期我每次对他的作文批得很认真,对那些优美的词句加以评注,最后还加上评语,表示很欣赏他的文笔。起先他不以为然,但以后的日子,他看到我的评语每次都有赞美的话,他开始自信起来。看到他自信的样子,我让他写一些和我在一起发生的事情,他写得情真意切,还被推选到区里参评,竟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当我把那张荣誉证书交给他时,他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从此以后,他爱上了作文。由于徐一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他自信起来,人也精神倍增,校运动会他踊跃报名,管理班级他积极参加,有事可做的他,那些无聊之事就随波而去了,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徐一。
因此,找到孩子优势的智能领域,也就找到了孩子成才的方向,这样的寻找,是通过对孩子各个方面表现的观察、比较,找到其较“长”的那一块。点拨智慧的阳光,孩子会自信。对那些问题学生不能轻易放弃,需要班主任用那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具备捕捉成才敏感区能力的班主任,我认为才是称职的班主任,优秀的班主任。
三、教育孩子正面思考,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对那些残障儿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要给予呵护,但这种呵护不等于万事包办,事事同情,而是培养他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
那是普通的一天,一位普通的孕妇就要生孩子了。但当孩子呱呱落地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惊呆了:这是一个严重畸形的孩子,天生没手没脚,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头。因为担心孩子的妈妈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医生护士一直用各种借口不让母子见面,拖了一个月后,实在瞒不下去了,才提心吊胆地把妈妈带去看她的儿子。大家作了最坏的打算,想她会尖叫着晕倒,想她会转身离开,想她会痛苦失声。没想到的是,妈妈竟开心地笑着说:“好可爱的孩子,跟洋娃娃一样!”
这个孩子叫乙武洋匡。后来,他与普通孩子一同上完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会了跳绳、游泳和打篮球,登上了高山,拍过电影,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牌大学,现在是日本著名的体育记者。他写了两本自传体的书,用他的人生精神鼓舞了无数的人。
乙武洋匡的父母从不觉得儿子是个可怜的残障人。他们爱儿子的方式是让他自己“锻炼”。
这位阳光小子的成长记录,启示我们:
1、孩子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来自与亲近人的眼光,所以,请一定要培养孩子正面思考的习惯。
亲近的人常正面看待世界,孩子也会从乌云中看到阳光。
惯于正面思考的人,面对人生的不完美时,能坦然、欣然地接受,并永远不会失去奋斗的心。
2、真正的爱,是帮助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人。
乙武洋匡的父母不因孩子天生重残而可怜他,他们的信念是“不能让他总是用残障当作箭牌逃避事实。”因为,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是最可怜的人。这就启示我:如教到残障儿童,就要像乙武洋匡的父母那样,帮助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人。
孩子对自我的信心也是在一次一次尝试,一次次验证“我能行”中建立起来的,因此,任何剥夺孩子成长机会的“爱”都是狭隘、愚昧的。当我们心“软”时,当我们想为孩子做些什么或阻止他做什么时,我们真的应该先问问自己,这是真正的爱吗?我是在帮助孩子成长吗?
张文雯2005学年入学的,对这位小女孩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坐立不安,我的每一个提问她总想跃跃欲试,可到了写字的时候她就犯起了愁,原来她天生就右半边身体全部有缺陷,走路是跛的,右手劲一点儿也没有,连握枝笔的力气也没有,这样一位聪慧的小女孩,上天为什么对她如此不公,我对她产生了怜悯之情。可光怜悯有什么用,我想到了乙武洋匡的故事,我要用这个故事来感化她,我要让她和其他正常的小女孩一样握起手中的笔。在炎炎夏日,别的小朋友午睡了,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教她用左手写字,起先她写的字真是不堪入目,对此她也一度绝望过,我给她讲乙武叔叔的故事,她似乎明白了很多,又重新握起了笔,用很不熟练的动作练习着自己的名字。看着她这样认真的表情,我撂下了一句话,“名字练10遍再上来睡觉”。哪知那天她独自一人练了一下午的字,我觉得这位小女孩有救,她能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尽管以后的学习中她遇到了诸多麻烦,但我多刻意让她去克服,就连这次的庆元旦“四人五足”的跑步她都要参加,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我也让她参加了训练。张文雯在校的表现非常优秀,语数成绩排在班级前3位,而且交卷速度快,字也算漂亮的一类。
张文雯是一类成功的例子,我想作为班主任的我:就要引领孩子走上成功自信的道路,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多给点自信的阳光,孩子会坚强起来。
孩子们是那么信任我们老师,老师又何尝会吝啬对他们的关爱呢?这个世界,唯情是真,唯爱是本。有了老师爱的阳光滋润,那一颗颗冰封的心灵必能融化,走向灿烂的明天。
 
 
 
 
 
 
 
 
 
 
 
 
 
 
 
 
 
 
工作汇报制在低段班级管理中的尝试
(长超小学  沈晔)
场景再现:2007年9月,第一周周五的中午,202教室里,38双眼睛瞪得大大的,38个背脊挺得直直的。讲台上,一名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认真地说着什么。AB两位班主任站在一边,微笑着……
那是202班的班干部在“汇报工作”。
摘要:低年级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足、辩别是非能力不强,低段班干部的培养难度大,在低段尝试班干部工作汇报制,明确汇报时间与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班主任始终参与,及时引导与调整,注重发掘闪光点,照顾到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彼此了解、沟通,让学生学会承诺与监督,成效显著。
关键词:低段  工作汇报  尝试  养成  原则
 
  • 低段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推出本制度尤为必要
班干部与同学生活在一起,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类同,影响作用直接,可以起到班主任所起不到的作用。优秀的班干部是班级中最宝贵的财富,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臂膀,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足、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等各方面原因,低段班干部培养难之又难,低段班级管理常常需要事事亲力亲为,筋疲力尽。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们在班中推出了本制度,实行至今已有一年之久。它的“诞生”是缘于刚开始面对那一群天真而热情的一年级的孩子,没有丝毫的集体观念,没有任何的管理经验。开学头一个月,我们简直成了孩子的“保姆”,大小事都要找上我们。第二个月组建班干部队伍后,虽手把手地教,孩子的分工却不明确,挂名者居多。其他小朋友也不知道谁是班干部,他们都该干什么?……
为此,我们试行了“班干部汇报制度”。所谓的班干部汇报制,指的是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班干部向全体师生就班级大小事物做简单而重要的汇报,让所有学生明了班级现状及努力的方向。
  • 规范而易于操作的运行机制,是低段实施工作汇报制的保障
由于低段学生心理和认知上的特殊性,班干部们的工作汇报应该具备任务明确、条理清楚、内容简短的特点,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才会让小干部们乐于汇报,善于汇报,而不因为难度而形成压力,抗拒汇报。为此,以下几点必须明确:
  1. 有既定的汇报时间及方式:
时间:每周五中午11:40
方式:小队长每周轮流汇报一次,时间为5-10分钟
中队长、班长、劳动委员等一月汇报一次,时间10-15分钟。
班主任听取并补充。
  1. 汇报内容明确,鼓励个性汇报
小队长可汇报本小队一周的活动情况、有意义的游戏、一周最有进步的同学、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情况、取得良好成绩的同学、一周榜样等,也可以是对活动中出现的意外进行求助、队员碰到困难寻求解决方法等。一次可多方面汇报,也可选取一个方面重点介绍。
班长、中队长、劳动委员等汇报一月中,班级取得的成绩、同学进步之处、特别优秀的个体、“文明示范班”的评比情况、电器管理、卫生工具摆放情况、早上到校情况等,也可以提出后一阶段奋斗的目标……每次可以面面俱到,也可重点汇报。
低段学生喜欢新鲜与变化,为此,当工作汇报制操作得已比较熟练后,也可以对同一个主题作汇报。尤其是根据学校一些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汇报,如:“美德——我们发现的好人好事”、“读书——我们是小蜜蜂”、“自豪——我的作业本”等。
  • 工作汇报制,时间短,意义大,效果不错
    1. 了解和沟通,集体向心力日益增强,“班级”转化为“集体”
一周一次、一月一次的短短的汇报工作,让全体师生从小干部的嘴里听到了自己、别人的所作所为,再次从心理上向自己、向别人学习……从中,不光了解了同学,还了解了班级,学会了关注他人,关心集体;学生对彼此的了解日益加深,对他人闪光点的认识,让他们加深了友谊,也学会了取长补短;在倾听中,班主任更深更真地了解了班级动向,对学生的认识也更深了。在一日更深一日的相处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日益深厚,集体向心力日渐强盛,班级不再是38个人的简单组合,而是“38+2=1”的温暖的大家庭了。
  1. 承诺和监督,责任感日益加强,“小孩儿”成长为“小大人”
班干部代表全体学生公开提出规划目标时,等于在老师面前承诺,而由于这种承诺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更有实现的欲望和动力,这就促使小干部竭尽所能兑现承诺,责任意识得到了提高;而在共同实现同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目标一致,利益相关,所以相互间就形成了互相监督的局面。有明确的目标,有积极的行动,有严格的监督,前进的脚步自然就迈得更快,“小孩儿”日渐成长为“小大人”了。
  1. 引导和调整,性格不断完善,个性正在形成
从班干部的汇报里,班主任能享受到学生的荣耀,更能接收到来自班干部或同学的困惑,这就有助于班主任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记得有一次,一位小干部汇报说:“本周本小队没有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当时,该小组的同学个个脸上露出了难为情的表情,而其他小组的同学的窃窃私语,更让他们面红耳赤。我们及时与他们进行“记忆搜索”,发现大的好事虽然没有,小的好事却不少,只是小干部没有注意,在队员的努力下,他们说出了许多好事,喜悦又笼罩在他们的脸上。此时,我们抓住机会告诉全班:好事不分大小。做人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家也若有所悟。以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小队长会向队员“收集情报”了,队员们对同学更关注了,大家学会合作了,所以,汇报也就更精彩了,在引导和调整中,孩子们的性格在不断完善,个性正在形成。
四、在工作汇报制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翁,是班级的主体。唯有来自学生的管理才能深入人心。虽然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日复一日,离“完美无缺”就会更近。我们班主任与班干部一起作好前期准备,班干部在汇报时就能“胸有成竹”,就会赢得汇报的成功,而成功会赢得信心与威信。“人无信不立”,小干部就赢得了班级管理的首要因素,他们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有了自己的人缘,班主任就不需要常常包办代替,整天出面解决“难题”了。
  1. 以弘扬闪光面为主
汇报制度不是批判制度。汇报是为了发现、宣传真善美,进而教给学生真善美。在操作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发现,当小干部表扬先进的时候,这位同学的脸上总会闪光,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同学去学习他的事迹,可见,肯定与鼓励更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所以在汇报中,应始终坚持以表扬为主,选取小队中、班级中先进的人、光荣的事,予以正面教育,增强个体自豪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1. 照顾到每个学生
受表扬的如果老是那几个优秀学生,只能激励个别人,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也违背了这一制度的初衷。故而,在导向上,在与班干部前期准备时,班主任要引导班干部发现大多数普通学生身上特殊的、细小的闪光点,使汇报涉及的面多而广,使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价值,学会自信与自强。
  1. 班主任始终参与
孩子们年龄尚小,刚开始尝试班级管理,对许多人、事、物的看法、说法还不成熟、不正确,容易引发多种矛盾,为此,班主任应始终参与每次汇报的全过程,及时调控、纠正、补充,引导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促进集体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坚持“班干部工作汇报制”,指导小干部多观察,多分析,鼓励他们创新工作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信与能力,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就会形成。在工作中,全体积极参与,集体智慧得以迸发,班级凝聚力就会增强,同学们就会学会取长补短、宽容公正、严以律己、严以律人,真正实现同学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沟通,从心开始
——浅议转化后进生要用“心”
(南浔区双林庆同小学  朱晓琴)
摘要:“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近后进生,走进弱势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用爱心、细心、耐心来感染每一位学生。当我们与后进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拿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群体”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爱心   细心  耐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首讨伐旧教育的诗胡涂先生中曾这样写道:你这胡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综观历史,当初被人错当成“后进生”,而后来却成了人才的大有存在。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人人尽知的“差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大科学家牛顿上小学时由于热衷于制作玩具机器,结果影响了学习成绩……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例子都说明,每个后进生都是“金矿”,里面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力量、潜能和热情,所有这一切都等待你去培养、挖掘和提取。
俗话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综合一些成功的个案和做法,我认为转化“后进生”的关键重在“用心”。
一、用爱心温暖良心,融化孩子内心的“冰山”。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只要你用心去沟通,用爱去交流,任何孩子都会向你敞开心扉。”后进生大都因功课不好,或因屡犯过失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训斥,他们经常处在“冷”的环境和氛围中。他们自感不如别人,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心态是消极的,对课堂学习和学校教育活动缺乏热情和平衡,便想方设法从另一个方面来表现自己,于是就出现了各种行为问题,招致更多的批评与指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实他们也都是些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生命个体,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赢得别人尊重的迫切需要。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对这样的学生爱理不理,甚至冷若冰霜,那只能冷上加冷,降低温度,造成师生感情淡漠、僵化。对于这种学生,我觉得运用冰“升温则水,降温则冰”的习性来感化学生。你越看不上我,烦恶我,我越接近你,越亲近你,我不相信这块冰就融化不了。在接触后进生的时候,逐渐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了解到他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除此而外,对他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家庭各成员对他的影响,以及他未来的打算等等都了如指掌。只有走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情感人,以心育人,心灵与心灵才会相碰撞,才会迸出闪亮的火星,才会融化孩子内心的“冰山”。
我班有一个学生,刚进班时,与大家很不合群,而且脾气粗暴,不服管教。私下里我找与他同村的学生打听,才知道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的父亲脾气暴躁,没耐性,一点小事又吵又骂,甚至出手就打,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了解了真情,我先做家访,真诚地与他父亲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现,说明目前的情况对孩子成长的危害,建议家长能常和孩子亲切交流。然后我又和这个学生谈心,让他知道父亲既当爹又当娘的不易,给他谈人生理想,谈知识重要,谈老师对他的期望。平时,我还从生活上关心他,嘘寒问暖,并号召班中同学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在老师、同学的帮助感化下,他变得合群了,而且学习勤奋刻苦了,成绩提高很快。
二、用细心激活信心,唤醒长眠的“热情”。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多鼓励、表扬、肯定,少批评、责备、惩罚会收到积极的效果。“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后进生批评的话听得多了,一句表扬很可能唤起他长眠于心中的热情。这不仅要求我们细察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还要用欣赏的眼光,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
首先,细察和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的长处、优点常常被短处、缺点所掩盖,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要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强化、扩大其“闪光”的行为。如对他们说:“我觉得你在进步”、“你很聪明”、“你在某某方面还真了不起”、“你有这方面的才华”……以此来激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积极性,最终改掉其不良行为。
其次,用欣赏的眼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就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即使是一个再差劲的“学困生”,也必定会有一些过人之处。我们就要用细致的心灵,去发扬其优点、张扬其个性,让他们也能和正常学生一样有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小峰在刚转来的时候,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养成了不做作业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毛病,导致了自己学习成绩的不好,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又不恰当,成绩不好,非打就骂,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才到三年级,家长在谈话中就多次流露出对孩子没有希望的想法。于是,我就开始注意观察这个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小峰同学的朗读不错。我就抓住他的这个长处,多方引导,首先树立他的自信心,每次早读课,我都会有意无意地叫他读上几句。然后抓住这个长处去鼓励他,让同学们去表扬他,使他觉得自己还行。上课时我又注意多提问他,常找一些简单一点的问题让他回答,使他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平时的作业我也不像以前那样盯着他做了,而是让他和班中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得又快又好。每一次,我都不忘表扬他。久而久之,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进步,老师是在关心他,从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三、用耐心铸就恒心,转化过程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对后进生的转化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只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我们的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首先,在对后进生的要求上不要和优等生同一标准,要合理,使他们稍微付出努力就可以摘到桃子,并给予适度的支持和鼓励,一步一步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
其次,要坚持正面引导,多听一些名人小故事,亦可结合身边的榜样教育,还可利用集体舆论及必要的奖罚,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道德的崇高、友谊的纯真和学习的无穷乐趣。切忌简单粗暴,否则将适得其反。
再次,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通力配合、共同努力。对后进生的教育,尤其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而工作中我们要多方联系家庭,统一教育观念,架起家校同步、共同提高的桥梁,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时好时差,当我紧紧抓住他,与他家长密切配合,从高从严要求时,他就好一些,作业基本能完成,上课尚能遵守纪律。但是,过一段时间,稍微放松了一点,他就睡懒觉,早上迟到,作业又缺交,还与同学吵闹打架,如此反反复复。面对这位同学,我就用极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上课时,他说不见了书本,我就立即给他找书;做作业时,他说没有了本子,我就马上送给他本子;遇到难题时,他说不会做,我就耐心地教他……他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帮助他,内心受到了深深的感动。以后,他就逐渐改正了缺点,作业认真完成,上课专心听讲,很少与同学打架了。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慢慢地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好同学了。
有人比喻说: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学生愉快的心情好比土壤。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丝亲切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所以,我们班主任必须充分贯彻课改的新理念,从心开始,做到“三心”齐备,以“心”换“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到良好的转差效果,学生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导师教育随笔  南浔教育局课题组
[3]问题学生教育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  江苏教育出版社
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法宝
(新风小学  薛建宏)
摘要: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师生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既可以了解学习和思想状况,又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建设和谐班级。因此,班主任要非常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打好师生顺利沟通的基础,选择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讲究师生和谐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沟通,基础,途径,技巧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最为直接,影响力最强。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所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成功地将教育要求和目的,通过教师这一中介迅速转化为学生的成长需求并使之付诸行动。而沟通,就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法宝。
所谓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在情感上将心比心,即能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并真诚地帮助学生。这种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法宝。
一、师生顺利沟通的基础
1. 熟悉学生  
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情绪很大程度来源于师生之间良好感情的交流。为此班主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特长、学习情况、理想志愿、思想动向和存在问题等,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做到知微见著。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为顺利开展工作准备,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2.关爱学生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在心理、身体、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关心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取信于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3.理解学生
唯有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上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人的成熟要有过程。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用一颗宽容而仁慈的胸怀去接纳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错误,并且细致、不懈地扶持学生改正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理解是宽容的体现,是心与心的碰撞,能避免疏远、对立,能化解矛盾,像粘合剂一样,将师生之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4.信任学生
人们常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信任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教师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交心的。同时,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老师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作为班主任,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多教学生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同时,也应该大胆地信任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给他们为自己做事、做主的机会。唯有用这把信任的金钥匙,班主任才能成功地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5.尊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承认学生的价值,相信他的发展潜力。学生受到尊重,才能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才能积极主动地向老师靠近,尊重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班主任尊重学生,真心真意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能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比较,推心置腹地教诲,还要用自己的快乐情绪,快速地感染班级中的学生,调控好学生情绪变化,达到师生心灵与情感的沟通。因此,班主任应始终保持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与学生接触时要和蔼慈祥,处处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
师生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
1.谈话沟通  
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谈话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个别谈话式沟通具有私密性,便于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间隙时间,化零为整,在教室里、长廊间、大树下与学生亲切交谈,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老师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摒弃了说教,娴熟的互动,倾吐了自己的心里话,学生普遍欢迎。
早上和学生见面时,一句“你今天的形象看起来真不错”,让学生觉得你可亲可敬;学生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和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同学说说话,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而特别活泼的学生要用谈话激励他们帮助同学,邀请内向害羞的同学参与活动;校外偶遇时,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时在关心自己……使和谐的谈话沟通打动学生的心弦,点亮学生的理想明灯。
2.眼神沟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眼睛的语言。“用眼神来说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通过“心灵交流”获得师生间的情感和谐与心灵共鸣,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效益的方式。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善于运用“眼神”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与行为的暗示,从而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培植他们的自律意识。
每当跨进教室,班主任都可以习惯地对全班同学亲切的一瞥。在这一瞥中,班主任的目光与几十双目光一一相对:有的目光与老师的目光碰撞时,它熠熠闪光,流露出的是饱满的精神,班主任则可以报以赞许的目光;有的目光飘忽不定、左右顾盼,班主任的目光则可以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更多的是鼓励;有的目光则是躲避、低头,他必有心虚的一面,班主任可以双眉稍皱,目光严肃中又有宽容;而有的眼睛双目无神、似梦似醒,班主任就可以投去“警示”的目光。这仅仅是课前的“全方位”的扫视,但在这扫视当中,班主任去已经大体了解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相处当中,班主任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关注一些后进生,一些特殊学生;用眼发现他们的毛病、缺点,及时指出、批评;或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鼓励。
3.书面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还可以用笔与学生进行书面沟通。班主任可以每周布置学生写一篇周记,叙写他们在一星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转化
下一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期末考试论文